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词包括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哪些动词不可以变为现在分词,现在分词与动名词、动词不定式、过去分词有何区别?过去分词与被动语态有何区别?这些问题都是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迅速度过难关,本文力求站在理性的角度,运用典型事例,对以上问题作些系统的辨析。一、哪些动词不可用作现在分词英语中大多数动词都能用于进行时态,但也有一些不能或很少用于进行时态。不能用于进行时态的动词的现在分词也无进行意义了。它们主要是下面几类动词:1.Be用于表状态时,其现在分词being无进行意义,但在被动…  相似文献   

2.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 ,英语被动句比汉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因此 ,在进行英汉翻译过程中 ,被动句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中被动句主要依靠使用被动语态来体现。被动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变化形式 ,由“助动词be+动词过去分词”构成 ,表示句子谓语动词和其主语之间在逻辑上的动宾关系。被动句的主语实际上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 ,即是受动者 ,而施动者常有by短语引出。汉语是主题突出型语言 ,而英语是主语突出型语言 ,因此英语被动句把所要说明的人或事物放在主语的位置上 ,突出了行为对象 ,减少了说话人的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被动句皆分为结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两类.从某种意义上讲,汉语的“被“字式结构被动句是舶来品,不属于中国语言的原创文化,不能如实反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而英语结构被动句的推广和流行原本是18世纪一些英语语法家的“理性规定“,同样不能如实反映广大英语民族的思维模式.但是,汉语对于意义被动句的青睐和英语对于结构被动句的钟爱,仍然体现了英汉民族迥异的文化观和语用观.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英语被动句的使用原因及其汉译法作了简要的分析 ,针对汉语主动句、汉语被动句以及变换句子成分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被动句是英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结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在具体运用上的差异,英语多使用结构被动句,而且被动语态使用的范围比汉语要广;而汉语多使用以词汇手段表示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其句式丰富多样。并以实例阐述了英汉翻译中被动句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兆龙 《科技信息》2012,(30):241-241
英语和法语同属印欧语系,两种语言在语法点上存在一些相近之处,这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接受新语言。在两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中,法语的独立分词句和英语的独立主格结构颇有类似之处,但又有相异情况:譬如两种结构都可在句中充当状语成分,都可使用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但在学习与教学中应当注意区分其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7.
作为英语格律诗汉译的基础研究,素体诗的汉译策略在形式上可以设定“兼顾顿数与字数”的量化标准,还应该使译文尽可能体现句中停顿与跨行、节奏替换与缺省等原作中有意义标记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8.
作为英语格律诗汉译的基础研究,素体诗的汉译策略在形式上可以设定"兼顾顿数与字数"的量化标准,还应该使译文尽可能体现句中停顿与跨行、节奏替换与缺省等原作中有意义标记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标记理论为基础,从语言间标记性角度对比分析英汉被动句的差异。结果表明汉语被动句在意义上体现强标记,英语被动句在使用频率方面体现弱标记,这种差异使中国学生在被动句的学习中发生负迁移。理清被动句的标记性与其习得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教师预测学生在习得英语被动句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刘艳芳 《科技信息》2010,(30):192-193
商务英语被动句在国际贸易中占有很大数量,其翻译也是一大难点。本文通过对商务英语被动句的句型分析,探讨商务英语被动句汉译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量词是汉藏语系的语言特色,英语没有量词却有表量结构,量词问题是翻译中的难点之一。汉译"一量名结构"由于受英语表量结构的影响,经常过量使用,因而导致部分欧化现象。翻译是对母语补充、丰富的有效途径,但历史上汉语曾出现过度欧化、欧而不化等问题。目前,汉译"一量名结构"具有恶性欧化表现,具体表现为"过量使用"和"功能不当"。  相似文献   

12.
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汉语被动句的使用。无论是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都有一定的限制,英语被动句在文体色彩上更具间接性和客观性,而汉语中的被动句则更带有一些个人主观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中间动词、中间结构、中动句的概念,指出中间结构具有独有的句法特征,即带有表示难易、可能的情态词、隐含施事者、表状态。本文通过分析中间结构的特点、句法特征、以及成立条件等方面,并结合汉语存在大量中间结构的事实,简要介绍了几种英语中间结构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邰晓 《科技信息》2007,(34):146-147
汉语被动式不对等于英语被动式,在多数情况下不宜用"被"字句对译英语被动句。在英译汉中,我们常常需要按照汉语的思维习惯,通过运用各种句型、结构、词汇手段或变通的方法,灵活地将英语被动句转换为汉语主动句。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不断认识自然以及自我的过程中,语言也随之不断完善。不论是汉语还是英语,(两大语族的代表),被动句的最初形式都是与主动句没有任何的差别,但是,随着人们认识到表达的不便后,被动句式得以不断完善。因此,被动意义先于被动形式,这正如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被动句的出现要晚于主动句。结合了现代语言学家对语言的阐释,利用认知理论,尝试分析了被动句意义的根源以及发展的大体趋势。  相似文献   

16.
拥有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点之一,英语没有量词却有表量结构,量词问题是汉英翻译中的难点之一。汉译"动量(名)结构"是还原源语生命气息的重要手段。英语多用名词,静态性强;汉语多用动词,动态性强。汉译"动量(名)结构"译源研究有助于英译汉时静动转换的理论指导。汉译"动量(名)结构"译源包括动词译源、名词译源和介词译源。  相似文献   

17.
英语惯用被动句,而汉语则少用被动句,这一差别给翻译带来了很多的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本文作者介绍了英语被动结构的五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芳  吕娟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2):107-108,117
广泛使用被动句是英语的一大特点。英语中的被动句型远远多于汉语,因此翻译时我们要根据具体语境以及汉语的表达习惯,灵活处理英语的被动句。本文就英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作了初步探讨,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能更好把握英语被动句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挨”字被动句是广南方言最为常用的标记被动句,极富地方特色。文章在客观调查考证的基础上,主要分析广南方言“挨”字被动句的结构特点、语用特点及其在类型学上的意义,探讨其被动标记的虚化来源,并比较其与普通话“被字句”的异同。通过共时的描写和历时的分析,展现“挨”字被动句在广南方言中的使用及其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英语副词的分类、特点以及语法功能,大量专著已详尽述及。本文目的在于探讨英语副词如何翻译成汉语。内容包括:副词的意义,英汉副词简要对比,英语副词在句中的位置,英语副词的汉译方法,结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