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一般被学界称作《王二》。此书由于传抄或韵书作者编纂的主观性,导致在用字、注音、引书和释义等方面存在不少谬误。故以《王二》原卷为研究对象,参证其他韵书典籍,采用声训、义训和境训等训诂方法,从文字、注音和引书等方面去校勘讹谬,以期为唐五代韵书的整理和研究提供实证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切韵指掌图》曾被视为最古的韵图,是汉语音韵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其影响超过了其他韵图。各代学者对《切韵指掌图》的研究可谓面面俱到。关于作者的问题、撰述年代、成书方式、所据韵书,以及对实际内容的全面考查,各代学者都有精到的见解。同时对它的入声、列等、重纽等问题,也有深入的探讨。对《切韵指掌图》的研究加以综述,是对其研究状况的总结,为学习这本韵图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明抄本《辨音纂要》作者不详,一函四册,开篇为"序"。研读这部韵书的序文及其所列相关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辨音纂要》这部韵书的表面音系特点及韵书性质。"序"中体现出《辨音纂要》声母为三十母,韵目七十六个,平声不分阴阳,入声并未派入三声。我们可以认定,《辨音纂要》属于《洪武正韵》一系韵书。  相似文献   

4.
<韵镜>是图解<切韵>系列韵书的产物.对其研究发现,<韵镜>并非以206韵的顺序一以贯之的.作者的这种用意,实际上反映了其本人对某些韵部具体音值的认识.这样的安排,也可以在其他音系研究的著作中得到证明.这同时再次表明<切韵>是一个庞杂的综合音系.  相似文献   

5.
高本汉建立的音韵研究范式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整个研究过程都是在等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等韵的框架内研究《切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优势显而易见。但是,高本汉当时对韵图的认识和运用存在某些偏差,使得在等韵的基础上建立的《切韵》研究模式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射字法是民间流行的一种猜字游戏,其继南宋赵与时《宾退录》和元代陶宗仪《辍耕录》的记载之后,仍然散见于明清时期各种韵书中。以明清时期五种韵书所记载的射字法为例,展示其形式多样,但本质都是对韵书韵字声、韵、调的拆分及组合。射字法不仅是古时读书人熟稔官韵韵部的好方法,同时射字游戏所使用的韵书或韵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语音面貌,因此它在语音史的研究上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集韵》见、溪、疑、影、晓反切上字的分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韵》、《广韵》一系的韵书里,牙、喉音声纽的反切上字,有一、二、四等一类,三等为另一类的分用趋势。《集韵》除接等的分用不同外,还有按开、合口分用的趋势。《集韵》这些反切上字的分用,显然受到当时盛行的等韵学影响,反过来又影响了《礼部韵略人《古今韵会举要》等一些韵书的反切。因此,研究《集韵》牙、喉音切上字的分用,并把它与《切韵入矿韵》及万关等韵图加以比较,木仅对了解北宋时期的语音情况有益,而且对隋唐至宋的一些音变现象也可提供线索,同时还可为解决《切韵入《广韵》及的图中尚存的问题提供材料。由于只有见…  相似文献   

8.
从朝鲜对音文献看《洪武正韵》语音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武正韵》作为明代官修韵书,对当时的朝鲜影响较大。朝鲜根据《洪武正韵》编写了一些重要的汉语学习用书。至今这些文献对汉语近代音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以这些对音文献为佐证,可以促进对《洪武正韵》的研究,并能够提出较为可信的参证。  相似文献   

9.
《洪武正韵》作为明代官修韵书,对当时的朝鲜影响较大。朝鲜根据《洪武正韵》编写了一些重要的汉语学习用书。至今这些文献对汉语近代音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以这些对音文献为佐证,可以促进对《洪武正韵》的研究,并能够提出较为可信的参证。  相似文献   

10.
收集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中的异构字,其中声符代换的有149组。这些代换声符的声音在隋唐时期可分为两类:音同声符,音近声符。探究声符变化的原因有四点:反映语音演变,方言不同,简省笔画,误用。  相似文献   

