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说与史诗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黑格尔与巴赫金都从这个角度探讨小说本质。二位学者的理论代表了小说与史诗关系不同的两面,一面是小说的历史,另一面则是未来;一面是对史诗的继承,另一面则是背叛。  相似文献   

2.
运用国外的文学理论研究中国古典小说,一直是文学理论界的常规做法。然而,并不是每一种国外的文学理论都适合中国古典小说的分析,前苏联学者巴赫金(1895-1975)的"复调小说"理论就是如此,此前我国理论界许多运用该理论分析中国古典小说的做法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4.
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它的本体就是小说作品的文本。小说本质层次论是从小说的内部结构纵向分析、把握小说的本质。茵伽登和罗兰.巴尔特对小说本质的探究从层次构造发展到功能结构层次,实现了对小说本质研究的精密化与系统化。  相似文献   

5.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以一个黑人小女孩的悲剧批判了白人主流审美及价值观对黑人的心灵毒害,在处理这一主题时,莫里森选用了别具一格的叙事结构与叙事视角。本文以巴赫金的小说理论为基础,从镶嵌结构,人称叙述变化,视角转换等方面分析《最蓝的眼睛》的叙事特色,从其多元叙述话语模式中,挖掘作品的情节张力和悲剧魅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对传统反叛的“新小说”在表象上虽然关注物质,实际上更关注在物质表象下人的无奈与无助,这可看作是向人生存境遇沉思的过渡.昆德拉的“存在沉思说”,则体现了对人及其世界可能性的深刻思索,最终将小说本体放逐于人与他的世界假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传统反叛的“新小说”在表象上虽然关注物质,实际上更关注在物质表象下人的无奈与无助,这可看作是向人生存境遇沉思的过渡。昆德拉的“存在沉思说”,则体现了对人及其世界可能性的深刻思索,最终将小说本体放逐于人与他的世界假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论虽然极力抨击独白主义,但他对"复调小说"的理想化、有机化却最终使其话语不能逃脱独白主义的窠臼。同时,对巴赫金的某些理论观点的质疑并不意味着对其理论价值的全盘否定,毋宁说,任何"理论大师"的每一个理论主张都需要得到更加审慎的、扎实的辨析与探询,否则我们永远只能处在疲于奔命、不知所谓的"理论跟风"中。  相似文献   

9.
詹姆斯首开精神生活表现的先河,伍尔夫以其出色的创作实践与大胆的理论见地将精神生活推向小说本质理论历史的前台.他们的小说本质理论将小说本体等同于作家的精神生活,即作家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詹姆斯首开精神生活表现的先河,伍尔夫以其出色的创作实践与大胆的理论见地将精神生活推向小说本质理论历史的前台。他们的小说本质理论将小说本体等同于作家的精神生活,即作家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体裁互文性是新媒体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新媒体历史类复调小说在风格、语域、体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互文特征,主要表现为渗透、移植、融合等形式。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为新媒体语篇体裁互文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思维模式。复调小说中人物语言的多声部、社会意识的多维度、职业领域的关联性、交际目的的多元化等均是语篇体裁互文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复调”原是音乐学术语,20世纪早期由巴赫金引入文艺理论领域,此后经由米兰·昆德拉的拓展与实践,发展出“现代复调理论”。相较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现代复调理论影响下的小说创作使复调更加形式化,而正是这种趋于形式化,流于文本层面的复调在昆德拉作品中更具有深层次的反讽意味。  相似文献   

13.
“复调”原是音乐学术语,20世纪早期由巴赫金引入文艺理论领域,此后经由米兰·昆德拉的拓展与实践,发展出“现代复调理论”。相较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现代复调理论影响下的小说创作使复调更加形式化,而正是这种趋于形式化,流于文本层面的复调在昆德拉作品中更具有深层次的反讽意味。  相似文献   

14.
《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是一篇重要但长期被忽略的比较文学理论文献。通过汲取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资源,巴赫金将历史方法和美学沉思结合起来,从而在历史类型学的方法论上取得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对西方小说的历史类型作了清晰的分类和描述。  相似文献   

15.
文学语言在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积淀了社会意识和历史意识。通过理解文学语言,能将语言所具有的社会意识与历史意识内涵充分展现出来,使文学语言本身成为蕴涵深厚社会意识及历史意识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张竹坡的《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所包含的小说鉴赏理论思想:(一)鉴赏的任务: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二)鉴赏者应具备的条件:会看,会理解作者的苦心,深谙笔墨耕耘之苦辛,会从艺术上领会,理解作品;(三)鉴赏的过程:想象、体验与再创造:(四)鉴赏的结果:娱我。张竹坡在上述四个方面对中国小说鉴赏理论有了新的认识与突破。  相似文献   

17.
黄瑢 《科技信息》2010,(30):39-40
林纾的翻译理论主要体现在译作的序跋上,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忠实论"、"文风论"、"比较论"。从林译狄更斯小说可以发现林纾的翻译理论虽然生涩,其中对于狄更斯作品的评价也显粗浅,但还是触及了狄更斯及西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的一些基本特征。林纾的翻译理论产生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结合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小说观,为后来的翻译实践和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简析阅读的重要性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从阅读本质入手 ,谈汉语阅读课教学  相似文献   

19.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是现在比较有活力的一个文学批评理论之一。本文是对这个理论做的一个简要的综述,旨在分析狂欢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现狂欢化理论生命力长存的原因。对于当今社会强有力的大众文化,有些学者以狂欢化的思想来分析"选秀"等新现象,其中有些颇有不妥之处。要了解巴赫金的批评理论,狂欢化诗学体系是不得不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引入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概念,并利用认识的主客二重性构筑了一条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通道,再现了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思想,揭示了认识的本质与本质的认识;弱化了康德自在之物的不可知性;淡化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