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了不同药物质量浓度的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并对其进行了冷冻干燥;采用光子相关谱(PCS)测定了冷冻干燥前后混悬剂中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微观形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时间混悬剂中全反式维甲酸的质量浓度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混悬剂中维甲酸纳米粒子(RA-NP)的粒径保持在200~400nm之间,大都为完整的球形;与维甲酸硅油10~15mg/L的药物质量浓度相比,纳米颗粒混悬剂中有效药物的质量浓度可显著提高至35mg/L;药物降解速度得到明显降低,4周之内能维持抑制细胞增殖的有效药物质量浓度.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治疗用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2.
以壳聚糖为载体的药物新剂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壳聚糖作为载体的药物新剂型中,壳聚糖在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以壳聚糖为药物栽体的新型制荆的各种类型和特性,主要包括缓控释制剂、结肠靶向制剂、纳米制剂等,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药物传递方面,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可使其具有靶向性,并可控制其缓释能力、通透性及作用时间。本文对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包括脂质体、聚合物、磁性纳米粒子、纳米金和纳米乳剂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技术是一种基于药物载体自身可发生自主运动的新型体内药物递送模式,可以在无损模式下促进治疗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有效富集、滞留与渗透。简述了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微纳米马达的给药方式、药物负载方式、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体系的靶向能力、微纳米马达在生理环境下的药物递送运动、微纳米马达自主运动在提高细胞摄取和组织渗透性方面的促进作用,以及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体系的具体应用案例等,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酮洛芬纳米混悬剂,并对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沉淀法与高压均质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酮洛芬纳米混悬剂,以粒径及其分布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化酮洛芬纳米混悬剂的处方及工艺.结果: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后得到的最优处方和工艺制备得到的酮洛芬纳米混悬剂,其粒径为109.6 nm,多分散系数为0.297,平均Zeta电位为-21.1 m V.结论:高压均质法制备的酮洛芬纳米混悬剂处方合理,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6.
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沉淀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以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大小、多分散系数(PDI)和Zeta电位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其形态表征;使用桨法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制备的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159.6±2.95)nm,PDI...  相似文献   

7.
木犀草素(Luteolin)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对木犀草素制剂的开发研究逐渐增多,固体分散体、纳米制剂、金属离子配合物以及包合物等制剂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木犀草素的生物利用度,还促进了中药现代化制剂研究的发展.本文对木犀草素的药理作用及其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药物纳米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结果:药物纳米载体材料已由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向生物相容性好的天然大分子物质发展.结论:随着药物纳米载体材料的不断开发,制备工艺的不断进步,纳米药物必将真正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9.
纳米材料在生物领域的渗透形成了纳米生物材料,而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是纳米生物材料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常见的无机纳米药物载体包括磁性纳米粒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碳材料、量子点等,这些无机纳米药物载体在实现靶向性给药、控释和缓释药物以及癌症靶向治疗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而且,集成像、靶向给药和癌症治疗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纳米药物载体比常规化疗药物载体具有明显优势.文中综述了近年来上述无机纳米材料尤其是多功能无机纳米载体在靶向药物输送中的应用及其载药释药行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伊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抗寄生虫药物,其长效制剂的研发已成为当今兽药领域的热门课题.