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含侧链羟基氨基酸还原为β—氨基醇及基肽醇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种未见文献报道的简便方法,将侧链羟基不保护的苏氨酸,经氨酸还原制备了苏氨醇,丝氨醇,并用新型的有机磷缩合试剂DFPBT成功地合成了C-端为苏氨醇,丝氨醇的二肽醇和四肽醇。  相似文献   

2.
用一种未见文献报道的简便方法,将侧链羟基不保护的苏氨酸,丝氨酸还原制备了苏氨醇,丝氨醇。并用新型的有机磷缩合试剂DEPBT成功地合成了C-端为苏氨醇,丝氨醇的二肽醇和四肽醇。  相似文献   

3.
以2-氯苯并咪唑为原料,通过硝化反应和溴化反应,分别合成其硝化和溴化产物;再以二异丙基乙氨为溶剂,和D-苯甘氨醇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苯并咪唑手性氨基醇类化合物,并对各产物进行了核磁共振(NMR)、红外(IR)、质谱(MS)表征.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R)-苯基甘氨醇的一些化学选择性反应,所制得的手性合物在不对称合成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氮气保护下 ,采用二步加料合成工艺 ,以花椒籽油和二乙醇胺为原料 ,以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合成了烷醇酰胺 .通过三水平三因子的正交合成试验 ,确定了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 ,并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表面性能和缓蚀性能评价 .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椰子油烷醇酰胺和棕榈油烷醇酰胺相比 ,花椒籽油烷醇酰胺中的游离氨含量较低 ;另外 ,花椒籽油烷醇酰胺具有较高的分散能力和乳化能力 ,但其单剂的缓蚀效果较差 ,必须与其它试剂复配使用 .  相似文献   

6.
花椒籽油烷醇酰胺的合成及产物性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氮气保护下,采用二步加料合成工艺,以花椒籽油和二乙醇胺为原料,以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合成了烷醇酰胺。通过二水平三因子的正交合成试验,确定了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表面性能和缓蚀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椰子油烷醇酰胺和棕榈油烷醇酰胺相比,花椒籽油烷醇酰胺中的游离氨含量较低;另外,花椒籽油烷醇酰胺具有较高的分散能力和乳化能力,但其单剂的缓蚀效果较差,必须与其它试剂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己二氨酯二醇与二(β-羟乙基)己二酰胺、二缩三乙二醇以及三缩四乙二醇,在170℃减压条件下,通过氨酯交换、熔融缩聚,合成了系列带有酰胺键及醚键的热塑型聚氨酯(TPAEUs)。经红外、核磁、GPC、广角X-射线衍射、DSC、TGA和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此类TPAEUs的Mn为18500,熔点为144.9℃,拉伸强度达17.6 MPa,断裂伸长率在10%~79%之间,具有较高的熔点及较好的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是关系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大课题。采用二氧化碳的衍生物碳酸乙烯酯和1.6-己二胺开环反应合成脂肪族氨酯二醇,并将开环产物作为扩链剂与脂肪族聚碳酸酯二醇(PCDL)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反应合成了脂肪族聚碳酸酯聚氨酯脲弹性体。研究表明,开环反应在38℃,反应10h后,可得到产率为89.9%(质量分数)的产物1.6-二(2-羟基-乙氧基羰基胺)已烷(DHDU)。通过改变碳酸乙烯酯开环物(DHDU)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氨酯-脲硬段单元的比例,可以调节合成的聚氨酯脲弹性体的机械性能。当脂肪族聚碳酸酯二醇(PCDL)分子量相同时,随着PCDL/DHDU摩尔比的减小,合成的聚氨酯脲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和硬度增加,断裂伸长率减小。该合成产物在生物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1-氯异喹啉为原料,通过硝化反应和溴化反应,分别合成其硝化和溴化产物.1-氯异喹啉及其衍生物以二异丙基乙基胺为溶剂,和D-苯甘氨醇反应,得到3种含手性氨基醇的异喹啉生物碱类化合物,并对各产物进行核磁、红外、质谱表征.  相似文献   

