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中祥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23(5):48-52
类比词作为当代英汉语中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构词方式,具有极大的语言创造性和能产性。然而国内关于类比词的研究成果甚少,对其语义认知机制的探索更鲜有涉及。从概念合成理论的角度看,类比构词的概念合成网络具有非对称性投射、选择性投射的特点,并且在类比语义结构组合的过程中存在主次之分。对这种特殊概念合成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完善对英汉词汇的认知与学习,并进一步验证人类认知的普遍性和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以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为理论基础,以英汉语言中的颜色词"红"为例,比较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刘俊莉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1):98-102
本文试以认知原型特征来解释“上”“下”二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不对称使用格局和具体用法的差异。认知原型特征是词源义隐含的空间认知的方式和特点,是主导词义发展及有效派生词义内核与共性,并以词义共性的形式保留在现有的常用词项中。认知原型特征的差异是造成“上”“下”使用差异的本源性动因。全文以二词作方位词、趋向动词和作补语的词义分析和对比归纳并逐步验证“上”“下”不同的原型语义特征对二词使用差异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小品词-OUT-语义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UT-是英语短语动词中使用频率居于第二位的小品词。传统认为它与英语习语中的介词和副词一样,其语义具有不可分析性。根据物象与背景理论中-OUT-的意象图式,它的语义在短语动词中具有可分析性,其基本含义与事物从内到外的移动相关,在短语动词中有18个义项,其中包括其概念隐喻变义,这些义项对短语动词的语义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那剑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6):155-157,178
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隐喻、转喻为基础,分析了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红"的认知语义共性及差异。人类共通的认知方式是形成其语义共性的主要原因,英汉民族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造成了"红"在两种语言中的语义差异。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认为,和其他认知领域一样,语义结构反映了人们在与现实接触的经验中形成的心理范畴,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对语言的更新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把隐喻性的认知机制运用到语言学习之中,可提高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越南语属于低资源语种,高质量关键词新闻数据稀缺,为了解决样本不足条件下生成越南语新闻关键词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特征融合的越南语关键词生成模型,拟提升生成的越南语关键词与越南语新闻文档的相关性.首先,将越南语新闻实体、词性、词汇位置特征与词向量拼接,使输入模型的词向量包含更多维度的语义信息;其次,利用双向注意力... 相似文献
8.
蒋斌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6(1):97-98
影响方位词选用的关系有二:一是物像和背衬的关系,一是背衬和视点的关系。现代汉语方位词多基于物像和背衬关系的选用,方位词的意义直接指向物像;少数基于背衬与视点关系选用的,方位词的意义直接指向背衬。 相似文献
9.
英语小品词的语义有着自身的特征,分为词汇性语义和工具性语义,而且其语义在汉语中表现为非对应性,针对小品词的语义特征应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语义的对等和意象图式的跨语言映射. 相似文献
10.
颜色词是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型范畴理论的产生始于对颜色词的研究。原型范畴理论亦可用于解释包括颜色词在内的一词多义现象。以原型范畴理论为理论依据,从认知角度来分析英汉颜色词的语义构建的认知机制,并阐释英汉颜色词的语义文化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何俊芳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23(1):93-97
英语中的介词数量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多义词,但这些意义都是相互联系的。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一个介词意义的扩展是从最初表示的方位意义到表示抽象概念的一个过程,介词所表示的方位意义是介词意义扩展一隐喻化的重要过程的基础。文章主要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通过简单的英汉对比来浅析方位介词意义的扩展及其对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带来的影响,希望能够在日常的介词教学中帮助学生准确生动地理解介词的隐喻意义,促进介词的习得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拉祜语颜色词的语义特征主要体现在修辞性、文化性、民族性上。修辞性为文化性和民族性奠定了基础,民族性是修辞性和文化性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语义特征分析法来研究拉祜语颜色词对拉祜语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颜色词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在汉英两种语言里具有广泛的用途及文化价值和文化意蕴。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语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同异并存现象。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英汉颜色词语中所承载的文化语义,使其在跨文化交流及翻译中发挥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隐喻的语义认知与语用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霞君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还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人的思维的隐喻性产生了语言中的隐喻 ,而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从语义与语用角度对隐喻进行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英语成对词是英语惯用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语法结构模式固定、意义丰富等特征。英语成对词主要有同义、反义、重复、递进、类义和修饰等六种常见的语义关系,其功能表现在句法功能、话语功能和文体功能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隐喻的认知机制在于通过隐喻结构可以使喻体的语义特征经由认知推理进入到本体 ,对本体进行重新范畴化 ,使本体具有在初始范畴化时隐而不显的语义特征 ,从而实现对本体的重新认识。隐喻认知中认知参与量的多少与认知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17.
语义标记及其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俐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98-100
语义标记是研究意义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了语义标记这种形式化语义描述方法之后认为,语义标记方法固然有可取之处,但它更多地是从静态层面来操作,只有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理想化认知模式、原型范畴、认知域他侧面一基体理论,我们才能对词汇意义做出更合理地解释。 相似文献
18.
隐喻认知的语义理据探究——以英、汉颜色词“红”与“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隐喻语义的使用和理解是一个非展示性的推理过程,语义理据则是这一过程的关键。以英、汉颜色词红与黑为例,说明隐喻认知的语义理据探究不仅可以从作为符号系统的语言系统内部入手,还可以从认知主体入手,根据联想意义、情感意义和语境意义得出隐喻认知的语义理据。 相似文献
19.
语义学创始人M.Breal认为,多义词是语言经济的结果 ,要想给每一个义项都设立一个独立的词项是不可能的。(转引自龚放1998)多义词必然有其原型词义和衍生词义,原型词义发展到衍生词义是隐喻化的结果,需要运用认知手段分析衍生过程,才能获得深刻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仲崇月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5,17(2):168-170
阐述了语义模糊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范畴理论从经典到原型的发展过程,从认知范畴模糊的视角出发,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语义模糊性与范畴模糊性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语义模糊是由范畴化过程中的模糊性决定的,是认知范畴模糊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