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俗承载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愿望,带有较强的象征意义。民俗学的研究,就是把深藏在民俗意象中的意蕴挖掘出来。陈勤建教授在研究民俗学过程中,对民俗的文化基因进行深入缕析,并把文艺与民俗的渊源关系、作家与民俗的关系以及文艺民俗学的学科性质等进行深入论述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民俗学角度来探讨周作人的生活观。笔者认为,在周作人民俗学研究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层次的思考:即以此来探求中国人理想的生活方式。周作人的生活观由两个层面构成:一为“自然地简易地生活”;一为“微妙地美地生活”。前者注重平民趣味,后者带有传统士大夫情调。在周作人看来,二者都是中国人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一、意义与方向历史民俗学是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民俗学是研究历史上的民俗事象与民俗理论的学问。历史民俗学是具有世界文化意义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历史民俗学的研究。历史民俗学在中国尤其具有民族文化建设与学术建设的现实意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  相似文献   

4.
黄嫱 《科技信息》2007,(1):26-26
“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认为是同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列的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座里程碑,但它对人类自身的影响,远远超过另两项计划。因此,对“人类基因组计划”在STS层面上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三个层面上对“人类基因组计划”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论述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产生的种种社会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民俗学是研究民众生活层面文化的学问,与文化人类学关系最为密切。民俗学强调要把民俗事象作为活态文化来研究,当前民俗学研究更应结合田野调查不断升发一些新的问题,然后展开讨论,从而丰富民俗学的理论。民俗志不仅要记录、描述民俗事象,而且要说明和解释民俗事象。民俗志是一种文化自觉的书写,地方民俗志的编写应以标志性文化提领。  相似文献   

6.
审视元意义上的学与本源意义上的学形态,只有“生活经验版”与“心灵经验版”两个版本源学的终极本质是心灵性的,学 的“生活经验版”可以通过心态转换,使物理世界转换成心理世界,最终融入“心灵经验版”,对两上版本的本体论追问必然催生 学观。  相似文献   

7.
顾颉刚与现代民俗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先生终生研究民俗学 ,自“五·四”时期开始直至 2 0世纪 80年代的半个多世纪漫长岁月 ,他在民俗学领域作出了成绩卓著的贡献 ,把他称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开路人”是实事求是全不过头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为两部分:(一)中国是民俗学的故乡:从我国丰富的典章、甲骨文资料与古籍记述中证实中国是民俗学的发源地。(二)民俗学研究的范围及其功能:作为“历史之学”、“文化之学”、“百科之学”的民俗学,其研究范围包括人们日常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以及人们的语言与行为的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民俗学具有文化、政治、经济三大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所”字结构中的“所”字是个颇具争议的文言虚词.通过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对“所”字结构中的“所”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字结构中的“所”字具有指代上的模糊性和句法上的粘附性,“所”字实属具有指代意义的结构助词,而“所”字结构中的“所”是代词的说法与词类的划分标准存在冲突.不同类别“所”字结构中的“所”字句法语义具有差异,应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尝试把跨文化交流研究具体深入到国际科技交流的层面上 ,从总体上分析了影响国际科技交流的文化因素 ,建立起相应的文化因素框架。并提出了对这些文化因素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颜毅 《科技资讯》2009,(14):146-146
本文以打造“宜居城市”为研究对象,笔者首先分析了宜居城市概念的时空定位,指出对宜居城市的追求时间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空间上可以分成建筑单体、社区、城市三个层次,而后笔者研究探讨了宜居城市的内涵和特征,并基于对宜居城市内涵的理解,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从操作层面上给出了打造宜居城市具体的途径,即成为宜居城市的必备要素,最后笔者结合重庆的具体实际探讨了打造宜居重庆的具体措施。全文既有理论基础,同时具备实践操作指导功能,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人”是每一个叙事本文所不可或缺的,影片叙述人作为具体本文的叙事机制呈现出人称层面与视点层面两个层面上的特征与功能。“人称与视点”是电影叙事中最富于活力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13.
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的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里程碑意义的民俗学专著 ,被学人形象地誉为“撑起中国民俗学理论建树的‘三级跳’” ,对于推动新时期中国民俗学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民俗学分支研究方面 ,他也多有建树  相似文献   

14.
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学科理论和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场问题在于“基层社区”保护、“文化空间保护”和“民间社会保护”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潘文良 《科技资讯》2012,(27):239-239
科学家社会责任在社会分工中具有历史性和层次性,不仅可以把科学家社会责任分为科学家个人和科学共同体两个层面,还可以结合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在"科学家队伍"中,进一步把更具体的科学家社会责任分解到不同层次、不同环节的科学工作者上,以便实现科学家社会责任的可操作性或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对民俗学而言 ,民众长期积累的知识 ,是理解口头表述的前提 ;口述者的记忆 ,现场的心态、听众的反应 ,都影响到口述本身。所以 ,民俗学讲究“深入访谈” ,讲究对研究对象内部知识的了解 ,从而描摹民俗事象背后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普纽玛”是斯多亚学派哲学的核心范畴,通过对斯多亚学派的自然哲学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微观,还是宏观和宇宙层次上,“普纽玛”的原则贯彻始终,它所开启的理性原则不仅在自然哲学中得到体现,而且也贯穿于人的生活之中。有“普纽玛”的原则作根据,这使得斯多亚学派所主张的“按照自然生活”成为可能,在“普纽玛”的颤动节律的支配下,使得世界城邦的建立成为可能。所以,通过对斯多亚学派的“普纽玛”范畴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斯多亚学派主张的建立世界城邦和过一种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这一术语一直是民俗学研究领域中众多关键词之一。文章对民俗学界是否剖析过“传统”及传统是否作为一个用以帮助民俗学家感知、探索和解释世界的分析性范畴进行了九个方面的探讨,分别是:作为过程和产物的传统、传统与创造性、传统:客位和主位分析、传统与现代性、民俗与传统、作为当代主题的传统、传统的驱动力、传统研究的趋向以及传统的困境。分析指出:只有当民俗学家厘清传统的运行机制时,民俗学才能成为一门“传统科学”。  相似文献   

19.
 从“脑”和“智”两个视角对体育运动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康复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体育运动改善孤独症“智”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执行功能、学业成就、情绪行为和核心症状5个方面,体育运动改善孤独症“脑”主要表现为分子层面、细胞层面和系统层面3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了体育运动与孤独症康复的多层面、多学科、较为完整的证据链。面向该研究发展趋势和孤独症患儿康复的现实需求,指出未来研究的3个主要方向:构建体育运动提升孤独症“脑智”的理论体系;建立孤独症“脑智”协同改善的运动干预模式;深入推进跨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20.
韩非的“人性论”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人性自利论。在韩非看来,“自利”是人的本性,但在他的“人性论”中,“自利”的主体并非抽象意义的所有“人”,而是由具体的不同社会阶层构成。“自利”的主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民众、臣子和君主,三者的“自利”在地位和表现上各不相同,但同时它们又相互联系。从这一角度入手,并对这三个部分的层次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将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韩非的人性理论并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