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花(鱼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花生长的影响。选用300尾,体重为35.31±1.61g的花鱼种随机平均分为5个试验组:F1、F2、F3、F4和F5。分别投喂蛋白质水平为28%、32%、36%、40%、44%的5种饲料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经过100d的饲养,5个试验组的饵料系数和相对增重率分别为2.21、1.77、1.41、1.40、1.47和324.71%、403.88%、505.145%、504.30%、475.17%。试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为36%时,能确保花的生长性能和蛋白质利用率,相应的饵料系数为1.41。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3种饵料对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 Cantor)稚龟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历时154 d.结果表明:1)稚龟平均日增重,鳙鱼肉组为0.13 g,配合饲料组为0.12 g,黄粉虫组为0.09 g.2)成活率,配合饲料组最高,为100%;黄粉虫组次之,为97.1%;鳙鱼肉组最低,为88.6%.3)饵料系数,鳙鱼肉组最高,为6.38,黄粉虫组次之,为3.56,配合饲料组最低,为1.83.结果显示,用配合饲料喂养黄喉拟水龟稚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泥鳅活饵和白鲢鱼肉两种饵料投喂初体重为(172±17.48)g尾中国大鲵,比较两种饵料对大鲵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活饵更有利于大鲵的生长,在整个试验期间的特定生长率为泥鳅组〉鲢肉组,饲料系数的大小顺序为鲢肉组〉泥鳅组,蛋白质转化效率为泥鳅组〉鲢肉组.  相似文献   

4.
鲈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脂肪的适宜含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在鲈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蛋白质在43.62%的最适量下,不同脂肪含量对鱼体的生长,饲料系数,鱼体成活率的饵料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脂肪含量在9.79%以下时,鱼体的相对增重率和体长相对增长率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脂肪含量为7.53%和9.79%的试验组饵料系数最低,为1.73%;  相似文献   

5.
进行不同饵料、温度对唇鲋生长影响的初步试验。饵料实验设计为2组饲料(鱼粉组和豆粕组),每组粗蛋白含量为4个梯度33%、36%、39%和42%,分别使用鱼粉和豆粕来调节。结果显示,经40d不同饲料的投喂后,体重增长有了显著性的差异(P〈0.05),表现为随着饲料中鱼粉、豆粕比例的增多,粗蛋白含量增高,其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都有依次增大的趋势,相对应的饲料系数依次降低。对比投喂相近粗蛋白饲料鱼粉组和豆粕组的增重效果,鱼粉组优于豆粕组饲料(P〈0.05)。配制唇鲋的人工饲料,应以添加动物性蛋白源为主,粗蛋白质含量应达到42%以上。水温实验设计为4个梯度16℃、20℃、24℃和28℃,经56d在不同温度条件的饲养后,体重增长有了显著性的差异(P〈0.05),表现为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24℃时最大,16℃时最小。相对应的饲料系数,24℃时最小,16℃时最大。综合比较分析,24℃水温的养殖效果较好,其它依次为28℃、20℃和16℃。  相似文献   

6.
饵料、温度对唇(鱼骨)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不同饵料、温度对唇生长影响的初步试验。饵料实验设计为2组饲料(鱼粉组和豆粕组),每组粗蛋白含量为4个梯度33%、36%、39%和42%,分别使用鱼粉和豆粕来调节。结果显示,经40 d不同饲料的投喂后,体重增长有了显著性的差异(P<0.05),表现为随着饲料中鱼粉、豆粕比例的增多,粗蛋白含量增高,其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都有依次增大的趋势,相对应的饲料系数依次降低。对比投喂相近粗蛋白饲料鱼粉组和豆粕组的增重效果,鱼粉组优于豆粕组饲料(P<0.05)。配制唇的人工饲料,应以添加动物性蛋白源为主,粗蛋白质含量应达到42%以上。水温实验设计为4个梯度16℃、20℃、24℃和28℃,经56 d在不同温度条件的饲养后,体重增长有了显著性的差异(P<0.05),表现为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24℃时最大,16℃时最小。相对应的饲料系数,24℃时最小,16℃时最大。综合比较分析,24℃水温的养殖效果较好,其它依次为28℃、20℃和16℃。  相似文献   

