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丹亭》与《哈姆莱特》在中西方戏剧史上分别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两位年轻美丽的女子杜丽娘与奥菲利娅深得后人的喜爱,在了解之同情的原则下,从她们的性格特征、爱情观和所处的时代等入手,比较她们的异同,并深入探讨促使她们不同命运走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李丹 《菏泽学院学报》2010,32(1):100-103
《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根据《牡丹亭》改编的作品为数不少。本文以汤显祖原本《牡丹亭》和冯梦龙的改本《风流梦》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二人不同的创作思想、作品风格,从更定题目、角色、宾白、曲词等方面具体分析。冯梦龙对《牡丹亭》的改编,受到了“汤沈之争”的影响,也受到他自己的编剧理论的支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牡丹亭》原本不利于搬演。《风流梦》让《牡丹亭》这部具有无限才情的“案头之书”变成了“当场之谱”,更适合舞台演出。  相似文献   

3.
《牡丹亭》的声腔问题至今仍然争讼不已,一般来说无外乎力主弋阳腔、宜黄腔、昆腔和海盐腔四种。事实上,依据相关资料及汤显祖创作的实际情况,此四种观点之于汤本原著《牡丹亭》而言,都有偏颇之处。结论认为:《牡丹亭》初创时期并不主何声腔,完全是一部传奇体制式的丈人剧作,只不过后来各种唱腔结合自身情况,各取所需,加以改编。也正因如此,一方面该剧在唱腔问题上难以趋于一致;另一方面,该剧能常演不衰。  相似文献   

4.
《牡丹亭》的音律问题直接引发了明代戏剧史上所谓的“汤、沈之争”。由于忽视对该剧音律的探讨,导致人们对这场争论至今尚无合理的解释。汤显祖在《牡丹亭》的用韵、格律、宫调等方面,既有合理的运用规则,也有随意的破坏成例。“汤沈之争”暴露了明清戏曲家对戏曲音律认识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女性解放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美籍华裔妇女具有双重文化,两种文化在她们的身上兼融和冲突,也带给她们身心的双重压力。对她们而言,要么在压力下消沉,要么在冲破精神桎梏而接受挑战。《女勇士》中所描写的女性选择了后者,她们通过自我认识和努力奋斗,实现自我的精神解放。笔者剖析《女勇士》中的六位女性,叙述了她们在美国社会的生存状态和主体意识表现,揭示拥有现代父权制思想的美籍华裔妇女在美国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抗争精神。她们是建立女性意识的斗士,是妇女解放的英雄。《女勇士》为女性解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式。  相似文献   

6.
冀丽娟 《科技信息》2012,(35):I0222-I0222,I0255
传奇杂剧《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文词典丽、意境深远,其丰富的美学元素令世人称赞。本文试图从翻译美学视角研究汪榕培教授《牡丹亭》英译本,以分析其所富含的人美、景美、情美等非形式系统美学成分,探讨原文的意境美如何再现给目的语读者。  相似文献   

7.
明清书业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明代《永乐大典》、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的编纂及明清官府的刻书对图书事业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8.
《苔丝》和《复活》中的两位女主人公苔丝和玛丝洛娃,她们有着相似的遭遇,但由于她们的所处的社会环境、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作家的思想体系的不同,导致了两位女主人公不同的人生结局。  相似文献   

