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山为五岳之首,灵岩寺为四大名刹之首,五与四合而为九,九为天下数之首.连接泰山与灵岩寺的地方隶属于济南市长清区武家庄乡,该乡位于泰山之巅的西北方,灵岩寺的东南方,为泰山八卦之"乾"位,既泰山八门之"开"门.  相似文献   

2.
新出秦代竹简与封泥上,有"泰山守"与"泰山司空"之官名,二者皆为秦代管理泰山所置职官。"泰山守"应为守山之专官,而"泰山司空"则为管理泰山土木工程之官吏。秦代这一制度,为泰山设立专官之始。  相似文献   

3.
从刘辰翁的创作与文学评点实践看,崇尚"自然"可以说是他的文学创作观.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创作主体(作者)情感之自然"不平则鸣"、"真";其二,文章思想(内容)之自然"兴寄深厚"、"风雅";其三,文章行文(语言)之自然"诗无改法"、"天籁".  相似文献   

4.
唐代道教成为国家宗教,泰山作为道教的名山洞府自然深受影响.唐代岱岳观双束碑题刻等史料记录了唐代五帝一后频繁行道于泰山的事项,表明泰山与唐代政治宗教的密切关系,也酝酿着泰山官方祭祀的重大变化.开元十九年是泰山祭祀史上的一道分水岭.此前,道教仅止于行道于泰山,此后,道教借助皇帝之力,并最终设计出了自己的东岳祭祀系统,与传统泰山祭祀系统相互影响融合,对后世的泰山祭祀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孔悦  张丽黛  张宁 《科技潮》2002,(2):60-61
天津素有渤海明珠的美誉,如今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又诞生了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其独具匠心的设计,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韵味,在天津现代建筑中独领风骚,成为天津市又一座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步入陈列大厅,美丽的自然景观映入眼帘。景观《生命之源》,表现了生命的基本要素空气、水和阳光;巨型地球  相似文献   

6.
泰山崇拜在华夏文化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海经>中的昆仑就是泰山;夏前华夏族活动在泰山周围的山东中南部及其周边地区,创造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先民是华夏族的祖先.几千年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对泰山的封禅祭祀不过是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三位一体的泰山崇拜的一种表现.泰山文化应该定位于"华夏之源,中华神山".  相似文献   

7.
泰山中路是包括从泰山脚下的蒿里山,经泰城到极顶的一条旅游线路,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以帝王祭祀泰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封禅文化和以"泰山治鬼"为主要内容的泰山鬼文化互相融合的泰山文化的主流,在历史上自然形成了天上仙境(岱顶)--人间闹市(泰城)--阴曹地府(蒿里山)的三重空间,这是一条历史悠久的独特的文化景观带,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泰山之巅的大观峰西侧,有一自然石上两面刻字,阳面为"聪明正直",阴面为"一拳石"。所谓"一拳石",大约是指其石形如拳,而所谓"聪明正直"四字通俗易懂,但此语何以刻在此,多令人  相似文献   

9.
泰山与冥界     
泰山作为中国实有山岳之一,五岳之宗,在民间信仰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神奇力量,古代地震引发的泰山崩塌被视为灾异的征兆;古人祭拜时的至敬之礼被形容为"五体投地,如泰山崩"。从印度佛典的翻译开始,泰山便被作为"地狱"的译语,从而促使泰山原有的民间冥界信仰和佛、道地狱观混合,产生一个具有井然秩序的官僚制度的地狱世界,并被作为现世生活的延伸而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10.
王仲斋 《科技信息》2004,(11):29-30
在《自然》杂志中文版特别增刊《中国之声Ⅱ》上,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蒲慕明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探讨了"大科学"和"小科学"的利弊。  相似文献   

11.
泰山以其雄伟峻拔和神秀莫测的自然特征赢得了历代帝王和平民百姓的青睐,奠定了它五岳独尊的显赫地位。但是,泰山的美还不仅仅限于它的自然特征,“离开了人的现实的生命活动,任何自然地理环境都是没有现实意义的。”(许苏民《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简论》等37页)泰山的美有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它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点,我们从现有的丰富多彩的泰山文化遗存中,可以相见人与自然那种“物我相亲”、“天人合一”的融洽关系。 泰山现有的文化遗存,主要是建筑和石刻,而最能体现人与自然之关系的,当首推建筑,  相似文献   

12.
优秀散文家和诗词歌赋大家,每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李乐薇的空中楼阁"不养鸟而鸟语盈耳";黄河浪则把悠远的的思乡之情寄托于榕树中;李太自托激愤于梦中的天姥山等.凡此种种,无不有感于物而情溢于胸.  相似文献   

