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文章针对强化研磨加工过程中喷射压力对轴承套圈表面硬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保持喷头直径、工件转数、喷嘴与套圈表面距离、加工时间等加工参数不变,改变喷射压力的大小,测量不同喷射压力下套圈的硬度值并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强化研磨加工轴承套圈,可以有效地提高套圈的硬度,从而达到强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合肥轴承厂检查科和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二系量仪教研室在电机系电工学教研室大力协助下,实行厂校挂钩,工人、工农兵学员、教师三结合;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研制成功“轴承套圈外径自动分选机”。 试验证明,该机可以检查中60—120外径的套圈(占该厂目前生产轴承品种的70%),测量误差在±1.5微米以内,检验生产率每小时1260件,比目前手工检验生产率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轴承套圈磨削误差的预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提出一种基于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磨削误差的预报方法,针对轴承套圈磨削误差序列的非线性特点,使用BP神经网络对其进行建模预测,为磨削自动线的监控调整提供准确的预报值,从而可有效地修正磨削过程中温度、变形及其他复杂因素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提高加工精度,降低轴承套圈磨削的尺寸分散度。  相似文献   

4.
周丽丽  宋魁  张平宽 《科技信息》2013,(23):115-115,124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微计算机控制步进电机及气动测量头测量轴承套圈内径的方法,介绍了测量仪的结构、测量方法及原理、硬件电路和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渗碳钢轴承套圈的热处理变形规律,测量了不同内径、不同壁厚的渗碳钢轴承套圈热处理前后的内、外径尺寸,并分析了套圈内径和外径尺寸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渗碳热处理后,套圈外径尺寸或胀大或缩小,而内径尺寸均出现缩小现象.该研究结果可供设计渗碳钢轴承车件余量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轴承套圈沟道磨削加工时产生的高温会造成磨削工件表面局部升温而形成不均一的组织和硬度,从而导致轴承质量合格率大幅下降.论文探讨了砂轮速度与工件速度之比(a)、砂轮修整时间以及磨削冷却措施对轴承套圈沟道表面烧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速度比a处在45~55时,可以减少烧伤并能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采用较短的砂轮修整时间对减少烧伤有利,并对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影响不大;通过强化磨削加工区的冷却能有效降低工件的温度,进而显著缓解轴承套圈沟道的烧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轴承套圈毛坯生产行业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PLC、变频器控制的轴承套圈毛坯自动上料装包生产线,分析了生产线的组成及电气控制设计方案,提出了生产线可靠性设计方案.该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对提高装包质量和效率效果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轴承套圈在机退磁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在机退磁装置的新设计 ,该设计摒弃了现有的机下交流退磁方法 ,它由单片机控制 ,用矩形脉冲波在电磁夹具上对轴承套圈在机退磁 ,具有退磁效果好 ,减少生产环节 ,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型机瞄准具存在的问题,研制的轰炸性能改进装置对非标准气象条件弹道自动修正电路进行了改进。重点阐述了弹道修正原理工作式的建立、修正电路的设计及其与瞄准具的交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径推联合轴承的三维油膜实验数学模型,导出了实验求解轴承动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实验中可能的主要误差,并针对径推联合浮环轴承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为该轴承动特性试验打下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具有特殊要求的球壳类工件的自动非接触测量,将机器人技术与激光非接触测量技术相结合,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非正交系坐标测量系统。该系统以串联机械手作为测量主体,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和CCD摄像头进行非接触测量,可实现球壳类及回转类工件的几何尺寸和表面缺陷的非接触高精度测量。实验数据表明该测量系统已经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2.
光学对中自动测量装置主要由面阵CCD、光源、光学镜头、处理电路和电源模块组成。详细介绍了测量原理,并进行了精度分析。按照实际参数进行了误差计算,对中时测量标准差仅为0.06 mm,实现了高精度测量。  相似文献   

13.
介绍将电压、电流、电阻归一化测量的自动量程转换电路及主要软件流程。通过多路模拟开关与比例放大器的组合设置了多个电压、电流量程 ,利用恒流源电路实现了电阻 /电压归一化测量。应用单片机软件资源实现了数字滤波、误差校正、量程判断、标度变换等功能 ,研制的多用表具有交直流自动测量、测量范围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微型计算机在整流桥测试分选机中的应用,并分别介绍了极性测试电路、VF测试电路、IR测试电路的测试原理。还介绍了微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该机采用自动分时测量,对各项指标综合评定输出分选结果,广泛适用于半导体行业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减振元件—轴承减振弹性套圈。文章研究了在振动环境下套圈对轴承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并用有限元法对套圈的受力、变形进行了计算,从而提出套圈的设计参数,同时对其压力位移关系进行了测试;文章最后给出套圈对轴承减振作用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套圈的隔振效率可达48.5%。  相似文献   

16.
介绍将电压、电流、电阻归一化测量的自动量程转换电路及主要软件流程。通过多路模拟开关与比例放大器的组合设置了多个电压、电流量程,利用恒流源电路实现了电阻/电压归一化测量。应用单片机软件资源实现了数字滤波、误差校正、量程判断、标度变换等功能,研制的多用表具有交直流自动测量、测量范围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机电一体化集成装配装置是为了解决产品的自动装配问题而研制的,它可以实现每个工件的可靠抓取,及产品加载等装配动作的全过程自动化操作。由于其安全性和任务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需要对电气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美国麦克吉尔制造公司研制成一种寿命比常用轴承大100倍的新型轴承。原有二硫化钼的尼龙轴承圈能消除飞机导轨轴承中滚柱与外座圈之间的金属对金属的接触。在不备有这些轴承套圈的轴承中,滚柱的轴移动会导致和座圈发生接触,进而产生那种会沾污轴承润滑剂的粒子。鉴于消除了金属对金属的摩擦,装有尼龙轴承套圈的这种轴承的寿命要比常用轴承  相似文献   

19.
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文章研发了一种基于STM32的螺母自动检测分选机。该系统选用STM32作为微控制器,采用比较测量法将工件测量值与标准件比较,利用STM32芯片的片内外设模数转化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接收传感器的输出值并判断工件是否合格。测试结果表明,该分选机运行良好,具有操作简单、设计精巧、可靠性好、检测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轴承检测原理,提出了减少测量原理性误差的测量方法,以改善仪器的测量精度,并简要地介绍了所研制的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智能化轴承检测仪的结构和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