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根据分子结构的特点,用图论方法探讨了烯烃加和型性能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基础的定量关系式。对一些烯烃生成热、燃烧热、摩尔体积和摩尔折射度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一致性令人满意.本文方法不仅阐明了烯烃加和型性能与其分子结构之间关系的实质,而且也为工程上提供了一种预测烯烃加和型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FRTA爆炸极限测试仪对二元可燃烃类混合气体爆炸下限(LEL)进行测试,共获得16组144个二元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值,并对混合气体随其组分及配比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基于Chemkin软件的绝热燃烧相平衡模型模拟了二元可燃烃类混合气体的绝热燃烧过程,以绝热压升达到324. 24 kPa为依据判断此时可燃混合气体已达爆炸下限。结果表明:模拟规律与实验规律相类似,且两者间曲线变化幅度差距不大;样本中二元可燃混合气体爆炸下限预测值与实验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 22%,平均相对误差为9. 41%,预测误差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可见预测方法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本文的研究为工程上预测二元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分子结构的特点,首次用图论方法探讨了炔烃的加和型性能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基础的定量关系。对炔烃摩尔体积、摩尔折射度、燃烧热、生成热等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一致性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煤制油过程的某种中间产物(A油品)可燃蒸气的爆炸危险性,采用易燃范围试验装置(FRTA)爆炸极限测试仪测试研究其在不同温度、不同N_2含量下的爆炸下限,并分析两者对油品蒸气爆炸下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温度为30,60,90,120和140℃时,油品蒸气的爆炸下限与初始温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且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初始温度高于120℃后,其爆炸下限变化趋势幅度均减小。在同一温度、不同N_2含量下,一定范围内油品蒸气爆炸下限随着N_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温度、不同N_2含量下,油品蒸气爆炸下限的改变因受到温度和N_2的双重作用,爆炸下限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工业生产现场中存在各种储罐,特别是在天然气柱罐区,天然气爆炸冲击波产生抛射物碎片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本文利用定容燃烧弹爆炸实验装置,通过设置不同初始压力、甲烷浓度条件,对不同初始压力下不同浓度甲烷爆炸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压力增大,使甲烷-空气混合气的最大爆炸压力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初始压力对低浓度甲烷爆炸的最大压力影响最大;当量比浓度与爆炸下限之间的混合气体在初始压力增加时的正反馈效应,使当量比浓度与爆炸下限之间混合气体最大爆炸压力的增幅较当量比浓度与爆炸上限之间的增幅大,即当量比浓度与爆炸下限之间的混合气体较当量比浓度与爆炸上限之间的混合气体对初始压力更敏感。分析初始压力对甲烷爆炸传播的影响,对降低罐区甲烷爆炸事故的严重程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用图论方法探讨了硅烷的沸点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结构基础明确的定量关系。对硅烷的计算结果表明,沸点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致性令人满意,平均差0.56%。应用本文定量关系,有仅能够预测硅烷的沸点,而且可以合理表征物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QSPR在有机物燃烧特性预测中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QSPR)研究将有机物结构特征表征方法和各种统计建模工具相结合,研究有机物结构与其各种性质之间的内在关系.它不仅可以揭示物质性质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函数关系,而且为工程上提供预测有机物性质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阐述了QSPR研究基本原理,论述了其在闪点、自燃点、爆炸极限等化学物质燃烧特性预测中的应用和进展,并对各性质的不同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对实验样本设计、分子结构表征及建模方法选择等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提出了QSPR在安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图论方法探讨了脂肪醇和加和型性能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指出一个结构基础明确的定量关系,对脂肪醇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十分接近实验值,应用本文定量关系,不仅能够预测脂肪醇的加和型性能,而且有助于揭示物质结构性能关系之间的奥秘。  相似文献   