9.
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在其短篇小说集《喊女溪》中,通过对叙述聚焦等写作技巧的高超运用,凸显了墨西哥裔女性遭受父权压迫的社会现实,展现了她们构建女性主体身份的过程。书信体叙述模式以多重式聚焦方式,彰显了女性叙述者追求独立自主的强烈意愿和积极行动。无聚焦叙述视角发挥了其相对客观等优势,便于读者阅读。全书中最常见的内聚焦叙述既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儿童世界中的性别压迫及其严重后果,又对涉及反抗男权身体规训的女性凝视予以了较充分的展示。由此,《喊女溪》的叙述聚焦与建构女性主体性的主题相得益彰,使小说更具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10.
王建《宫词》是唐代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宫词》所反映的对象、题材来源、内容情况 ,以及对《宫词》的评价等 ,对读者阅读和研究《宫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杜丽娘是《牡丹亭》唯一的核心人物,这是由汤显祖运用心学生命价值观理论塑造新佳人形象的创作意图所决定的。杜丽娘这一文学形象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爱情自发一择偶自由一婚姻自主三端。在她身上“矛盾”与“冲突”两相分离的情形是非常特殊的,可以称之为戏剧冲突的“《牡丹亭》模式”。《牡丹亭》严肃崇高的文化品位与戏剧冲突具闹剧的丰富性与活泼性,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樊苡辰 《科技信息》2011,(22):I0169-I0169
作为美国华裔女性作家,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任碧莲以及伍慧明等受到了来自族裔以及男权的双重压迫,但她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不同时期的话语策略成功地在白人文化占主流的美国文坛占据了一席之地。本文选取黄玉雪的《华女阿五》、汤亭亭的《女勇士》和任碧莲的《典型的美国人》,研究不同时期华裔女性作家的话语策略,这些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生和柳梦梅分别是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男主角,与女主人公一道完成了反封建礼教的爱情命题。两人在身世、性格、才华、胆识和对爱情与功名的态度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可比性,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都有着丰富的表现和复杂的原因,而根本原因则在于作品风格、创作方法、时代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伤心岂独是小青。”这是婚姻不幸的冯小青引杜丽娘为情痴同道,在弥留之际写下的生命绝唱。①伤心岂独是小青。十七岁的娄江女子俞二娘,因《牡丹亭》而伤感身世,愤惋而终②;杭州女伶商小玲因演唱《牡丹亭·寻梦》,...  相似文献   

15.
明清两朝吴地经济的繁华和文化的昌盛,使民间部分女子的文化素养有所提高,她们对通俗文学和戏曲唱本尤为偏爱。吴地女子阅读群体的形成刺激了市井文士的创作才思和民间出版界的经销热情,促使吴地通俗文学新作的成批上市。同时,民间女子由欣赏、评论到主动塑造,创作出为广大女性读者偏爱的通俗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有要求男女平等、鼓励女子自强自立的内容,对民间女子的影响颇大,甚而在近代女学肇始之际,通俗文学仍保持着新式学堂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具有民主意识的新女性赋予通俗文学以新内涵,教育和鼓励女子自强自立,自觉步入近代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台湾学者陈益源博士的《民间文化图像——台湾民间文学论集》一书已于2001年12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陈益源博士现任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在古典小说、民间文学、民俗学和域外汉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民间文学图像》一书是作者最新结集的一部专门研究台湾民间文学的专著,收有《明清时期的台湾民间文学》、《中国大陆整理出版的台湾民间文学》等10篇民间文学研究方面的在近年新作。该书作为由徐杰舜、周大鸣主编的《人类学文库》之一种,为读者了解台湾民间文化及其研究现状打开了一个通明的窗口。…  相似文献   

17.
江琼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1):105-107
冰心和庐隐是“五四”时期文坛上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在她们的创作中大量抒写了女性之间的同性情谊,开拓了文学表现生活的一个崭新领域。本文从她们笔下的女性情谊所蕴涵的内质及艺术表现二个层面,对她们同一题材的文学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福建曾涌现过一大批翻译人才,同时也是女翻译家较为集中的一个省份。本文着重于十九世纪以来的闽籍女翻译家,从她们的生平到翻译作品以及翻译理论,向读者作一个较为详尽的介绍,并总结出她们的一些相同点。  相似文献   

19.
女大学生思想心理冲突的透视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时期女大学生处在种种矛盾冲突之中,面对个人价值、多重角色和新旧观念的选择,她们痛苦、彷徨……针对女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优化她们成长的主客观条件是社会、学校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20.
在英国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创作占有重要的地位。简·奥斯丁,勃郎特姐妹,伍尔夫和曼斯菲尔德都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女作家,读者对她们的兴趣经久不衰。这一现象也同样存在于当代英国文学中。提到当代英国重要作家,就不能不提到多丽斯·莱辛和穆丽尔·斯帕克的名字。穆丽尔·斯帕克对我国读者来说也许还比较陌生。《外国文艺》上曾经介绍过她一篇十分精彩的短篇小说《黑圣母》。《布罗迪小姐的青春》是其代表作,出版后受到读者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