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河弯流路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最小方差理论,对正弦派生曲线与河势流路的自然演变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正弦派生曲线基本可以反映天然河道自由发展河弯的河势变化形态,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的“模范河段”河弯布局与正弦派生曲线符合良好.在统计回归“模范河段”河弯布局参数的基础上,给出了正弦派生曲线中相关参数的表达式,提出了适合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床演变自然规律的河弯流路基本方程.利用该方程检验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未完善的柳园口至府君寺河段河道整治规划流路的可行性,为游荡性河道进一步整治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雅鲁藏布江的演变受到水流泥沙的影响外,地壳运动、高原抬升、气候变化等对其作用显著,多重叠加作用下的演变较为复杂。根据收集研究河段的水文泥沙、实测地形及历史卫星影像等资料,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段的洲滩变化、主槽与支汊的变化和河相关系,探索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道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道河谷的宏观边界基本由高山控制;雅鲁藏布江的游荡不仅与宽深比有关,河岸的约束性、河道比降及床沙粒径对游荡型河道影响也较大;根据河相关系分析,拉萨河口至泽当段稳定性稳定性较差,进一步游荡的趋势明显,米林至尼洋河口段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研究修建丹江口水库后汉江中游河床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导工程整治改造游荡河道的可能性.经概化模型试验研究表明,在较恶劣的来水来沙情况下,此类工程群的适应性和整治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4.
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道演变规律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鲁藏布江的演变受到水流泥沙的影响外,地壳运动、高原抬升、气候变化等对其作用显著,多重叠加作用下的演变较为复杂。根据收集研究河段的水文泥沙、实测地形及历史卫星影像等资料,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段的洲滩变化、主槽与支汊的变化和河相关系,探索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道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道河谷的宏观边界基本由高山控制;雅鲁藏布江的游荡不仅与宽深比有关,河岸的约束性、河道比降及床沙粒径对游荡型河道影响也较大;根据河相关系分析,拉萨河口至泽当段稳定性稳定性较差,进一步游荡的趋势明显;米林至尼洋河口段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
汉江红山头至雅口河段,河床宽浅,滩槽多变,具有游荡性河道持征,目前国内外整治这种航道尚无经验.为此,笔音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从模型中得出的整治线型态、尺度和丁坝布置,可以保证航道达到设计标准.在模型试验技术上:采用了分三段模型试验;取得了大面积散乱洲滩动床模型验证的相似;首次采用CCA防腐处理木屑模型沙的新方法,研制了模型自动集中控制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等.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番禺区河道整治工程摈弃传统为治河而治河的理念,侧重与生态水利建设,在河道整治中突出保持河流的蜿蜒性、断面形式的多样性、河床材料的透水性等方面的工程措施,并注重景观的配合。整治后的河道风景秀丽,成为当地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品味。  相似文献   

7.
张坤  张树岩  刘云龙 《科技信息》2011,(33):I0362-I0362,I0351
1游荡型河道演变的一般规律游荡型河流是河床宽浅,沙滩众多,洪水时汪洋一片,枯水时河汊密布、水流散乱.主流摆动不定,有时难以分辨主流所在,心滩变化莫测的一种河型。由于河床的形态变化,同时也决定了河道的游荡型。河床的变形可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变形是指河床沿水流方向的变形,  相似文献   

8.
何志忠 《甘肃科技》2006,22(8):1-3,87
本文以兰州市南河道综合整治规划为例,阐述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应考虑的诸要素,强调指出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河道整治,需多专业配合与协作。南河道的整治也为兰州市其他许多待整治河道提供了工程样板,总结南河道整治的工程经验更能开发思路,为兰州市其他河道治理提出更符合兰州市人文地理环境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张华  张利杰  鲍岗林 《科技信息》2011,(31):I0345-I0345,I0389
东明县黄河位于黄河右岸山东黄河最上游.黄河大堤上接河南省兰考县堤防,下界与菏泽市牡丹区堤防相连。河道长度约76km。高村(桩号207+900)以上河道长约66km.属游荡型河段.两岸堤局距5—20km,河道纵比降1/6000,河道宽、浅、乱,主溜摆动不定;高村以下河道属游荡型向弯曲型过渡河段。河道纵比降1/8000。由于河道的不断淤积,逐渐形成了槽高、滩低、堤根洼、堤外更低的地上“二级悬河”。  相似文献   

