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298.2 K下,用电导率法测定了β-环糊精(β-CD)分别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2TABr)、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6TABr)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包结反应平衡所需时间在常温下2 min内即可完成;β-CD与两种表面活性剂均能形成结合比为2∶1的包结物,进而用非线性拟合法计算出包结物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8×106 L2·mol-2和5.1×106 L2·mol-2;对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36 kJ·mol-1和-38 kJ·mol-1。另外,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β-CD与C12TABr包结物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发现整个包结过程是熵焓共同驱动的过程,温度越高,越有利于β-CD与C12TABr形成包结物。  相似文献   

2.
微量热法研究β-环糊精与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包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98.15 K下,以滴定式微量热法研究β-环糊精与三个同系列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nBr,n=8,12,14)在水溶液中的包合作用.在实验条件下,β-环糊精未能与C8Br稳定包合,却与C12Br和C14Br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主-客体包合物.对应于,n=12,14,所得包合物的实验稳定常数分别为:β1=1.09 103L·mol-1,β1=14.80 103 L·mol-1.包合物的形成过程都是焓、熵协同驱动的过程.从主、客体的微观结构出发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负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双水相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实验测定并绘制了正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负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混合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双水相相图,考察了温度和外加盐溴化钠对双水相区域的影响,并用电镜观察了双水相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SDS或CTAB过量的两个区域形成双水相,属于最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类型,温度升高导致双水相区域扩大,溴化钠的加大使双水相区域扩大并向混合比增大的方向移动,加入溴化钠后,对CTAB过量区双水相的平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快了分相速度。  相似文献   

4.
用滴体积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 -烷氧基 -2 -羟基丙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表面张力 ,根据有关公式 ,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吸附量和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 .研究发现 ,同系物的临界胶束浓度随碳链的增加、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胶束的形成为一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5.
醇对SDS-CTAB-H2O体系双水相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短链一元醇(乙醇、正丁醇)和二元醇(乙二醇、1,4—丁二醇)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双水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醇的加入不但缩短了双水相的成相时间、使原水溶液双水相的区域得到扩展而且还会导致新双水相区域的出现,这种影响随着醇类链长的增长而增大。而二元醇的加入对双水相的相图影响不大,只是对形成双水相的表面活性剂最低总浓度稍有影响。实验结果也表明,出现双水相的表面活性剂最低总浓度与混合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有关,但CMC并不是决定出现双水相表面活性剂最低浓度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6.
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盐减阻流体试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盐(Cetyltrimethyl Ammonium,Chloride,CTAC)减阻流体在二维流道中减阻性能的测量,分析了温度,浓度,配比变化对流体减阻性能的影响,同时使用相位多普勒测速仪测量了流体的速度场,利用信号处理中的相关方法分析了运动结构,结果表明,减阻流体在主流速度方向上存在较低频率的周期运动,而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则是随机的,减阻流体的各向异性强于非减阻流体。  相似文献   

7.
SDS-CTAB-H2O-NaBr双水相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实验测定并绘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水-NaBr系统的双水相区和偏光区,探索了NaBr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和CTAB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有两个双水相区和偏光区的位置,盐浓度愈大,双水相区和偏光区愈向相图两侧移动,当NaBr浓度高于0.2mol/L时,双水相区与偏光区发生偏离,部分双水相区上相偏光现象消失。  相似文献   

8.
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改性膨润土的制备与物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钙基膨润土为原料,经过钠化处理与十六烷基三甲基铵(HDTMA^+)采用湿法工艺合成了有机膨润土,利用FTIR、XRD、SEM和TG-DTA等手段对改性膨润土的结构性能以及微观形貌进行测试,讨论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膨润土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膨润土发生有效作用,HDTMA^+通过离子交换反应进入膨润土晶片层间,使其晶片层间的亲水环境改变为疏水环境并增大晶片层间距离,疏水吸附可以使其分布在膨润土表面,改变微观形貌特征,增强疏水性能,为高聚物/膨润土复合材料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粘度测定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0.2MNaBr溶液中在30-50℃温度范围内的球-棒转变。溶液粘度的增大是由于棒形胶束的生成。发现溶液粘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呈指数函数关系变化而不出现转折点,说明胶束的球-棒转变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考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和乳化能力,并研究无机盐对混合体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m(SDS):m(CTAB)为8:2时,表面张力低至29.25mN·m^-1,表现出较强的表面活性,且无机盐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对煤油具有较好的乳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是一种重要的荧光增敏剂,对其荧光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利用FLS920荧光光谱仪具体测量不同浓度SDS水溶液的荧光及寿命,发现SDS的荧光光谱有如下特征:低浓度时仅有一个荧光峰,在290~300 nm左右,浓度增大后在330 nm处出现第二个峰.第一荧光峰应由碳硫间氧原子激发产生;第二荧光峰则由与硫键合的氧原子激发产生.还对其衰减曲线进行拟合,计算了荧光平均寿命,发现SDS荧光平均寿命随浓度增加呈变大趋势,与330 nm处荧光峰相比,300 nm处荧光平均寿命较小.  相似文献   

