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LYP)在6-3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金属原子-苯与离子-苯配合物的气相电子转移过程,得到了M(Li,Na,Mg)-C6H6和M^+-C6H6络合物以及它们之间电子转移过程中的先驱络合物的最优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同时利用线性坐标确定了过渡态的结构。结果表明:DET方法计算得到的单体即原子(离子)-苯的构型同MP2结果较为一致。通过分析过渡态及单体的原子上的电荷分布,对电子转  相似文献   

2.
由于具有良好的光化学稳定性、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的强吸光性等优点,方酸类染料是目前最具潜力的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之一.然而,其空穴迁移机制并不明确,较低的迁移率限制了器件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Marcus电子转移理论、主方程模拟,系统研究了三氢-苯并吲哚啉方酸(USQ-BI)染料的电子结构、分子堆积模式以及电荷转移性质.结果表明,由于空穴迁移路径上交替出现两种不同的分子堆积模式,驱动力呈现正负交错的特征,克服正驱动力的过程为空穴迁移的决速步.据此,提出了降低驱动力绝对值以增大迁移率的理论策略.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一些位点上引入氰基可以显著提高空穴转移耦合强度,从而提高空穴迁移率.最后,对USQ-BI中电子转移过程的研究发现,由于较大的重组能导致较小的电子转移速率,该晶体不能作为好的电子传输材料.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Marcus理论大意,其理论对倒置区域的预测及电子转移理论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硝基氢的异构化反应机理中振动模式进行了分析。该异构化反应伴随着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并在分子内发生电子的转移。对异构化过程中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振动频率,键的力常数进行了分析,从而对各种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可以确定键的断裂,形成情况和电子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配合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从一个配合物分子的中心原子(或离子)转移到另一个配合物分子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上去的电子转移反应。本介绍此类反应的两种反应机理,即外界反应机理和内界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o(Ⅱ)-HBG络合物与H2O2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求得动力学参数及第一步反应的热力学常数△H^≠、△S^≠。作者认为,此氧化还原反应不可能按内层电子转移的机理进行,而是经过外层电子转移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Marcus理论大意,其理论对倒置区域的预测及电子转移理论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本对KMnO4参加的液相氧化反应机理进行了归纳整理,大致有:(1)电子转移机理;(2)原子转移机理;(3)活泼中间体机理;(4)催化作用机理。为系统了解KMnO4的反应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CH3+HCl→←CH4+Cl反应进行研究,获得了反应的活化能、电子耦合矩阵元、重组能等动力学重要数据,并以B3LYP方法与实验数值联合佐证了电子转移反应的步骤对整个反应过程的反应速率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属-苯配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BLYP)在 6 - 3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金属原子 -苯与离子 -苯配合物的气相电子转移过程 ,得到了M(Li,Na,Mg) -C6H6和M -C6H6络合物以及它们之间电子转移过程中的先驱络合物的最优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 .同时利用线性坐标确定了过渡态的结构 .结果表明 :DET方法计算得到的单体即原子 (离子 ) -苯的构型同MP2结果较为一致 .通过分析过渡态及单体的原子上的电荷分布 ,对电子转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给出了反应活化能及电子转移反应的耦合矩阵元 ,并进一步计算出了反应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1.
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研究CH3 X的键断裂电子转移反应。从几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比较中选出B3 LYP的DFT方法。随后用B3 LYP方法优化CH3 X的结构 ;计算CH3 X的键断裂电子转移反应的能量变化 ;找到了过渡态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过渡金属配合物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轨道理论,应用该理论能更好地研究外界机理和内界机理的过度态结构、电子转移轨道和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13.
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在UB3LYP/6-31G(d)水平上, 结合MP4和AM1方法研究了苯的溴代反应过程. 计算结果表明, 这是包括一个过渡态和两个中间态的多步反应, 反应过程中Br+所带的正电荷经正离子中间体[C6H6Br]+转移给H, 是电子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中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硫醇枯草杆菌蛋白酶(Th—Subt)活性中心的半胱氨酸(Cys)残基与底物乙酸乙酯的转乙酰基反应,并与甲醇分子辅助的乙酰基转移过程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有两种可能的反应路径:协同反应和分步反应.后者在竞争中占优势,是势能面上的最低能量反应通道.当甲醇分子辅助反应时,反应路径的优先次序并未发生改变,但活化势垒大大降低,降幅为38.1—85.9kJ/mol.此结果证实了实验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o(Ⅱ)-HBG络合物与H2O2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求得动力学参数及第一步反应的热力学常数ΔH≠、ΔS≠.作者认为,此氧化还原反应不可能按内层电子转移的机理进行,而是经过外层电子转移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使用电子转移的Marcus模型,在B3LYP/6-31G**水平上对3,8,13-三辛烷氧基吐昔烯(3C8OTRX)的分子结构、电子结构及电荷传输性质进行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分子的空穴传输载流子迁移率(μ+=0.15)和传输速率常数 k+(5.49×1012 s-1)均比电子传输约大5.0倍,预示可设计成空穴传输材料.与苯并菲和六氮杂苯并菲比较,空穴传输能力比羟基取代六氮杂苯并菲强,与苯并菲接近,电子传输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7.
在μ=0.10mol·1 ̄(-1)(LiClO_4)、pH=8.0对不同温度下[Fe(CN)_5H_2O]和[(NH_3)_5Co(OOCC_5H_4N)] ̄(2+)的内配位界电子转移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在25℃,双核配合物[(NH_3]_5Co(OOCC_5H_4N)Fe(CN)_5] ̄-的分子内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3.9×10 ̄(-1),分子内电子转移过程的活化焓和活化熵分别为89.5kJ·mol ̄(-1)和6.0J·mol ̄(-1)·K ̄(-1)最后对该反应的机理、速率常数和绝热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电子转移(ET)反应间接制备了5(6)-羧基-2-烷基-1,4-二甲氧基苯,通过2-烷基-1,4-二甲氧基苯(1)与过氧化二对硝基苯甲酰(2)的电子转移反应,在苯环上引入芳酰氧基;然后在温和条件下水解,可得到互为位置异构体的两种稀有酚3和4。用∧1HNMR、IR、MS分别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机理研究发现,反应物2在1存在条件下,其分解速度急剧加快;用顺磁共振技术检测到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阳离子基信号,证明反应物1和2的反应是单电子转移反应,该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产物易于分离纯化,是一种制备该类酚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利用高精度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配位铱原子的富勒烯衍生物分子Ir(η5C60Me5)(CO)2的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较高对称性的Ir(η5C60Me5)(CO)2衍生物分子,具有较高的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为了揭示Ir—Go的非线性光学响应的起源,研究了Ir(η5GoM60)(C0)2的电子结构性质,并且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研究了Ir(η5C60Me5)(C0)2配合物的激发态性质,探讨了富d电子及d空轨道的重过渡金属铱与富“轨道及离域电子的富勒烯相互系统作用对体系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20.
辅助产NAD(P)H因其在生物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研究焦点在其还原的历程,即辅酶分子中的一个氢是如何转移给底物的?通常采用NADH的模型来还原一些有结构特征的底物以揭示其反应机理。大体上有三种见解:(1)一步负氢离子转移(2)电子转移-夺氢(3)电子转移-质子转移-电子转移。由于对辅酶模型还原碳-碳双键化合物研究尚不多见,本实验室在这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转移。由于对辅酶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