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正>土地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条件和载体。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土地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开展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行业用地调查、存量建设用地调查以及园区调查,是满足国家宏观调控、政府决策和严格土地管理的需要,本文对此做一浅述。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程度是反映区域人类活动对土地自然状态改变的综合指标,文章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聊城市2010年变更数据,对其土地利用程度及县乡尺度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为305.70.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程度介于296.97-311.57之间,县级土地利用程度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水工用地和农村人口的相关性显著;乡镇级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于280.20 358.58之间,与城镇用地、林地、耕地、水工用地、水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其他土地、交通运输用地相关性显著.县乡尺度土地利用程度的联系表现为土地利用程度高的乡镇分布于县城、重点(中心)镇、交通干线沿线.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土地利用状况日益复杂,掌握真实可靠的土地资源基础数据,成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关键。作为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的组成部分,行业用地调查具有重要作用。行业用地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  相似文献   

4.
对三个丘陵为主的调查区按地形、地貌进行土地整治分区,然后讨论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的方法,再分别对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的建设规模和补充耕地的数量潜力与质量潜力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对调查区土地整治综合潜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以临汾市为研究区域,以美国陆地卫星及中巴卫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INE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对临汾地区1980—2006年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宏观上,汾西县、临汾市从有植被覆盖土地变化为裸露的土地面积比较大,沿着汾河流域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26年来生态环境恶化较为严重,大量的土地变为建设用地,汾河的河道变窄.生态恶化跟人类活动有明显关系,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平原地区土地覆盖变化很大,而人口较少、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土地覆盖状况变化很小或者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6.
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和用地规模预测研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根据建设用地的历史状况以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客观需求,对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用地总体规模在规划期内的变化状况进行测算.合理、准确确定未来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既关系到城市本身的建设与发展,又关系到耕地保护、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土地利用状况日益复杂,掌握真实可靠的土地资源基础数据,成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关键。作为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的组成部分,行业用地调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立国的基本要素之一.土地调查,是全面查清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权属及利用状况等,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实现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研究--以兰州市西固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兰州市西固区土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 ,将土地利用分为农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其它用地 ,利用本区 1 987年~ 1 999年的土地利用统计资料 ,建立灰色动态预测 GM( 1 ,1 )模型 ,对西固区未来 2 0年的各类土地利用作出预测 ,定量描述它们的变化趋势 .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 ,农业用地有下降趋势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增长较快 ,其它用地稳中有减 .然后根据西固区实际 ,结合河谷型城市共有的特征 ,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定规律 ,并提出解决此类城市土地供需矛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5年SPOT5遥感影像和1992年1∶10000海伦市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为基础,将RS与GIS技术相结合分析了13年来海伦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3年来海伦市的耕地、草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都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2763.5 hm2、1517.2 hm2、883.9 hm2、607.7 hm2;而林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了1678.8 hm2、14093.5hm2.本研究通过对海伦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分析,为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立国的基本要素之一。土地调查,是全面查清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权属及利用状况等,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实现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贯彻落  相似文献   

12.
旅游用地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随着大量旅游建设项目上马,以及岛内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用地紧张局势日益加剧,旅游用地问题不断凸显,主要表现在总量稀缺与浪费严重、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旅游用地与农用地配置失衡、无序开发致外部不经济、土地规划与旅游规划脱节、旅游用地管控不力.为提高旅游用地的综合效益,应加强对旅游用地的宏观调控,完善旅游用地规划,建立旅游用地分类标准以及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福州市区2009年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产出率和土地利用状况4个方面,根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选取9项指标构建福州市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州市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市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存在巨大的内部差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建设用地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文章针对福州市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从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市场管理、各项规划实施和法律法制完善实施角度提出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5和2010年2期的厦门市SPOT 5遥感影像,从厦门市海沧区建设用地动态变化、转入变化及空间变化等方面对海沧区建设用地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海沧区建设用地扩张了1 496 hm2,年均变化率为7.27%.其中有1 118 hm2的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占2010年现有建设用地面积的19.9%;其次是水域、园地、其它土地(包括海域)及部分林地转为建设用地.在海沧区的西北部东孚镇、中部以及南部部分地区都有较多的耕地开发为建设用地;在海沧区的南部沿海附近则有较多的水域和海域开发成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建立有关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应指标的理想值和权重,计算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并测算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结果将为用地管理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1995年和2007年的Landsat 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监督分类和人机交互的方法,获取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信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加分析和土地利用动态模型等分析方法完成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资源的定性和定量化分析,为区域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是面积分布最广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耕地面积和草地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其中耕地减少的面积最大;林地、水域、居民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呈现递增的趋势,其中居民工矿用地增加的面积最大;耕地和草地的开发度均小于其消耗度,林地、草地、水域和居民工矿用地各自的开发利用度要大于各自耗减度.  相似文献   

17.
以2000年Landsat_TM和2011年SPO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Arc GIS9.3等软件支持下,对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0—2011年间,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的态势.(2)2000—2011年间,导致晋江市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以及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村镇住区土地的低效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城乡统筹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乃至国家粮食安全.科学分析村镇住区用地现状与问题,基于产业-土地利用视角对村镇住区进行类型划分,针对不同类型村镇住区构建了公寓化、大分散小集中-建筑低密度高容积率、工业园区化、迁村并点-中心村组团、挖潜改造控制和建筑高密度低容积率等集约用地模式,对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土地资源短缺地区的住区健康发展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秦皇岛市1990和2010年2期TM遥感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对该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990—2010年,秦皇岛市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林地和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在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中,草地向林地和耕地,耕地向建设用地和林地转变的规模最显著.1990—2010年,秦皇岛市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506 6下降到0.506 4,生态环境改善和恶化2种趋势并存.草地和耕地转化为林地以及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是秦皇岛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导因素.耕地、林地和草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林地、草地和水域转化为耕地以及草地内部转化是秦皇岛市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0.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需求量计算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关键问题,在以往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计算中,常将新增用地与用地净增量相等同,导致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偏大。该文详细探讨了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规模、新增用地和净增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