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贤彬 《少儿科技》2008,(11):37-37
《西游记》第39回小链接:孙悟空(孙行者)为了救活已死去三年的乌鸡国国王,来向太上老君要"九转还魂丹"。行者接了,"扑的往口里一丢,慌得那老祖上前扯住,一把揪着顶瓜皮,揝着拳头,骂道:‘这泼猴若要咽下去,就直打杀了!’行者笑道:‘嘴脸!小家子样!哪个吃你的哩!能值几个钱!虚多实少的。在这里不是?’原来那猴子颏下有嗉袋儿。他把那金丹噙在嗉袋里…"行者回到宝林寺,沙和尚递过水来,"行者接了水,口中吐出丹来,安在那皇帝唇里……"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在个性和才能上前后判若两人。前七回中,孙悟空敢作敢为、铁骨铮铮和不畏权势。皈依佛门后,其个性大变,屈服权势而甘为前驱,唯唯诺诺而大卖人情,不辨是非而认敌为友。才能上由前七回的神通广大、有勇有谋变成了一个工具和庸人。而名利则是孙悟空完成这一蜕变的动机,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就是"上会会规"。孙悟空的蜕变,是当时"上会会规"社会制度下的悲剧,《西游记》藉以谴责压制和摧残人才的不公平的社会。《西游记》应是一部社会谴责小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孙悟空形象的分析,探讨了《西游记》中所蕴含的禅宗重领悟贵言外的宗教哲理。尤其是它注重内心的感悟,擅长富于哲理的启示,对中国小说创作的丰富和完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就《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孙悟空的出生求长生及其取经经历设计,探讨了佛与道,分别从本心上和方法上教化孙悟空,佛道兼修方能养育人才的辩证关系。为我们更客观的理解和研究其他作品中的佛与道的关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孙悟空角色研究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逐步拉开其文学演绎的序幕。《西游记》的成书史,就是多元文化的交流史,也是释、儒、道三教的融合史。在长达千年的文学演绎进程中,孙悟空的形象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也是多元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孙悟空这个生动的文学形象承载了十分深厚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信息,解读孙悟空这一角色所蕴含的文化密码对于完整地解读《西游记》的现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按中国古代三纲五常的规定,女子应遵循“三从四德”原则,由此可得出《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应从于焦仲卿.他行使的是男权,对于刘兰芝,仲卿可以行使其“夫权,”有理由留住心爱的人,而焦母做为封建家长,她又是父权的代表,行使家长的权利,有权要求儿子休妻。对刘兰芝,焦母行使其“婆权”同样有理由“驱逐”自己不喜欢的媳妇,这几者中孰轻孰重?本文主要从男权,“婆权”入手,试比谁高,结合现代解释方法,并涉及到封建家长制、孝道,重新诠释《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里什么宝贝你最眼馋?哪吒三太子的风火轮?太上老君的仙丹灵药?还是观音菩萨的玉净瓶?嗨,肯定都不是!用脚后跟也能猜出来,当然是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吸引人啦!  相似文献   

8.
在探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时,我们都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前七回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与后几十回踏上取经之路的孙悟空在形象塑造上有着不尽一致之处,这不仅表现在形象造型上,还体现在人生追求,价值观念诸方面。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所写的诸种变化,是现实生活中不曾有过和不可能存在的;但是,书中诸种变化的故事情节,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感受加工创作而成,因而也反映着一定的社会生活。把这种变术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对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孙悟空形象的分析,探讨了《西游助中所蕴含的禅宗重领悟贵言外的宗教哲理。尤其是它注重内心的感悟,擅长畜于哲理的启示,对中国小说创作的丰富和完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西游记》原文与作家主体相结合的角度 ,探讨了《西游记》中所蕴含的作家形象 ,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这一取经队伍乃是一个合成系统。在这个“合成”系统中 ,实现了作家自我 ,并在此基础上 ,对作家的创作心态作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龙贵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Z1):157-159
本文努力探求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悲剧性.一是强调孙悟空是个悲剧形象并非否定他.二是指明吴承恩世界观和创作观的局限,又绝不能苛求他.  相似文献   

13.
金箍棒是<西游记>里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孙悟空的重要武器,包容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蕴.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对金箍棒进行了解析,揭示了其生存、自由、权利、欲望的符号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努力探求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悲剧性。一是强调孙悟空是个悲剧形象并非否定他。二是指明吴承恩世界观和创作观的局限,又绝不能苛求他。  相似文献   

15.
王政 《科技信息》2011,(24):27-27,29
孙悟空人格广泛地影响了中国人,本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对孙悟空的人格特质进行了全面解读,并对孙悟空人格特质作出了新的解释。孙悟空的人格特质是兽性、人性和神性的完美结合,在细致探析孙悟空人格特质的同时,借鉴其对当前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小敏 《少儿科技》2011,(11):6-7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天宫一号"载着中国人的憧憬和希望,一飞冲天,直刺云霄!"天宫一号"是什么?看过《西游记》的同学,一定对"孙悟空大闹天宫"印象深刻。莫非此"天宫"和彼"天宫"之间有着某种联系?没错,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人们习惯把未知太空称为"天宫"。  相似文献   

17.
鲁家米  倪莉 《科技智囊》2007,(10):68-72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广为流传,不仅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作品。其中的主角之一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个形象,系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进裂见风而成之石猴,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载,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博览》2012,(10):13-13
多年来,中国土生土长的英雄孙悟空,不得不在荧幕上同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米老鼠一较高下。沃特·迪士尼和其他国外制片公司正寻求机会进军中国电影市场,与此同时,一座新的迪士尼主题公园在上海开建,米老鼠的据点可能看似壮观,但孙悟空依然手握众多王牌。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社会到准军事化社会再到改革开放至今,原先完整、自洽的纠纷解决机制逐渐呈现失落的态势,司法作为纠纷解决的途径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舅权的变迁也正体现了纠纷解决机制的这种变迁历程。但在现代社会实际纠纷的解决中,司法纠纷解决机制效果并不好,而且对于纠纷双方的关系是撕裂性的,甚至间接使得纠纷演变成悲剧。因此,基于现实经验生活中被人称为"老娘舅"的人民调解员以及"现代乡绅"所给予的启示,我们呼唤一种立足于传统、自下而上的以法治为主,以社会化、专业化为辅的新型纠纷解决机制来解决基层纠纷。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脍炙人口,主角孙悟空被当作文学史中的重要人物而经历多次描摹与改写.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动画片也经历了数十年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传统语境到现代语境再到后现代语言的语境变化,孙悟空也经历了从神到人的角色定位变化,并且在古典戏剧到网络文学的流变中沉浮.分析各个时期孙悟空形象的异同,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社会思潮反映在艺术形象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