文章介绍了伊维菌素缓释巨丸剂、控释胶囊、长效注射剂、微球、微囊、纳米粒制剂及皮下埋植剂等多种长效制剂的研究进展,分析并针对该类制剂在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制剂类型相对单一、耐药性、药物组成单一等问题,提出多种药物合理配伍、研制复方伊维菌素长效制剂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复分解法制备了3种不同微观形貌的纳米级碳酸钙,研究了添加剂聚丙烯酸(PAA)和聚天冬氨酸钠(PASP)的引入对碳酸钙微观形貌和物相结构的影响;以纳米碳酸钙材料作为药物载体,通过浸渍吸附-冷冻干燥工艺装载药物奥曲肽,构建了可吸入缓释微粉制剂;测试了碳酸钙载体材料的理化性能及体内生物效应,考察了微粉制剂的微观形貌、载药量、体外释药性能、体外吸入沉积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剂的引入可以实现对碳酸钙粒径、微观形貌和物相结构的调控;纳米碳酸钙载体能够有效负载奥曲肽,所制备的微粉制剂保持了载体原有的形貌;在所制备的3种纳米碳酸钙载体材料中,由球形与棒形混杂状纳米碳酸钙载体制备的微粉制剂的综合性能最佳,其载药量为31.3%,有效部位沉积率达到42%,持续释药时间达到48 h,具有较好的体外吸入沉积性能和体外释药性能;球形与棒形混杂状纳米碳酸钙对THP-1细胞无毒性,低浓度时不会引起炎症效应,并且可以将药物有效地递送至肺部并在肺部滞留7 d,具有作为可吸入缓释制剂载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在药物生产技术中,药物粒度及粒度分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对药物的性能及各项指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会影响物料混合,也是溶出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多有粒径控制范围,国内外法律法规多有要求。同时,ICH-Q6A《新原料药和新药制剂的测试方法和认可标准:化学物质》规定,对一些打算制成固体或混悬剂的新原料药,粒子大小将显著影响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和(或)稳定性,因此对激光粒度分析方法的研究很有必要。本课题对当前最先进的粒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以提高粒度分布测定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推动了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纳米金因其良好的催化活性与光学特性被广泛用于纳米器件制造、纳米生物技术、纳米生物医学、纳米药理学等领域.本文综述了纳米金在肿瘤治疗、细胞成像和药物载体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强调其重要性的同时,亦指出其生物负效应,并对纳米金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纳米稀土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特别是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引起了科学家们广泛的关注.一方面,纳米稀土MOF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磁学性质,可用于生物成像(如荧光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等);另一方面,纳米稀土MOF的组成和结构多样,且具有高的比表面和大的孔容,是具有潜力的药物控释载体.这种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纳米稀土MOF为开发新型的诊疗一体化试剂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介绍了近年来纳米稀土MOF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纳米药物晶体技术是一种新颖的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药剂学途径,通过该技术制备的纳米药物晶体粒径小、载药量高,适用于多种给药途径,可显著提高药物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日益受到药剂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纳米药物晶体的特点、増溶机理、制备方法、制备过程中使用的稳定剂以及市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姜黄素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黄素是一种天然酚类抗氧化剂,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肿瘤、抗脂质过氧化及护肝等。本文对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包括药物的稳定性、药物的提取、制剂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姜黄素在治疗肝脏、心脏、肿瘤等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纳米载药技术已经在抗肿瘤药物递送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纳米技术可以显著增加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改善药物释放与摄取行为,提高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分布与蓄积,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和细胞毒副作用,实现减毒增效。尽管如此,如何有效克服肿瘤生理屏障,进一步提高化疗药物的肿瘤特异性,实现肿瘤组织深度渗透和肿瘤细胞内可控释药仍然是开发抗肿瘤纳米药物亟需解决的重大挑战。从被动靶向、物理靶向、主动靶向和仿生靶向4个方面概述了纳米载药系统抗肿瘤药物在克服肿瘤屏障实现肿瘤靶向药物递送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从鸡球虫的种类、日龄、疾病、饲料营养、饲养管理、温湿度、消毒剂等方面及卫生消毒、营养预防、药物防治等方面综述了鸡球虫病的流行因素和防治研究进展 ,提出了中药抗球虫制剂及免疫预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以前列腺增生并伴随下尿路症状为特点的常见疾病。目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有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5α-还原酶抑制剂、植物花粉制剂以及民族医药等。现综述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药物残留的天然生物活性制剂,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备受临床关注。微生态制剂主要包括益生菌制剂、益生元制剂、合生元制剂三类,通过口服给药、阴道内给药及凝胶局部应用等方式以恢复阴道微生物群和调节局部黏膜免疫反应。近年来,医用微生态制剂在国内外发展迅速并已广泛运用到多种疾病的防治,并已成为预防和治疗生殖道感染的新型生物制剂。本文就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制剂研究进展做一个简要的综述,为生殖道感染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