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灰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色斑红灰蝶(Lycaena phlaeas)从早春到晚秋在路边的各种菊科植物上活动着,双翼上的紫铜色或朱红色斑块闪烁在眼前,使我不禁想看个究竟。它降落在点点繁星似的小白酒草花上,一点也不怕人的靠近。在它前翅的红色区中,无规则地散布着9个小黑斑,后翅亚后缘有一锯齿形红带区,而翅面其余部分及身躯则是深褐色的。然而翅外缘洁白的镶边,好像着意要与周  相似文献   

2.
牛首山的中华虎凤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自然》1986,(2)
初识中华虎凤蝶三月中旬,春天似乎急促来临.菜粉蝶开始在油菜地里飞舞;在路边盛开的蒲公英上,间或有红灰蝶来访;在苍翠的松林边,小飞蛾似的花弄蝶也在如初放的紫丁香似的山木槿附近小憩.而迎着初春的太阳,偶然会出现一只双翅上生有黑条纹的小  相似文献   

3.
“金灰蝶!金灰蝶!”我一边欣喜地喊着,一边举着采集网,奋不顾身地追赶着翩翩起舞的金灰蝶。只听“扑”的一声,整个人掉进了被草丛遮盖的深沟里。当我狼狈地从沟里爬出来时,那只金灰蝶早已无影无踪了。这是我和蝶友首次发现金灰蝶的情景,虽时隔多年,仍清晰如昨,可见我的金灰蝶情结多么深重。金灰蝶具有艳丽而独特的外观,我想不仅是我,很...  相似文献   

4.
寻找Y纹灰蝶     
吴琦 《大自然》2009,(5):52-55
1987年3月,昆虫学家李传隆教授建议我考察一下Y纹灰蝶(Amblopala avidiena)的全虫态。这种年生一代、形态独特的灰蝶虽并不稀有,但因其幼虫的寄主植物还未被发现,关于其全虫态的研究也始终未能完成。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2016,(3)
正作者在泰山拍摄昆虫时,偶遇了蓝燕灰蝶幼虫,由此开始了这段与琉璃灰蝶、蓝灰蝶、霓纱燕灰蝶及灰蝶相伴的故事。偶遇蓝燕灰蝶幼虫2014年8月29日下午,我闲来无事上泰山拍昆虫。为了追拍一只蓝灰蝶,我来到了一棵矮小的灌木旁,发现稀疏的叶片上趴着一只怪异的虫子,虫子旁边还有一只黑色蚂蚁。经验告诉我,这虫子肯定是灰蝶的幼虫,但不能确定到种,于是拍了几张照片待回家再研究。  相似文献   

6.
橙灰蝶     
橙灰蝶(Thersamoniadispar)是在北京分布的43种灰蝶中最为美丽的种类之一,雄性橙灰蝶的双翅上布满艳丽的橙红色,这就是它们中文名的来历。当它在阳光下的花坛中飞舞时,那绚丽的色彩会使你流连忘返。然而是什么养育了这美丽的小天使呢?它们的幼虫期又是如何度过的呢?我  相似文献   

7.
正柴谷灰蝶(Sibataniozephyrus lijinae)隶属于灰蝶科柴谷灰蝶属,分布在我国陕西、四川、贵州、湖南和广东等省,栖息地较广,但种群数量稀少,尤其是成虫,在野外难得一见,堪称蝶中"大熊猫",人们对其生活习性也了解甚少。该属在我国台湾地区还有一种台湾柴谷灰蝶(S.kuatui),是当地的特有种。柴谷灰蝶是灰蝶中较为显眼的中型灰蝶。雌  相似文献   

8.
曲纹紫灰蝶属鳞翅目、灰蝶科昆虫,以幼虫危害苏铁科植物,严重影响苏铁科植物的生长繁殖与观赏价值。据有关文献记载,该蝶分布于我国海南、台湾、香港、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北京等省市和缅甸、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  相似文献   

9.
周利平 《大自然》2015,(1):56-59
这么美丽的蝴蝶,在自然界中的数量却十分稀少,且分布局限,目前仅见于四川和陕西等地的高海拔地区。而这种岛屿化的分布区又使其有可能沿着不同的途径演化。经过两年的饲养,作者对黑缘何华灰蝶的生活史已不再陌生,但是,其成虫的生活习性如何?还有更多奥秘等待爱蝶人去探索和发现。  相似文献   

10.
野菊叶绿色素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对食用色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合成色素的诸多缺点已被人们认识 ,天然色素以其自身的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用乙醇作溶剂 ,从野菊叶中提取了稳定的绿色素 .该项研究尚未见报道 .野菊 [Ilendranthemaindicum (L .)IlesMoul]为菊科植物 ,广布全国各地 ,易栽培 ,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皆可种植 .野菊全草都可供药用 ,有清热解毒、降血压和消炎等作用[1] .其叶和嫩茎无异味 ,可食用 .1 材料、药品和主要仪器野菊叶是 11月初在曲阜师范大学校园内采集的 .将叶洗净…  相似文献   

