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研究分析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以及电能供应模式,并对3种电能供应模式进行比较,确立了快速换电为主的电动汽车电能供应模式.在快速换电模式下,阐述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服务网络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典型设计,以国网公司"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电动汽车充换设施的建设方针为指导,列出了站址选择原则,供配电系统,充换电系统,综合监控系统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3.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随着汽车产业的壮大发展,推动新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实现节能减排方式的重要手段。该文围绕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模式选择、现阶段建设原则等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对电网企业应对充换电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提出了初步建议,希望能够为充换电设施建设的具体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的双重挑战下,电动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手段。构建运营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是大规模推广应用电动汽车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的政策条件、技术基础、成熟经验、加快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供了实践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现有充换电网络落后这一问题日渐突出。该文主要对充换电网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沈阳电动汽车服务公司的工作实例,对智能充换电网络的运营模式进行探索,力求寻找一条使企业、用户、厂商、社会共赢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建设》2014,(10):23-24
如果驾驶电动汽车不再担心动力不足,你是否会更加青睐既环保又便捷的它呢?自电动汽车推广以来,动力不足一直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浙江省电动汽车动力服务网络项目的建设给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曙光。据了解,自浙江省电动汽车动力服务网络项目开建以来,全省已经建成充换电站162座,充电桩1026个,基本形成了可以满足浙江地区电动汽车充换电实际需求的服务网络。2012年以来,随着苏、沪、杭、嘉、湖等地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充换电站的建成,  相似文献   

7.
复杂网络在电网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充换电网络的运行中对其服务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了促进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评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桥梁。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复杂网络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评估方法,以供有关人员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智能小区、智能园区、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分布式电源并网等方面,国家电网公司倡导的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将电网建设与百姓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构建能源信息循环与服务网络,提升城市能源管理水平,有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顾腾飞  张勇 《山东科学》2018,31(4):89-99
电动汽车存在充电时间长、行驶距离有限的问题。针对电池交换的充电方式,研究了电动汽车电池交换站及电池配置问题。利用生灭过程理论描述了交通走廊沿线电池交换站的电池交换及其充电过程,建立了换电站运作的随机模型;进而以电动汽车换电成功概率等为约束,建立了以建设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充电设施规划模型,并基于拉格朗日方法提出了模型求解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不仅能够计算换电成功概率,还能分析换电成功概率、充电技术进步的影响,实现了满足电动汽车换电成功概率的约束条件下的建设成本最小化的交换站及电池配置。  相似文献   

10.
在环保要求和能源紧缺的双重压力下,电动汽车已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电动汽车将使能源的利用多元化和高效化,达到能源的可靠、均衡和无污染地利用的目的。但是,在电动汽车普及应用过程中,又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如何将它普及到社会,使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消费者边际效用、社会的环保效益实现统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产业内部技术、生产、管理的问题,还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撑,需要配套设施、行业环境以及新的消费理念和文化等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李晓东  冯祥  夏爽 《科技信息》2013,(1):502-502
为解决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转运箱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现状,提出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转运箱,与传统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转运箱相比,新型转运箱能够与机器人配合实现短时间内的自动取放电池,在一些无法实现自动化的小型配送站,也可以进行手动操作,使更换电池的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更换电池的效率。新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转运箱可以兼容目前市面上所有类型的电动汽车锂电电池,能够实现电池转运箱的标准化,加快实现全国范围内电动汽车锂电池电池规格统一,从而推动统一的充换电设备标准的建立,为跨地区的充换电服务网络的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帆 《科技资讯》2013,(9):26-26
众所周知,射频识别技术以及上下文赢知技术对于电动汽车充挟电站的资源信息.车辆信息以及服务信息的采集与整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利于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自动化管理,因此,为了实现以射频识别技术以及上下文感知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管理,电动汽车充换电站需要科学掌握射频识别技术和上下文赢知技术。本文首先对这两种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概述,进而给出了实现电动汽车充挟电站自动化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郑华凤 《科技信息》2012,(33):116+132-116,132
电动汽车的未来快速发展趋势已被全世界认可,而与之相适应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加强也是势在必然,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的构建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服务网络构建的必要性和现状的分析,从六个方面对网络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大气污染、气候变暖等危害的加剧,新能源的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各国政府及汽车企业普遍认识到节能和减排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发展电动汽车将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最佳途径。我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标准来扶持和规范电动汽车的发展,但要实现电动汽车大面积普及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分别从充电站与充电桩两方面论述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系统中,电池更换设备主要用于实现电池箱在电动汽车与充电架之间的快速更换.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更换设备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及其工作效率,根据系统所确定的电池箱位置信息及运动指令,对电池箱更换过程运动轨迹进行合理规划,从而实现对更换设备的运动控制.  相似文献   

16.
许爱萍 《科技与经济》2015,28(2):101-105
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是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汽车行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对发展电动汽车提出战略性规划以重振汽车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面对世界汽车产业再次崛起,电动汽车发展与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命运息息相关。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三个阶段分别分析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链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电动汽车原材料品质不高,电池、电机、电控研发能力有限以及产业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电动汽车产业链延伸发展,从顶层规划、技术创新、产品品牌、基础设施四个关键要素角度提出了解决电动汽车产业链延伸的战略思考,并针对实现该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关键零部件,其技术水平及产业发展对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应用意义重大。在研发方面,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及中国分别制定了动力电池的国家发展规划,提出了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方向和相关指标;在产业方面,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主流技术产品主要应用于纯电驱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领域,中、日、韩3国电池企业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主要供应商和竞争者,产品涉及不同的材料体系、不同的容量及不同的工艺路线,能量密度范围为89~245 (W·h)/kg,并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在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方面,提出了锂离子动力电池预期实现产业化的材料体系及电池单体的相关技术指标,指出了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的问题,表明在装备、材料、系统集成以及评价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建设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欢 《科技资讯》2012,(9):113-113
本文研究分析了电动汽车的充电站组成的基本框架、充电站的充放电系统、充电技术对充电站建设的影响而后分析研究了目前电动汽车常采用的直流充电系统以及充电站并网对电网运营的影响,最后对电动汽车充换(放)电站的建设提出了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孟子杰 《广东科技》2013,(24):224-224,230
大力发展新能源与低碳经济已成为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课题,加快推广和普及电动汽车,对于节能减排和环保则有重要意义。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电动汽车的基础配套设施,其规划布局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现阶段,对于充电站规划布局还处于初步探讨阶段.在分析了充电站规划的一般性原则后,对充电站规划数学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建模。  相似文献   

20.
由于能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我国将在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和需求响应资源方面大力发展.首先,阐述智能配电网将呈现新的形态:间歇性和不确定性的分布式发电不断增多;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多变,电力电子化明显;负荷呈现出多元化和互动性,常规的配电网量测装置与状态估计方法难以对动态特性进行准确刻画.其次,论述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功能及其在配电网状态估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并系统梳理微型同步相量测量单元和配电网状态估计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对PMU量测特性对智能配电网状态估计性能的提升进行全面评述,针对具体关键技术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