7.
加州鲈诺卡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州鲈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经济鱼类养殖品种,但近年病害问题十分突出。诺卡菌已成为危害加州鲈健康养殖的重要病原,目前对该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种属类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国内首次从患病加州鲈体内分离得到诺卡菌,并最终确定了其病原种类是鰤鱼诺卡菌Nocardia seriolea。从患病加州鲈内分离到菌株NH090627,镜检发现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的分支状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诺卡菌属Nocardia细菌的基本特征相符。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菌株NH090627即为引起此次加州鲈结节病的病原菌。对该菌株的16S rDNA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株与诺卡菌属细菌的亲缘关系较近,且与鰤鱼诺氏菌N. seriolea JCM 3360的16S rDNA 序列同源性最高,达到99.9%。综合上述试验结果,我们将加州鲈结节病的病原菌鉴定为鰤鱼诺卡菌。为了指导该病的防控,还对该病原菌做了一系列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但对磺胺类和氨苄青霉素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点带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置4组配合饵料蛋白含量分别为48.23%、51.43%、54.09%和56.22%的试验组研究点带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经过40 d的试验,得出饵料蛋白含量为51.43%的试验组的日均增重量为0.93±0.06 g.d-1、特定生长率为3.72%±0.12%d-1、饵料系数为0.54±0.01,蛋白质效率为363.0%±3.8%,均为最佳.经回归分析,点带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为52.1%.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对虾育苗需使用活饵如硅藻、卤虫幼体等。近年使用豆浆、蛋黄以及豆浆制备物等人工饵料培育对虾幼体已获成功。但这类饵料不能全部代替硅藻和卤虫的作用,而且这种饵料易受细菌侵附、从而使饵料分解影响水质。自70年代未以来,各种类型的微粒饵料(MD)的研制受到国外学者重视并对其饵料效果进行投喂试验。随着对虾营养需求的研究,用人工微粒饵料(MED、MCD)培育对虾(P.japonicus)幼体从 Z_1期—P_1期82年首次获得了成功,并且在生产上得以应用。83年继又报导卡拉胶粘结微粒饵料(MBD)饲喂日本对虾幼体,从 Z_1—P_1期达到了67%的成活率。在此情况下,国外微粒饵料的商品化  相似文献   

10.
加州鲈鱼具有生长快、肉味清香、耐寒、抗病,易于饲养等优点,因而有极大的开发价值.本文从加州鲈鱼的生物学特性,种苗生产,成鱼养殖,防病治病等环节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为该经济动物的池塘养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将性腺发育良好的雌雄红色斑马鱼配对放入缸底铺小卵石的繁殖缸中,为其提供一定的条件,促使亲鱼繁殖产卵。一对亲鱼产下约200~300粒淡黄色鱼卵,约48小时后受精卵孵化出无色透明的仔鱼。以灰水和蛋黄水投喂仔鱼,2个月后培育出48尾体长2-3cm的红色斑马鱼幼鱼。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以毛蚶肉为原料,酶法制备毛蚶汁调味品的方法。酶解条件如下:最适酶解温度40-45℃,最适加中性蛋白酶AS1.398,加量为1.0%(湿基),酶解时间为20-24小时。酶解后,产品在自然温度(15一20℃)下酿造2个月。再对产品进行调色、调香、增稠。成品符合SB107-83鱼露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给出以蓝圆等低值鱼为原料加工制作其鱼糜制品鱼柳丝的加工方法,原料鱼肉经两次碱盐水分段漂洗,再经低温斩拌、调味、定型和烘烤等工序,制成美味可口的鱼柳丝.  相似文献   

14.
对以小杂鱼为原料制作的鱼糜进行了增白处理研究.用自制富脂增白剂在4种不同的加入量下,对制作出的鱼糜进行质量指标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加入5%增白剂后增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三沙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7年2、5、8和11月三沙湾调查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三沙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23个种类,其中,隆头鱼科的卵和(鱼叚)虎鱼科仔稚鱼最多,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个体数的47.1%和97.1%.鱼卵和仔稚鱼数量季节变化明显:5月,鱼卵和仔稚鱼的丰度最高,分别为1.37和1.61 ind/m~3;2月份仅采获少量鱼卵,丰度为0.03 ind/m~3;8月和11月分别仅采获仔稚鱼和鱼卵,丰度分别为0.35和0.06 ind/m~3.仔稚鱼的平面分布与浮游动物幼体丰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春季大型浮游动物与仔稚鱼丰度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经过5个月的培养,成功培育出体长9~11cm性腺发育良好的蓝曼龙雌鱼16尾,雄鱼11尾。随机选择6对雌雄蓝曼龙鱼放入繁殖缸,其中有3对亲鱼共产下约3000粒卵,36h后孵出体长约4mm的仔鱼,培育1个月后得到体长1.5~2cm左右的幼鱼约600尾。  相似文献   

17.
几种鱼类畸形及致畸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1977年以来,收集和研究了6种畸形鱼类。它们包括:仅长有左腹鳍的鲫;长有多余的第二背鳍的鲶;后半身短小的鳙;后半身上下弯曲的蒙古红鲌;性腺发育不健全的翘嘴红鲌和侧线中断、错位、分枝的细鳞斜颌鲴等。经过分析,认为致畸原因主要取决于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鱼体上红酵母(Rhodotorula)菌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对鲤鱼、带鱼、马口鱼、鸡头鱼、比目鱼、黄花鱼、虾和海蟹等动物的表皮、鳃和内脏表面的红酵母分布作了初步调查.从54个样品中获得72株红酵母,经鉴定分别属于深红酵母、粘红酵母和小红酵母.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多仿生机器鱼编队中的对齐行为,利用一致性的方法,提出一种新颖的机器鱼编队控制方法。设定机器鱼群体的一致性协议,模拟一定的群体智能、群体行为,通过机器鱼之间的局部信息交流,群体方向最终达到一致。在机器鱼平台上分别对信息拓扑为无向图和有向图的情况进行了一致性实验验证。实验的初始条件是机器鱼个体的朝向和各自运动方向随机,实验的最后结果两种情况下机器鱼群体方向均达到了一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实现了编队的对齐行为。  相似文献   

20.
鱼类生长激素对鱼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就生长激素在鱼类应用中的分离及活性鉴定方法、鱼类生长激素基因转移的研究、分泌季节性和药物影响进行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