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及画论以一种独立的形态正式登上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舞台。这种绘画思潮的出现与这个时代自然审美观念的转变有着密切关系。魏晋山水画及画论把自然山水本身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摆脱了传统儒家的自然比德观。同时,它们的产生标志着山水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而存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宗炳和王微两位山水画论家。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开端,为后世山水画及其绘画理论提供了创作理论基础和审美尺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自隋唐从人物画中逐步脱胎而成为一个独立画种以来,一直在创新。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创新要继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涵,走一条借古开今之路,要"外师造化,中得心凉",使之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精神和个人特色的风格。景德镇的山水画源远流长,山水瓷画与传统山水国画,可以说只是在材质上有所区别,绘画技法、审美取向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是传统画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自新石器时代产生到魏晋时期山水画都是作为人物背景出现的;六朝以后逐渐独立出来,到唐中叶产生了水墨山水画,两宋时期水墨山水画达到高潮,元代在着色上又出现浅峰山水,明清时期传统山水画在对前人成就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得以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气韵是画之魂。山水画之气韵就是山水之精神、山水之气质、山水之个性。气韵是画家深入自然、体察山川奥妙而悟得,是画家学识、修养、感情与绘画技艺融汇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葛鸿志 《科技信息》2010,(21):273-273
当代画坛异彩纷呈,中国画山水也是气象万千。范保文先生在这个变化不居的格局中,以他对山水画特有的审美定位与创作态度,诠释着江南山水的那份雅致之景与灵秀之气;同时也丰富和拓展了“新金陵画派”的样式与面貌。山水画自五代始就有以表现江南一带自然景色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五代的董源就被称为南派山水画的开山祖,  相似文献   

6.
笔者酷爱绘画,热爱自然山水,将全部的情感寄托在山水和“山水画”之中。喜欢利用一切机会。游历祖国名山大川,感悟大自然的壮美与灵秀、风骨与神韵,从大自然中汲取无尽的养分,充实和体现到我的山水画中。喜欢追求一种“无法则大法”的艺术境界,追求与众不同的表现技巧,追求心灵的净土,追求画中的哲理,喜欢将古风与时代气息结合起来表现在画中。  相似文献   

7.
孟萌 《科技信息》2010,(18):256-256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艺术,以人物、山水、花鸟为表现内容,高度概括、洗练为特征,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独特的审美规律及特殊的笔墨语言和表现技法。学习中国画不仅要"师古人"与"师造化",更要与时俱进,在中国画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8.
刁国强 《科技信息》2011,(19):149-149
传统山水画中讲究的"石分三面",是古代画家受到光线照射的启发而总结出的。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中国画大多追求二维空间的表现,传统中国画很少出现大面积表现客观物体本身在光的照射下显现的有光感效果的作品。近代以来,受西方绘画的一些影响,中国的一些画家开始尝试在中国画中变现受自然界光感因素影响带来的自然变化,开拓了中国画的变现空间。  相似文献   

9.
郭风雷 《科技信息》2010,(10):I0244-I0244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的学习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就好比学习一国文化,你就得掌握这个国家的语言一样。而对中国山水画而言,学习这种语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临摹,通过临摹来学习传统再进行创造,是历来学习中国画必不可少的途径。本文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山水画学习中临摹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二、在山水画临摹过程中对临本选择的要求。三、在山水画临摹过程中要有正确的临摹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晓川 《科技资讯》2006,(26):171-171
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短暂而特殊的时代,外族入主中原,民族矛盾激化,释道兴盛而儒学不振,社会动荡不安。但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元代的写意山水画却创造了自己的辉煌,由此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具有转折与开创意义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1.
黄宾虹是著名的山水画家,善诗、文、书、印。他的一生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他的卓越成就主要体现在晚期山水画中,其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和绘画理论对中国山水画创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发展状况研究历来是传统山水课题研究的重点。从对考古发现的魏晋南北朝墓葬壁画中山水图象和唐以后山水画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事实上魏晋南北朝时山水画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在其发展中传统的隐逸思想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魏晋南北朝时.隐士和具有隐逸思想的文人士大夫构成了山水画家的主体.山水画创作也几乎都以表现隐逸精神为主。隐逸思想促进了山水画规模上的巨大发展,在构图形式上使人物形象由大变小,山水图象由小变大、由开放转向闭合,从而使纯山水画的形成变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柯蒂斯  严瑮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1):36-37,43
界画是我国民族绘画中很有特色的一门画科,它在东晋时已同人物、山水画并存,发展到宋、元时期达到高峰,但一直受到文人画的排挤。袁江、袁耀同时专工笔界画,为"有清一代推为第一"的界画家。袁江画风工整细致,山石的皴法上多以"鬼皴皮"为主;袁耀写实本领较强,经营位置细心,有取有舍,追求精益求精;他们二人的山水楼阁界画开创了清代山水界画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是一个由古老的传统画种逐渐变革形成的、传统的古典形态的中国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重大改革,已经初步形成了具备现代审美理念和全新艺术形式的现代形态的中国画。深邃的意境、独特的绘画语言使国画在艺术领域中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5.
徐悲鸿的写实主义教育理论改变了传统中国画创作的绘画基础和理念,他把素描的绘画技巧融入到中国画创作中去,为中国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由于程门浅绛彩的绘画风格带有浓郁的"新安画派"特色,而"新安画派"的艺术精髓来源于传统中国山水画,在构图、留白、款印等以及对于作品意境的营造和烘托上,浅绛彩与中国画有着血脉相连的传承关系,因此研究程门浅绛彩山水的艺术特色,必然要追本溯源,与传统中国山水画相结合,从传统水墨的线条中去寻找程门浅绛彩在构图、意境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独特神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它可分为人物、山水、花卉、禽鸟、走兽、虫鱼等类别,有工笔、意笔、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在表现手法上有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来描绘物象与构图;取景布局视野宽广,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璜画幅。人物画成熟于战国.隋唐已有山水画、花鸟画,五代两宋臻于繁荣,水墨画随之盛行。在画风上,元代渐趋写意,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中很少有表现客观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显现光感效果的作品。光感的表现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历来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中国画中光感表现发展缓慢的原因是由中国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和讲究意境表现的学说所形成的特定的审美态度所决定的。中国画表现光感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传统绘画理论,吸收西方绘画有益经验,以扩展中国画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时期,我国的画家就已经非常重视运用色彩于画作中,绘画的外在表现是颜色,所以色彩对于画作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中国画用色方法有一定发展演变期,其画作色彩从随类赋彩演变为墨分五色,这种历史演变过程使我国传统中国画色彩具有自身独特的语言。绘画作品传达了作者的精神和内容,对于绘画作品来说,需要具备一定的哲学性与意象审美性。就我国传统中国画色彩而言,其色彩系统形成于历史演进和发展过程中。该文通过分析我国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大致演变过程,对其当代审美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黄宾虹是中国现代画坛的大师,是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转型的代表人物。他在中国画笔墨语言方面的探索,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笔墨是中国画独特的绘画语言,中国画品位的高低与画家的用笔、用墨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宾虹山水画浑厚华滋的风格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用笔、用墨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开拓。一黄宾虹的用笔既有对传统绘画的继承,又有对探索实践的总结。他把用笔之法归纳为“五笔法”,即“平”、“圆”、“留”、“重”、“变”。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匀,“如锥画沙”,处处有力。所谓“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