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枝荣 《科技资讯》2009,(24):118-118,120
自上海市开展“万河整治行动”以来,闵行区积极开展河道整治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对区内大部分骨干河道进行了整治。而郊区部分中小河道的整治工作还在前期准备之中,黑臭河道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简要分析了闵行区黑臭河道的形成原因和整治措施。以供黑臭河道整治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南京市桥北地区河道综合整治PPP项目为例,介绍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思路,揭示了各主要整治环节所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反思工程经验教训,提出了城市黑臭水体常态化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河道黑臭评价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城市河道黑臭的成因及机理,评述了目前国内外在城市河道黑臭评价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对目前国内外各类河道黑臭评价模型进行比较,筛选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有机污染指数模型、黑臭多因子加权指数模型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这几种使用较为广泛的模型并进行分析,并对城市河道黑臭评价模型建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河道黑臭污染的形成及其治理、富营养化次生灾害表现形式、形成机制以及预防和控制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黑臭河道相应污染治理工程、措施的实施,河道水体污染负荷得到了大大消减、水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黑臭也逐步好转,但营养盐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且可被植物直接利用吸收的营养盐储备充足,同时,黑臭污染的治理使得受损的河道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重建,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极易引起水华暴发、浮萍泛滥、水葫芦"疯"长、水生植物生物量激增等富营养化次生灾害.对于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后富营养化次生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必须以城市黑臭河道污染治理为基础,将其纳入到河道污染整治整体规划中.综合运用上/下行效应理论,应从外源控制、内源治理和修复、整体生态系统恢复等角度进行系统预防和控制.同时也应厘清思路,认识到城市黑臭河道富营养化及其次生灾害的形成是城市黑臭河道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应从当前的"黑臭等重污染治理"向"氮磷营养盐控制"转变.  相似文献   

5.
对天津市建成区21条黑臭河道的透明度、溶解氧及NH3-N等指标进行现场调查和采样监测,对黑臭河道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级.分析黑臭水体的污染特征及黑臭原因,提出"排查评估→污染削减→生态恢复→水系循环→信息公开"分步骤进行黑臭水体整治的总体方案,根据河道特点制定"一河一策"水体污染整治措施,为天津市黑臭水体整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南京黑臭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黑臭河道底泥污染状况,以南京城区黑臭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测定底泥中总氮、总磷、有机质及重金属的含量;并分别采用有机指数与污染指数对底泥营养盐,污染负荷指数对重金属进行污染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总氮、总磷及有机质的均值分别为1 537.81 mg/kg、1 905.83 mg/kg、7.62%,三者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重金属Zn、Ni、Cr、Cu及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 699.10mg/kg、276.21 mg/kg、535.53 mg/kg、588.80 mg/kg和124.79 mg/kg,各金属元素均远超南京土壤背景值且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大。底泥营养盐评价结果表明黑臭河道底泥受到有机和磷污染比氮更为严重,底泥污染负荷指数(PLI)范围在4.01~24.72之间;黑臭河道底泥普遍受到重金属污染。与其他受污染水体(未达到黑臭水平)相比,黑臭河道底泥有机污染及重金属污染程度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梯级浮床修复黑臭河道过程中浮游植物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试验方法,将挺水、浮叶和沉水植物组合成梯级浮床以修复黑臭河道;监测浮游植物动态变化情况,并结合水质理化指标对梯级浮床修复黑臭河道的机理进行研究,以期为黑臭河道治理与修复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经梯级浮床修复后,浮游植物种类中绿藻门和蓝藻门所占比例明显下降,优势种也发生改变,其中沉水植物浮床浮游植物门类最多,反映...  相似文献   

8.
硫、铁的环境行为和氮、磷循环的耦合机制共同影响着河道内源污染的释放.本文总结了黑臭河道沉积物中致黑、致臭的硫、铁与关键营养盐氮、磷的环境行为以及它们之间耦合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加强沉积物中硫、铁元素与氮、磷元素之间的耦合过程研究,对于解决目前黑臭河道治理过程中氮、磷营养盐难以达标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黑臭河道水质治理技术,以丹阳新河为例,研究了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河道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后,以CODmn、NH3-N和TP浓度下降后上升的情况作为复合微生物菌剂复投时间的判断依据,实现菌种效力最大化。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48 d后,对丰收桥和窦庄桥两处的CODmn、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6.38%和46.94%、70.68%和69.79%、71.65%和87.95%,臭味明显消除。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河道黑臭水体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的物质,文化,居住环境要求也不断提高,河道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与国家倡导的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所以对河道的整治已成为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本文就当前在河道整治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于建华  高丽丽 《科技信息》2011,(35):I0413-I0413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是黄河防洪建设的重要项目,特别是伴随着小浪底水库蓄水的运用,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浅论黄河河道整治的技巧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温州市典型黑臭河道人居环境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温州市山下河和九山外河两岸居民,开展<温州市典型黑臭河道人居环境评价>的抽样问卷调查,拟获取示范河道周边居民对河道水体景观及周边居住环境的整体感知.结果显示:86.2%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需要对河道进行专项治理;近40%的居民对河道两岸生态景观质量评价较好,而有58.6%的居民评价水体环境质量恶劣;河道周边生命线系统...  相似文献   