11.
甘蔗食蚜灰蝶 Taraka hamada Druce 是取食甘蔗绵蚜的纯捕食性天敌。幼虫嗜食蚜虫,对绵蚜的发生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它分布于我国的海南岛、台湾、四川和福建等地。我省福州、邵武、德化水口和沙县洋坊都有发现。朝鲜、日本、印度、缅甸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有分布。根据日本记载,食蚜灰蝶可在竹类上捕食竹蚜,一年发生数代,以幼虫越冬,成虫于5—11月出现。本文乃笔者1980年和1981年在沙县洋坊对食蚜灰蝶进行饲养观察的结果。冀图探索此虫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价值,为开发利用本省天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2020,(3)
正明带黛眼蝶是我国的特有种,仅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北部海拔2 000米以上的地区。目前,人们对明带黛眼蝶的了解非常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为干扰逐年加剧,这一"高山精灵"正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蝴蝶,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球约有14 000种,其中有一个体形小型或中型的类群——眼蝶。它们的体色一般暗淡,多为灰褐色、黄褐色或黑褐色,少数是红  相似文献   

13.
唐云江 《科学世界》2005,(7):F005-F005
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或者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来看,对人类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景观,也可以说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变迁残留的足迹,它们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产。为了使这些不可能再生的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于1972年11月制订了一项国际公约,即《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发明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目前已成为各类建筑物的主要建筑材料。近年来,它不断添子增孙,一代胜过一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八十年代初从美国引进并已批量生产的新型混凝土——钢筋灰砂混凝土。钢筋灰砂混凝土是由钢筋、黄砂和石灰制成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2019,(5)
正幽斑金灰蝶(Chrysozephyrus zoa)隶属灰蝶科金灰蝶属,在我国分布于陕西、四川、甘肃和浙江等省。幽斑金灰蝶是中型灰蝶。雌、雄蝶前后翅背面斑纹差异明显:雄蝶前后翅背面的底色为黑色,中室及周边有金属质感的绿色斑纹,且前后翅外缘有较宽的黑边,其中前翅的黑边明显窄于后翅,也有部分个体后翅的绿色斑纹不明显,甚至趋于  相似文献   

16.
走进天津自然博物馆昆虫厅,许多观众都会被那些五颜六色的昆虫标本所吸引。这里有五彩缤纷的蝴蝶、硕大的甲虫、体型怪异的竹节虫,真是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尤其是那些翅膀闪耀着蓝、绿、紫色光泽的大型蝴蝶———闪光蝶,更是引人入胜。目前,天津自然博物馆已收藏了各种闪光蝶30余种近百件标本,在本馆和全国各地展出,供广大观众欣赏。许多观众在赞叹蝴蝶如此美丽、大自然如此神奇之时,不禁发问:这些蝴蝶是真的吗?为什么它们的翅膀会闪光?这些蝴蝶就是著名的闪蝶,又叫闪光蝶、摩尔佛蝶或摩尔浮蝶等等。闪蝶科的拉丁名Morph…  相似文献   

17.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采用DNA序列测定、基因克隆、基因组文库的构建等方法对人类基因组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大部分人类基因组的物理图谱、转录图谱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图谱的分析。进而发现、克隆和研究了许多新基因,如青光眼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等,这些结果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认识自我,并有助于从人灰基因组中去除有害基因。最后本文探讨了人类基因组研究可能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珍稀植物濒危原因及保护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稀濒危植物由于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现存数量稀少或者只出现在脆弱的有限生境中,面临随时可能灭绝的威胁。中国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在过去50年里,我国有数千种植物已经或濒临灭绝,植物保护工作的形势十分严峻。研究探讨珍稀濒危植物数量稀少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措施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已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对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出导致植物濒危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其中内因主要是植物自身遗传多样性低、繁殖能力不足或幼苗活力弱,外因主要是指历史气候和生境的变迁、同域物种竞争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动物世界中,有的动物长得很是奇怪,使人乍看起来误认为是植物。正是这种奇怪的体态,使它们得以生存和繁衍,一代又一代健康生活。在非洲的热带森林中,生活着一种个子很小的鸟,当它停栖在树枝上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因此,在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为目标的社会创作活动中,人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大自然合作,并密切围绕"人——自然——环境"进行社会创作活动,才能使两者共同繁荣,才能为人类营造出全新的生存环境。而人类的造物活动不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文化,创作不是单一存在的个体。人类造物活动的最终作品应该与环境相结合,而不是控制和支配环境。本文就此运用了大量室内外空间设计、产品设计的实例,论证了人类造物活动与周围环境相融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