13.
美的表现形态有两种:一是壮美,一是优美,或分别称作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东岳泰山,以其雄伟壮丽冠于天下,无疑属于壮美之列。古往今来,众多赞美泰山的词汇中,以雄伟、壮丽、崇高、神圣等美誉最为贴切和富有代表性,这不同程度、不同层次地表达了泰山的自然美。泰山的美离不开自然特征,但泰山的美并不仅仅限于自然特征,还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泰山的美和我国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科学地分析泰山自然美的实质,将有助于对泰山自然美的深入认识。 一、雄伟来自地势  相似文献   

14.
《科技信息》2005,(3):14-15
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有"科技城"之誉。这是一座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聚集的城市,科技基础雄厚,科研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每年都有大量的自主创新科研成果问世,每年仅新申报的科技专利就超过1000项之多;可是这些科研成果却绝大部分难以实现产业化,成为最终的产品和商品,真正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老子>第32章之"民莫之令而自均"之"自均"一词,历代注家多讲着"自然平均",检阅载籍,"均"通"钧",即陶钧,它以其自身自然而然的圆运不已之态势和制器生物之功而被喻之以"天",而老子之"天"所强调的也正是运化造物之自然而然这一层意思.故"均"即"钧",也即"天",此"天"即自然,也即<老子>中所谓的"自宾"、"自化"、"自然".  相似文献   

16.
从当代文化科学发展的视野,对作为六经之首的易经起源及其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和解读.通过论证易经生成之三部曲:自然易→占筮易→人文易[1], 揭示了"易"之卦爻象数源于自然,易经之本在象数,其精髓乃"道法自然".由此不仅提升出中国自然哲学、生命哲学与人文教化,而且开出了中国古代生成整体论的"科学"和数学算法体系.文章揭示了易经作为中国文化总源头所蕴含的自然、占筮、哲学、"科学"等 "多维立体结构",试图澄清其中相互关系与不同层次.主张从当今文化科学发展的高度,揭示与彰显易经象数本有的自然、数理与"科学"蕴含,赋卦爻辞以新意,开辟易学创新之道.并试图由此为厘清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线索,超越西方近代科学的机械构成论与主客二分之认识论,探索中国文化、科学的自主创新提供文化资源与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7.
此文可大体确认为东晋后期之作,或成于晋安帝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作者可能为道生一系后学.“神道自然”观为其主旨,并据此抨击道教民俗神泰山神府诸神.佛教“阎罗王”神系,本据道教泰山冥府神系而成,却反过来斥泰山神府及都录使者为“神不正”者.正统佛教看重隔世果报,反对现世祭神感通,因而痛责泰山神祭.同时,本“不杀生”教义,声讨泰山之祀供奉“牺牲”.此文从一个侧面,折映出方兴未艾的佛道论争,以及佛教力图摆脱道教影响而独立的意向.  相似文献   

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年来,平沙荒漠、深沟大壑和沼泽苇湖中崛起了一座座现代化城市,2000多万建设者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不少"全国之最",其中就包括:中国最大的"能源库"、最大的"棉花垛"、最大的"五彩果盘"、最庞大的交通网、最长的沙漠绿化带、最大的"番茄加工厂"等六项全国之最.  相似文献   

19.
"盗跖"在清代被民间社会塑造为神灵,私祀于泰山,一度与官方河神金龙四大王产生关联。民国时期,由于泰山民间的"常门"信仰与扶乩降神的特殊因缘,作为"盗跖"化身的灵蛇"柳大王"代替了金龙四大王谢绪,成为当地两座新修"大王庙"的唯一河神。这种基于"盗跖"信仰习俗的民间意识隐含着与鬼神交通的宗教情怀,但其并不认同也无意对抗国家权力与主流文化符号。尽管其一直没有得到文化精英与国家政府的认可,但却具有地方日常生活的自洽性,并非完全的"盗跖"活动。泰山河神角色从官到民的地方性转换表明,普通民众在处于社会弱势而又缺少社会保障的情况下,通常会借用扶乩降神的传统与仪式以应对日常生活的部分风险与困境,并积极寻求群体利益的代言人和地方共享的信仰世界。  相似文献   

20.
<周易@说卦传>中的"帝出乎震"一段,是古人观测星象与考察物候相结合的结果,是古人触类旁通对宇宙的思考."帝出乎震"的原型是春分时节斗柄指向东方.其中"帝"是天帝,其原型及标志是北辰中的帝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