13.
王震 《科技信息》2011,(35):I0403-I0403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多样,河道整治工程繁多、情况复杂,近几年在中常洪水作用下,黄河下游多处河道工程多道坝(垛)岸多次出现险情,甚至有的发生了较大或重大险隋。据预测,近期黄河下游仍以中常洪水为主,在一定时期内中常洪水将会经常发生.河道工程发生险情的几率仍然较大.研究中常洪水情况下河道整治工程出险对策与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前言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是我国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设立的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旨在为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水专项小组由国务院领导,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协调指导,环境保护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组织。 华东师范大学主持了水专项的“十一五”课题——“城市黑臭河道外源阻断、工程修复与原位多级生态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ZX07317-006)。本课题有全国近20个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参加。课题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我国众多城市所面临和急需解决的河道黑臭问题,分别以东南沿海、南方盆地和西部高原地区的典型城市黑臭河道为研究对象和示范基地,重点研究制约城市河流黑臭治理速度和有效性的典型技术难题,通过削减河道污染负荷、强化河道自净功能、修复河道滨岸带生态,使得示范区河段彻底消除黑臭并稳定达到Ⅴ类或更高水质要求,为我国城市河道黑臭治理提供科学、可行、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 本课题分为四个子课题。课题及子课题一由华东师范大学黄民生教授负责,子课题二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祁佩时教授负责,子课题三由昆明滇池生态研究所杜劲松高级工程师负责,子课题四由华东师范大学陈振楼教授负责。 由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出版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刊,汇总了本课题自2009年1月启动以来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以展示我校在承担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上取得的初步进展,并为下一步的技术中试和工程示范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取向河道中投加铁碳填料和反硝化菌复合包的方式,构建了铁碳微电解耦合反硝化菌曝气辅助原位削减河道黑臭底泥污染物及净化水质技术,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当铁碳填料投加30g/kg、反硝化菌接种量15mg/kg、曝气量为60ml/min和曝气时间为9h/d的最佳组合下运行仅28d后,上覆水COD、NH4+-N、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85.7%、98.6%、65.7%和96.4%,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水标准;底泥TOC去除率达48.8%;底泥中BD-P和NaOH-P组分显著增加;底泥可转化态N含量显著减少;表层5~10cm底泥由深黑色变为浅褐色,耦合技术能快速削减河道黑臭底泥污染物及改善水质. 耦合体系中,铁碳微电解改善了水及底泥复杂有机物的可生化性,碳去除效能显著增强,N素的去除途径增多,P被吸附及生成沉淀固定到底泥中;投加的反硝化菌虽未成为优势菌种,但对脱氮有诱导作用;曝气提高了水体溶解氧,改善了底泥生境,激活了底泥土著微生物活性,三者协同作用削减黑臭底泥污染物并净化水质. 本研究为铁碳微电解耦合反硝化菌原位削减河道黑臭底泥污染物及净化水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利工程建设一方面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一方面对于河道生态系统造成胁迫。在过去的河道整治工程实施中硬化、白化、渠化三化的现象在我县已经普遍存在,并趋于发展之势。造成了河道生态失衡,面临着河道生态修复、补偿等诸多问题,人们在反思中。根据我县山区地形、地貌、河道的具体状况,从现在开始应该逐步建立一种生态理念,也就是说在今后的河道整治工作中,应以生态、生境的观念搞好整治工程的科学规划。立足于河道生态系统现状,积极创造条件,发挥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真正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整治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河道规划、自然景观建设、营造河滩洼地等几方面阐述了城市河道的治理措施,在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再现河道的自然景观,使河道的自然环境更加丰富多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何志忠 《甘肃科技》2006,22(8):1-3,87
本文以兰州市南河道综合整治规划为例,阐述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应考虑的诸要素,强调指出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河道整治,需多专业配合与协作。南河道的整治也为兰州市其他许多待整治河道提供了工程样板,总结南河道整治的工程经验更能开发思路,为兰州市其他河道治理提出更符合兰州市人文地理环境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从1996年杭州市人大提出加快杭州市城区河道综合整治以来,杭州市河道整治工程指挥部通过近8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市区贴沙河、中河、东河、古新河、新开河、西溪河、沿山河、余杭塘河、南应家河、官河等河道的全程或部分河段的整治。河道水体达到地表水五类以上,部分河段达到四类,甚至三类水体的标准。根据综合整治的要求,河道两侧进行拆违迁房,修路植绿的综合整治。目前,这些河道的两岸早已今非昔比,已是鸟语花香、晨练休闲的好居处了。但美中不足就是河岸驳勘都是由整齐划一的竖向石块砌筑而成,对生态的保护、水体的自净、微生物的生长、地…  相似文献   

20.
采用基于16S rDNA的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图谱并通过条带割胶回收DNA进行序列分析,初步探讨了不同曝气条件下黑臭河道底泥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变化,同时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工曝气对黑臭河道底泥细菌群落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并且随不同曝气强度底泥细菌群落多样性呈现不同的变化,其中当曝气扰动雷诺数(Re)为1810,溶解氧(DO)为7.35时,细菌优势群落多样性最高;序列比对分析推测适度的曝气有利于促进碳、氮、硫循环相关细菌的生长,其中以变形菌门为主导;冗余分析显示DO和Re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