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4):117-122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难以猜解的千年谜题,诗人运用高妙的创作手法,将大量典故生动巧妙地融裁入诗,给作品注入了"沉博绝丽"的美,具有永恒的艺术活力和语言魅力。本文尝试从修辞学角度对其24首"无题诗"中的用典辞格做穷尽性统计和分析,并结合李商隐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进行研究,认为诗中用典繁多且生僻晦涩的原因是诗人长期的幕僚经历,以及受到了"牛李党争"和儒道思想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诗风及其对宋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题诗”的“沉博绝丽”风格在李商隐诗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李商隐诗歌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和独特价值。李商隐“无题诗”对宋诗有显著影响,即对宋诗总体艺术追求方向的影响,以及在西昆体、王安石、黄庭坚诗歌创作中的表现。李商隐无题诗诗风在宋诗风格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诗歌意象从取象的内容、目的以及意象的组合上看,都呈现出迷离之境与遥深之情的融合。这在他的政治诗、咏史诗、咏物诗、爱情诗以及无题诗中均有突出的表现。本文试图从李商隐诗歌的意象入手来探究其诗歌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4.
托物寓怀是诗歌的重要抒情特性,李商隐大部分的咏物诗都借景抒情,托物寓怀,都是有寄托的作品。这些寄托诗体现出一种寄托层次,有言与意的区别、情与景的区别、心与物的区别、显与隐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托物寓怀是诗歌的重要抒情特性,李商隐大部分的咏物诗都借景抒情,托物寓怀,都是有寄托的作品.这些寄托诗体现出一种寄托层次,有言与意的区别、情与景的区别、心与物的区别、显与隐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无题诗是李商隐诗歌创作中的极品,它们的基本面貌与亲吻神学的两条基本精神正好吻合:一是不婚的情爱,一是灵性的情谊。李商隐的文艺思想比较解放而新颖,表现出批判传统的异端色彩。从隋唐至清代思想界的变迁考察历代诗人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评价,这种评价呈现出一条变动的曲线,它反映了基督宗教在中国的历史命运。李商隐诗歌的个案研究说明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是基督教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相当一部分诗朦胧以至晦涩、阐释上聚讼纷纭,具有多义性特点,这与其创作中直觉思维的运用有直接关系。李商隐诗表现出直觉思维的诸般特色,如整体性、非逻辑性、跳跃性、超越性及直接性等。李商隐直觉思维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他对传统诗论的超越、对诗歌独创性的追求;二是佛教、道教对其重视心灵表现、推崇妙悟的影响。对于李商隐这类具有直觉思维特色的诗作,用理性去分析、解构往往是行不通。  相似文献   

8.
李商隐的无题诗含蓄、幽丽、深邃、隽永,代表了其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借喻、用典、双关、映衬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无题诗的语言给人以多种美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唐代诗坛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极富个性的一位诗人,他以无题名篇的爱情诗为后人津津乐道。诗人一生多舛的感情经历、颠沛流离的仕宦生涯,为其写作无题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无题诗中缠绵悱恻的意象,隐晦迷离的境界,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独到感悟。  相似文献   

10.
追求于美是认识城市的开始;感受城市环境的美是改造城市生活的动力所在;创造城市的美是艺术创造与情感体验在城市营造上的意象表达和精神寄托,思考、研究城市美学是促成城市美的必要准备和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爱情诗歌都歌颂了人类情感中最神圣、纯洁和崇高的爱情,然而由于地理环境、文化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差异,中西爱情诗也各有特色。从创作动机、作品主题及诗风和手法这三个方面探讨中西方爱情诗的差异,可以发现:中诗委婉、微妙、简隽;西诗直率、深刻、铺陈。两方各有千秋,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博采众长。  相似文献   

12.
1929-1930年陈梦家写了不少情诗,其中《迟疑》、《那一晚》、《露水的早晨》,如今在各种选本和介绍中,被视为表现初恋和爱情的作品得到欣赏和关注。但是,本文通过对陈梦家相关情感际遇的钩沉考查,认为这三首诗及这批情诗的背景不是正常和真实的爱情,而是"灵肉分离"的青春期的迷途,陈梦家自认鄙弃并痛悔的。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商隐的爱情诗意境深邃,词语隽永,忽断忽续,或彼或此,具有一种朦胧美。李商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潦倒,生活中爱不得其所爱和得而复失,再加上他善于学习前人雕章琢句的典丽文风,这就形成了他爱情诗的特有的朦胧风格。本文对李商隐爱情诗歌的朦胧美从意象、词语、章法上进行了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徐玉诺“月亮女神”型的诗歌散发着“爱”和“美”的梦幻、浪漫气息,游离于文学研究会倡导的写实风格之外。诗人称自已有一颗“遇见悲哀便美化了的心”,但与王统照、谢冰心对“爱”和“美”的玄想相比,他笔下的“爱”与“美”浸透着更多的苦涩意味。诗文中的“她”意象则是诗人将悲哀愁苦之情美化、浪漫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浅析水文化与人们的游观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万物之源,人们对水的亲近与敬畏之情,衍生了内涵丰富的水文化。人们在观水、审水的时候,都会激起对生命感应的波澜,都会有许多的慨叹与人生观照,如水与人们的精神寄托,水与自我激励,水与心灵慰藉等等。可见,水文化与人们的游观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大自然中的“水”。如大河、小溪、瀑布、山泉等等,都会吸引旅行者、游观者的目光并触及他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16.
冰心是中国小诗的奠基人,也是新文化运动之子,她的作品中洋溢着一种爱与美、温柔与和谐的气氛。她高扬爱的哲学,热烈歌颂伟大无私的母爱,在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含蓄中品尝着对童幼时母爱的甜蜜,而这杯冰心满斟的生命之酒,同时却深深影响了海外的菲律宾华文文学,让无数旅菲华人游子魂牵梦绕,铸就了他们心中的爱的圣杯。  相似文献   

17.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永恒不变的话题,而诗歌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最充分地体现了这一主题。在中英爱情诗中,除了语言风格上的很多相同之处外,在表现手法上也有诸多相同点,如:借助比喻等修辞手法;借助动植物以及自然现象来抒发感情等等;但由于中西方的文化、民族个性差异等等使得中英诗歌在表述爱情时又有不尽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全宋诗》收录柳应辰诗三首,其中《石角山》一首为同僚的和诗,系误收。另在湖南浯溪石刻中,迄今尚保留一首无题石刻,为柳应辰真迹。又在明刻孤本黄焯《朝阳岩集》中,载有一首配图的《默题》诗,作者姓氏不详,考证当为柳应辰所作。二诗陈新《全宋诗订补》未补。今为之补遗,计所见柳应辰诗,剔除一首,补遗二首,共存四首。  相似文献   

19.
狄金森与席慕蓉作为不同国界、不同时代的两位女性诗人,在爱情的抒写方面都阐幽发微,独有所悟。由于其人生经历、个性气质的不同,其爱情诗作的风格也有着相异甚至极大差别:一个是蕴含在痛苦、奇想中的真情;一个是短暂、辉煌中的不朽。但其爱情终极所指却如此不谋而合,共同指向了永恒——永恒的爱超越了生死,支撑着她们的生命,升华了她们的灵魂,从而丰富了她们的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