12.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猕猴桃蛋白酶的变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应用光谱法观测酶的结构变化,紫外差光谱显示在233nm有一较明显的差吸收负峰,在286nm、300nm左右有不大的负峰和在265nm的正峰;荧光谱显示327nm的相对荧光强度随SDS浓度的增高而递减;发射峰位置红移,酶受SDS>4.1mmol/1作用1h,可引起310nm新荧光发射肩。动力学资料表明,SDS对酶的变性过程为一级反应;酶的失活分快慢相,呈现二个一级反应,同时测定在SDS作用下actinidin的变性与失活速度,表明酶的失活速度大于变性速度,似可认为低浓度SDS能使结构域相错开,从而敏感地改变活性部位的微区结构,导致酶快速失活,提高SDS浓度则使酶的结构域发生构象变化,引起光谱法所显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十二烷基硫酸钠催化合成氯乙酸异丙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催化氯乙酸与异丙醇酯化反应中各种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在醇酸摩尔比1.2/l、催化剂用量1.0%(以酸的摩尔数计量)、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以及5mL苯作为带水剂的反应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7.2%.与其他酯化催化剂相比较,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催化活性与硫酸氢钠、对甲苯磺酸等Bronsted酸相当,比大多数Lewis酸的催化活性高.由FTIR方法推测出十二烷基硫酸钠水解生成的硫酸氢钠在催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粘度和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聚乙烯醇(PV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无机盐NaCl对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VA可与SDS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使体系表现出典型聚电解质的粘度行为,而NaCl对体系粘度性质的影响与无机盐对聚电解质的影响类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由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C_8PhE_9)混合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γ—1gC 曲线,按Rubingh 非理想溶液理论计算得到混合胶团内两种分子的相互作用常数β~M=-1.21,属于弱相互作用,且混合胶团是以活性较高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组成.还根据Rosen 理论计算了水溶液——空气界面单分子层内两者相互作用参数.结果μ=0.9时,β=1.15.和C_8PhE_9浓度固定为5×10~(-4)mol·L~(-1)的γ—lgC_(SD(?))实验相比,上述结果可能描述了表面竞争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利用激光散射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统(SLLS),对294.17 K下质量浓度为0%~0.080%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共获得21个测量数据点.用多项式函数对表面张力数据进行了拟合,拟合的最大偏差为0.998 mN.m-1,平均偏差为0.531m N.m-1.利用测量数据确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36×10-3mol.L-1.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含有[C4mim]Br和K3C6H5O7/H3C6H5O7的双水相体系在不同pH值的相平衡数据,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对其进行了关联和预测,提出了隐含层节点数和误差控制值的二维寻优法,获得了较为满意的计算精度.与热力学方程对比显示,所建模型的精度与Wilson方程基本相当,优于NRTL方程.  相似文献   

18.
微晶纤维素硫酸钠是一种具有显著抗凝血活性的物质,其抗凝活性与其在溶液中的构象密切相关.为了解其抗凝活性,文中通过旋光度分析、粘度分析和刚果红螺旋一线团过渡分析,研究了微晶纤维素硫酸钠溶液的构象.旋光度分析表明,微晶纤维素硫酸钠在水溶液或弱碱溶液中具有规则的空间构象;由粘度分析也可得出同样的结果;刚果红螺旋一线团过渡分析表明,微晶纤维素硫酸钠在溶液中具有规则的空间构象,同时具有单螺旋结构与高级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19.
用双水相体系分离血红蛋白(H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双水相系统分离纯化盐析得到了血红蛋白(HB)样品,考察了PEG相对分子质量、PEG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pH、温度等因素对HB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双水相系统的最佳分离条件为:wPEG400=20%,w(NH4)2SO4=20%,pH=7,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HB分配系数可达到65,回收率可以达到89.5%,纯度达到80.5%。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导率曲线讨论了加水稀释过程中,体系由W/O型一双连续型一0/w型的微观结构转变。25℃时,绘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环己影水体系在不同w值(水和SDS的摩尔比)时的相图,得出该体系能形成W/O微乳液的配比为:正丁醇的质量分数在20%-60%,环己烷的质量分数在0—80%.该体系在室温下能够形成较大范围的W/O单相微乳液区,w值对微乳区的面积和所在的位置无太大的影响;W=20时绘制了不同温度下的微乳液相图,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时微乳区明显减小,且总体上有远离S(水+SDS相)角的趋势,此时增大醇的用量有助于微乳液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