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高度重视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为进一步推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该文以自拍电视纪录片《苏北糖画》为例,就新媒体环境下“非遗”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研究选题,从制约“非遗”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主要瓶颈、新媒体环境为“非遗”纪录片发展带来的机遇“、非遗”纪录片有效创作与传播的主要对策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广大学者和从业者对之进行深入研究提供相应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收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并对高校图书馆如何保护和利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田林木柄瑶铜鼓舞保护的现场观察,采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法,对田林木柄瑶铜鼓舞在申请区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而探讨民族文化传承中地方政府和村寨民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是聚集文献信息知识载体的地方,它承担着保护、传播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本文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涵义、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以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研究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责,探讨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郑伟  李师龙 《科技信息》2011,(1):I0207-I0207,I0233
分析了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职能优势、手段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组织活动、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和非遗数据库建设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责所在,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玉林市位于广西东南部,是一座千年古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玉林文化底蕴厚重,民间风情独具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诸多条件因素影响,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猛烈冲击,对其进行发掘、整理和保护远远跟不上其消亡的速度,玉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岌岌可危的状况,对“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三节龙·跳鼓舞"是流传于湖北省云梦县伍洛寺镇的一种传统舞蹈,是由当地传说与古老的祭祀舞演变而成的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该舞的道具形制、表演形式以及舞蹈动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2010年5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鉴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本文根据自己参与"三节龙·跳鼓舞"的挖掘、搜集、整理、编写过程中的体会,对该舞的起源、表演、传承与创新发展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郑伟  李师龙 《科技信息》2011,(7):I0131-I0131,I0413
分析了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职能优势、手段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组织活动、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和非遗数据库建设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活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在非遗传承与活化工作中融入现代旅游,有助于实现非遗的再现、再造、再生,能更有效地实现其价值。以安徽省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探讨了非遗的传承与活化和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在分析了六安市非遗的基本状况、旅游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开发,促进非遗有效传承与活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黄碧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5):102-104
文章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阐述了中小学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必然性,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从娃娃抓起”。并结合中小学图书馆的特点,提出了其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民族性、传承性、地域性、多元性、集体性、变异性等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活态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最基本特征.决定着“以人为本”的开发保护模式,是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保护和开发的根本模式。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评估是非遗项目级别认定和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诸多制度、规范、标准并不完善,各地在非遗项目遴选和申报时缺乏完善的非遗价值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难以有效地保障非遗项目评选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建构一套适宜的"申遗"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贵州省从江县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研究对象,对非遗项目的类别及构成、濒危状况、保护状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从非遗的品质评估、价值评估、濒危度评估、保护评估四个维度构建了非遗资源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评价结论分析各类非遗资源的申遗价值与重要级别,划分出不同性质非遗资源差异化保护的形式,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项目申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参照国内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状况,认真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制定出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学科理论和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场问题在于“基层社区”保护、“文化空间保护”和“民间社会保护”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可以复现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数字化服务不仅表现为对展品和展览的数字化处理,还可以通过构建传承体验设施体系、完善非遗数字资源库、提供经纪服务、官网接入购物端口等实现培育非遗市场需求,服务数字内容产业,背书地方非遗及服务名优品牌等目的。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问题,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意义、责任和建设问题,用个案的形式讨论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证性问题,是国内外学界运用博物馆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三个重要方面。尼洋阁藏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贯彻了国家非遗保护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保护原则,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是首次将博物馆成功用于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取得圆满成功的范例,开拓出了一条文化援藏的新途径,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树立了全新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刘国根 《科技信息》2011,(32):426-42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在大文化浪潮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图书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地方图书馆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价值、保护传承的历史与现状、保护的理念与原则,希望通过宣传与教育,让非遗保护工作不断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20.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馆正在践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晓红 《科技资讯》2010,(26):255-25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拓展,本文结合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阐述了图书馆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重要性,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可能性,以及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的必要性。最后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