9.
根据分子拓扑学原理.用拓扑方法探讨了脂肪醚结构与折光指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个既能合理表征脂肪醚结构性能关系、又能预测折光指数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折光指数预测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平均相对误差±0.174%。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分子拓扑学原理,用距离矩阵描述分子结构,用不同的因子标识分子中的原子种类,发展了一种适用于含杂原子分子体系结构性能关系研究的新方法.据此探讨了脂肪醚沸点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个既能合理表征脂肪醚结构性能关系、又能预测沸点的定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微小Swiss-roll燃烧室的工作特点,用平板Swiss-roll燃烧器进行CH4/空气预混气的燃烧实验,获得了不同甲烷流量时燃烧器的熄火极限,分析了燃烧产物成分.结果表明:该燃烧器能够实现CH4/空气的稳定燃烧,并确保火焰位于燃烧器的中心;当存在回热时,未燃气体被加热,燃烧器的可燃极限范围增大,但上下极限并不对称,富燃极限比较小,而富氧极限比较大,预混气体能够在较大的空气流量下稳定燃烧;燃烧器最高的壁面温度在理论当量比附近,且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大,火焰温度逐渐下降;空气过量时甲烷可实现较完全燃烧,空气不足时过剩的甲烷转化为H2和CO,减小了燃烧放热量,使燃烧器容易熄火.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高密度成型炸药装药的燃烧转爆轰(DDT)过程及其特性,采用电探针法分别研究了钝感剂以及熔铸与压装两种装药工艺对炸药DDT的影响,对比了不同条件下炸药发生DDT的诱导爆轰距离。结果表明,高密度成型装药的DDT过程,主要是燃烧压缩波汇聚形成冲击波,并诱发爆轰的机制。由于钝感剂具有较大热容和较小导热系数,炸药中加入钝感剂,使炸药的诱导爆轰距离变大。熔铸炸药抗压强度低于压装炸药,且呈一定的脆性,在燃烧过程中易发生破碎,导致燃烧面增大,并进一步提高燃速,因此熔铸工艺可以减小炸药的诱导爆轰距离。  相似文献   

13.
为给垃圾焚烧处理提供基础数据,用氧弹式燃烧热测定仪等仪器,测定了校因垃圾的含水率、有机挥发 分和燃烧热值。学校厨房垃圾和校园垃圾的含水率分别为78.8%和26%;干基高位热值分别为11040kJ/kg 和11576 kJ/kg,湿基低位热值分别为935 KJ/kg和7 248 kJ/kg。  相似文献   

14.
BP神经网络对含铝炸药爆热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该文采用已知爆热的含铝炸药对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建立了炸药的组成与爆热之间的定量模型,同时对另外几种炸药的爆热进行了预测,并对已知爆热的炸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含铝混合炸药组成与爆热之间的关系,且所建模型预测精度高,完全可以预测组成相近的含铝炸药的爆热。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试验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控制方法及试验结果.采用蜂窝状活性炭吸附浓缩,小风量热空气脱附催化燃烧的工艺,完成了处理风量25000~30000m3/h含苯系物废气的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苯系物吸附净化效率在90%左右,排放浓度<100mg/m3,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用催化燃烧排放的热废气对蜂窝状活性炭脱附再生安全、有效、节能;催化燃烧过程可利用自身燃烧热进行或只耗少量电能;在国内首次实现工业微机对该工艺自动控制,解决了手工操作难以实现的控制过程,数据采集方便,准确.该方法具有设备体积小、耗能低、维修操作方便等特点,是治理低浓度、大风量有机废气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普遍法的对应状态原理,建立了预测多元混和物的过热极限温度的理论方法。用此法预测了6种二元混和物的过热极限温度,理论值与实验值及动力学理论预测值都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17.
用特征时间燃烧模型模拟直喷式柴油机的燃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更好地模拟直喷式柴油机的喷雾及燃烧过程,对Kiva-3程序的喷雾和燃烧模型进行了改进,引入Kelvin-Helmholtz和Rayleigh-Taylor模型来模拟油滴破碎过程,采用改进的SheU自燃模型来模拟着火过程,为了综合考虑化学动力学和湍流对燃烧的影响,采用层流和湍流多重特征时间尺度燃烧模型来模拟燃烧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计算所得的缸内压力、滞燃期和燃烧放热速率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着火点位于油束下游当量比略小于1的稀混合气区域;用改进的Kiva-3程序可以较好地研究直喷式柴油机的喷雾和燃烧过程,为进一步利用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来指导直喷式柴油机的参数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有机废气最为常用的碳吸附和热燃烧治理技术进行了综述,随后重点介绍了新兴起的生物法研究进展,最后针对当前有机废气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对用于固液相变问题数值模拟的界面流动技术的精度进行了讨论,分析表明对移动界面项使用一阶有限差分不能精确地描述界面的运动,特别是在解决如爆融情况下的高热流问题,建议使用二阶方法,其在所有情况下均可保证足够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单区放热率算法广泛应用于汽油机燃烧放热诊断,但比热比和传热难以被合理估计,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在单区放热率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考虑传热影响的比热比估计方法:计算压缩和膨胀期间的多变指数,在燃烧区间内基于工质温度对其插值以获取变化的比热比,用于总放热率的计算.从循环释放能量和燃烧控制参数的角度出发,使用汽油机试验数据将其与现存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计算的循环累计放热总量更加精准,燃烧终点提前,且燃烧控制参数间的相关性得到明显改善.此算法能更加准确地描述缸内燃烧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