10.
用振动管密度计Anton Paar DMA 602测定了303.15 K下,L-苯丙氨醇在N,N-二甲基甲酰胺-水混合溶剂中的密度,计算了L-苯丙氨醇的表观摩尔体积和极限偏摩尔体积,并由此得到L-苯丙氨醇的迁移偏摩尔体积.实验结果表明,当XDMF≈0.0350和XDMF≈0.3940时L-苯丙氨醇的迁移偏摩尔体积分别出现最小值和最大值.用结构贡献和结构破坏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甲烷部分氧化合成甲醛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气相色谱法对甲烷部分氧化合成甲醇的分离条件和催化剂进行了优化,使甲烷转化率为4.88%,甲醇选择性为7.43%,甲醇收率为36%。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甲烷和发烟硫酸以V2O5为催化剂合成甲醇的反应动力学,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初始压力和催化剂用量对甲烷转化率和目的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有利于甲烷转化率的提高,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目的产物收率降低;甲烷转化率随着初始反应压力的增大而提高,而甲醇收率随压力的变化趋势则是先提高,后趋于平缓;随着V2O5用量的增加,甲烷转化率增大,但当V2O5的添加量超过0.014 mol时,V2O5用量对甲醇收率的影响变得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邻甲苯胺与甲醇气固相烷基化合成2,6-二甲基苯胺进行了理论研究,推导出该复杂反应的网络图,认为该复杂反应为平行及连串反应。  相似文献   

14.
以甲醇和大豆油为原料,以固体酸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和醇油摩尔比各单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3.5 h,反应温度70℃,催化剂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6.0%,醇油摩尔比为7:1,生物柴油产率可达93.5%.  相似文献   

15.
在对混合丁醛加氢制丁醇的反应体系进行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一维拟均相数学模型对丁醛加氢制丁醇管壳式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数学模拟设计。预测了反应温度、冷却介质温度、反应压力和反应空速对加氢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醛加氢制丁醇的数学模拟结果与生产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散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醇/水为分散介质,并二次滴加单体与分散介质混合液,制备微米级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通过傅里叶转换红外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等对微球进行表征.研究反应时间、初始单体浓度、分散剂浓度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引发剂浓度和分散剂用量是影响聚合物微球粒径主要因素.分散剂浓度增大,引发剂浓度减小,均使微球粒径减小,分布变窄.最佳工艺条件为PVP用量1.5%、AIBN用量1%、单体用量10%、甲醇用量为60%、反应时间为6h、温度为75℃、制得的微球粒径为1.8μm.  相似文献   

17.
具有5点接触直线的铰链四杆机构的解析综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了在一种特殊位形情况下综合连杆曲线具有5点接触直线的铰链四杆机构的解析方法。用该方法综合铰链四杆机构可预先综合欲副近直线上的点,直线方向以及一个固定铰链的位置。推导出了综合公式并给出了综合示例,证明了综合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合成SiC晶须的热力学及生长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稻壳合成 Si C晶须 (简称 Si CW)及 Si C颗粒 (简称 Si Cp)进行热力学分析 ,确定了基元反应。在稻壳合成 Si CW的反应中 ,Si Cp的生成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混合醇醚化DMDHEU树脂合成超低甲醛树脂.探讨了混合醇组成、混合醇用量、邻苯二甲酸酐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pH值对醚化后DMDHEU树脂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和分析树脂中羟甲基含量、游离甲醛含量以及整理后织物的释放甲醛量、折皱回复角、撕破强力等,确定了较佳的混合醇醚化工艺:混合醇由66%二甘醇、17%乙二醇、17%甲醇组成,用量为DMDHEU用量的36%,邻苯二甲酸酐用量为混合醇用量的0.5%,反应温度70~72℃,反应时间4 h,pH值3.1~3.3,醚化后树脂的游离甲醛量低于0.4%,整理后织物上的释放甲醛量为37.6 mg/kg,折皱回复角较原布提高了100°以上,经向撕破强力保留率高于50%,综合性能优于用二甘醇醚化的DMDHEU树脂.  相似文献   

20.
铰链四杆直线机构在特殊位形下解析综合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给出了在一种特殊位形情况下综合连杆曲线具有4点接触直线(Ball点)的铰链四杆机构的解析方法,用该方法综合铰链4杆机构可预先给定欲逼近直线上的点及2个固定铰链点的位置,推导出了综合公式并给出了综合示例,证明了综合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