10.
黄河调水调沙对夹河滩水文站河段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至今,黄河连年进行调水调沙。夹河滩水文站河段地处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紧邻曹岗险工,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和悬河段。通过对比分析调水调沙以来该河段水位、流量、河道等各方面的变化情况,来说明调水调沙在该河段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2年至今,黄河连年进行调水调沙.夹河滩水文站河段地处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紧邻曹岗险工,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和悬河段.通过对比分析调水调沙以来该河段水位、流量、河道等各方面的变化情况,来说明调水调沙在该河段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河势走向十分复杂,横河、斜河、悬河并存,河道整治是防治水害而采取的控导水流、稳定河势的重要措施,也是黄河防洪工程体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战线长、区域广,涉及的生态环境类型较为复杂。本文通过黄河下游所存在的不同环境因素以及相应对策措施实施,分析总结其可行性和效果性,为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及运管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2年至今,黄河连年进行调水调沙。夹河滩水文站河段地处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紧邻曹岗险工,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和悬河段。通过对比分析调水调沙以来该河段水位、流量、河道等各方面的变化情况,来说明调水调沙在该河段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枝荣 《科技资讯》2009,(24):118-118,120
自上海市开展“万河整治行动”以来,闵行区积极开展河道整治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对区内大部分骨干河道进行了整治。而郊区部分中小河道的整治工作还在前期准备之中,黑臭河道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简要分析了闵行区黑臭河道的形成原因和整治措施。以供黑臭河道整治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挟沙力、阻力沿河宽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游荡型河流挟沙力、阻力沿河宽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河道断面形态变幅较大是影响现 有二维挟沙力研究方法应用到游荡型河流中的主要原因;阻力沿河宽分布除河道断面形态影响之外,滩槽水 流差异也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引入反映河流断面形态变幅以及滩槽差异的因子,结合黄河水沙资料对现有 公式进行修正,得到适用于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二维挟沙力、阻力公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变异系数法的河道整治方案优选的属性识别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道整治方案优选评估模型在考虑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时主观性较大,通过将属性识别理论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建立基于变异系数法的河道整治方案优选的属性识别模型,能够准确、客观的对河道整治进行优选.将此模型应用于内蒙古乌海市的摩尔沟河道整治中,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属性识别方法用于评价河道整治方案的优选是客观合理的,且计算简便,能够有效解决河道整治方案的评估问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赵经龙 《科技资讯》2010,(34):30-31
论文重点提出了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恶化的现状,借鉴国内外河道整治的经验,吸收其优秀的理轮,优化、组合河道整治中的各项技术,建立了包括河道断面的整治、河床的处置、护坡改造工程景观设计等相关技术,以建立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河道,为生态水工学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含沙水流河床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过程响应模型试验原理,模拟了高含沙水流河道的形成过程,从平面、横断面和纵向变化3方面揭示了高含沙水流窄深河道的形成过程及河道形态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含沙窄深河道形成初期,河道平面摆动剧烈,同时水流漫滩并大量淤积,河床抬高,主槽保持窄深形态;在后期,水流不漫滩和保持高含沙水流的条件下,这种单一窄深河道形态变化较小,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能够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一、工程概况 黄河从山东省东明县入境,呈北偏东流向,经9市25个县(市、区).在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628公里。河道特点是上宽下窄,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人民治黄以来,经过山东人民和治黄职工的艰苦努力.初步建成了由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和蓄滞洪区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为战胜洪水凌汛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西北城市河道整治模式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西北城市河道特点,对西北城市河道常用整治模式进行了分类,建立了包括建设运行、生态景观、社会经济和防洪安全4个方面8个类别共26个指标的西北城市河道整治模式优选指标体系,并建立AHP-FCM模型对西北城市河道整治模式进行比选分析.应用AHP-FCM模型对内蒙古乌海市摩尔沟河道整治模式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