11.
章炳麟的《成均图》是其古音学研究的重要发明。梳理《成均图》韵转类别,对图中奔侈含义进行辨析;分析章氏建立韵转所依据的材料,并从同语异质视角考察大量韵转的语言经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慧琳音义》的材料来看,尤韵与幽韵已经相混成一韵,形成重纽韵。但只有在牙喉音中有重纽两类的对立,而唇音中只有原来的幽韵字,为重纽B类,原尤韵唇音字按声母的语音条件已分化为侯韵与虞韵。由于韵图没有按照实际的语音情况将尤韵唇音字列到侯韵和虞韵中去,而是仍列在尤韵三等,为了节约一个图,幽韵唇音字虽为重纽B类,但在韵图中也被列在四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建了中国西汉到清代(206BC—1911AD)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战争变化序列,进而分析了民族战争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双方共发生战争832次,平均每10a发生3.9次;根据战争频次可划分为西汉低发、东汉高发期,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低发期,宋元明清高发期3个阶段;在百年尺度和30a尺度的气候变化上,气候暖期多对应战争高发,冷期多对应战争低发.2)农牧战争中,有71.3%的战争为游牧民族发动,但最终61.1%的战争为农耕民族获胜;相比于暖期,冷期农耕民族主动发动战争的比例增加,但胜利的比例降低.3)气候变化作为战争事件背景,对战争有间接影响.冷期时,农耕、游牧双方实力均有减弱,形成退让态势,战争频次相对较少;暖期游牧民族多次发动战争,可能是由人口膨胀导致的生活资料匮乏、游牧民族强盛时社会结构性需求扩大引起的,同时暖期的气候环境为游牧民族南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战争掠夺所带来的低成本高收益也诱使游牧民族引发与农耕民族的战争.  相似文献   

14.
庄点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1):122-124
周代是我国乐舞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西周的雅乐,东周的俗乐。西周一整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到了东周“礼崩乐坏”已成大势。西周是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文章认为从美学的角度讲,东周才是中国历史上乐舞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而西周只是一个过渡期。对于我国来说东周也才是真正意义上舞蹈艺术的开端。东周的乐舞艺术审美价值远远高于西周。  相似文献   

15.
前凉为十六国之一,疆域极盛时涵盖今甘肃、新疆及内蒙古、青海各一部分。前凉政权孕育于张轨时期,脱胎于西晋地方政府---凉州。前凉张氏政权对晋中央王朝的微妙关系,以西晋亡国前后而大相径庭。西晋存国之时,张氏政权极力拥护中央政权。西晋灭亡后,又鉴于领边复杂的民族关系,左右逢源其间,对东晋采取若即若离的策略。纵观前后之异,盖出于凉州本位性和自身利益性的考虑。  相似文献   

16.
唐代西南边的八个羌人小国总称西山八国,因其部落酋长从唐初就接受了唐朝的官职封号,实际上接受了唐朝的羁縻或统治;由于其地势在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中甚为重要,在广德元年相继被吐蕃攻占后,唐朝在贞元年间收复失地,西山八国因而率其部众内附,重新接受唐朝的羁縻,唐代史籍中开始出现西山八国的称谓;唐朝自贞元年间始置"西山八国安抚使",说明唐朝对西山八国地势的重视;而吐蕃要进攻唐剑南西川或维持对南诏的控制,故尔屡次同唐朝发生对西山八国的争夺战。  相似文献   

17.
清代实行的是银钱并举的双本位货币制度,银钱比价作为货币问题的核心,是所有经济社会矛盾的焦点。银钱比价的演变也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其影响更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1901—1911年作为清末较为特殊的政治时期,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银钱比价的波动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关于解缙文毅这个谥号的赠授时间,历来说法不一,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成化说、万历说二说。但是,目前各种关于解缙谥号赠授时间的说法都是有问题的。实际上,解缙文毅之谥号是南明弘光朝(1644-1645)追赠的。清初文人编写的《明史稿》和《明史》中均未提及解缙之谥号,解缙文毅谥号获得清代官方认可大抵是康熙后期以后的事情。从解缙一生行事来看,文毅之号,其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碳与新拌混凝土或再生混凝土骨料等水泥基材料反应会生成热稳定性的碳酸钙,该方法不但能使新拌混凝土快速获得强度以及提高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强度,还能封存二氧化碳.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水泥基材料封存二氧化碳的理论方法、试验方法和经验模型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准确度量水泥基材料封存二氧化碳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