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任何政权条件下的行政区划都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要求的表现,是为当时的统治集团巩固政权、发展经济提供组织保障的空间格局。古代中国政治的根本特性就在于对大一统政治结构的持续追求,正是这一追求导致了其政治统治区域内多元性的存在。“因俗而治”型政区的存在、发展和演变,为“政治一体”与“社会多元”的互动提供了空间构架。也使“一体”与“多元”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实际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作为一脉相承的体系,在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在价值导向上,强调个体服从整体;在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性质;在价值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的倾向。这些特点中的积极因素对于解决目前社会发展的道德困境和社会个体的道德退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共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工作坚持“政治坚定、人民至上”原则,以“预防为主、救死扶伤”为指针,通过“中西结合”实现“技术优良”之追求。这些经验发源于土地革命时期,影响着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医疗卫生工作的民本宗旨。在传统中医药与近代西医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反对厚此薄彼,努力探索中西医相结合的实现途径,把传统中医药从濒临危亡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完成创造性转化,产生国际影响。这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乃至人类卫生健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徽州民居在中国的建筑史上具有着独特的意义,因该地区的相对封闭与独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徽州民居样式。本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于徽州民居进行分析,探究徽州文化中的风水文化、宗族文化、内圣文化对于徽州民居的影响。风水文化对其影响主要表现在整体的选址、构造形态以及个别部件的设计,来达成风水文化所追求的与自然相合;宗族文化对其影响体现在外部组群样式、形制和内部结构,来达成宗族文化所追求的秩序均衡;内圣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民居内部的庭院布置、装饰以及物件摆设上,来达成内圣文化所追求的内涵与修养。通过三方面的分析,利于从历史文化角度加深对徽州民居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5.
美育就是通过美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引起人的美感;美育也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从而使人们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性情上得到陶冶。总之,审美教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激励着人们去行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美育不仅能让人感受美,而且能驱使人去追求美,去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坚强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实现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求,则追其源,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是“敏而求之者”;索,则探其本。《周易·系辞》写道:“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求索者,求立身之道,索立身之法,追求、探索者也。求索是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种不断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态度。“求索”简明扼要,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7.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即“三个务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从理论源泉上看,“三个务必”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价值立场是其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是其作风源泉,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是其动力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积淀是其丰富的人文根脉;从历史根基上看,“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光辉历程赋予的高度的历史自觉、优良作风和历史主动;从价值意蕴上看,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和纷繁复杂的国内形势下,牢记初心使命是走好新的“赶考”路的根本动力,树立忧患意识是走好新的“赶考”路的思想警示,发扬斗争精神是走好新的“赶考”路的策略方法,“三个务必”对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历史角度,探究了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中国人的不同梦想,从中得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当代启示,即实现“中国梦”,要学“中国史”;实现“中国梦”,要有“中国魂”;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路”;实现“中国梦”,要跟“中国党”;实现“中国梦”,要靠“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北宋时期的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第一次将“逸品”放在了神、妙、能三品之上,这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在美学追求上的一个历史转折,“逸”从历史上看首先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后成为知识分子生活的常态,因此对绘画乃至整个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倪云林为代表的元代画家将逸品绘画推向了高峰。“逸品”的特征是“崇自然”和“尚简”这种形式因素的突出恰恰形成了绘画中的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略谈钢琴诗人肖邦作品的诗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凤 《皖西学院学报》2006,22(1):153-154
肖邦被人们称为“钢琴诗人”,其作品在形式上追求一种如诗的结构,在细节上运用巧妙,作品蕴涵了丰富的感情,做到了“情”与“形”的完美结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精神,带着浓浓的诗意。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历史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渊源 对于古今中外的传统道德和文化遗产,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去鉴别。区分哪些是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哪些是糟粕,应该抛弃。 从古到今,外国的且不说。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有很多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如:原始时代,尧舜的禅让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古代寓言中的愚公移山。春秋战国时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图强的精神;儒家孔孟之道,剔除其封建糟粕,也有可取的部分。如:“言必信,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苏秦头悬梁、锥刺骨的刻苦读书精神。汉代大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12.
“幕府”一词用于指活跃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地方官员私人聘用参谋人员的制度,而以清代(1644—1912)最为盛行。“幕”,最早见于我国的《说文》,是“帷在上日幕”;“府”《辞海》的解释为“文书所藏之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开设的通识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是为了培养高职学生基础素质与人文素质,二者的相通性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有着共同点.通识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均应体现“人文性”;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均应讲究“艺术性”;在教学方法的实践中应追求“多样性”;在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上应注重“渗透性”.依据此标准实施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通识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与学生认知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李白、杜甫实现其“虚幻的政治理想”中忧愤痛苦而终的客观史实出发 ,提出李杜“大鹏中天力不济 ,凤凰梧枝难觅”的悲剧人生这一说法。以两位伟大诗人穷毕生精力以期实现的政治理想抱负的象征意象——大鹏与凤凰说起 ,概述其悲剧人生的实践历程。在此基础上对造成李杜二人“力不济”与“枝难觅”悲剧人生的主客观原因作历史审视和现代阐释 ,进而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价值观中个人价值与社会 (集体 )价值的辨证关系来阐释李杜二人由于价值取向的片面性、对立性所造成的悲剧 ,最后得出李杜人生悲剧是人的追求的个性化、无限性与人的追求总要受到限度挑战的现实性这一人类永恒矛盾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美国史学家J.布卢姆认为1867年以后的25年或更长一些是美国历史上的“纯洁阶段”。“纯洁阶段”的存在和终结有其历史原因;但期间美国对萨摩亚群岛的占领无疑是“纯洁阶段”不可抹杀的一记污点。  相似文献   

16.
“大学”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大学”具有不同的内涵特征.适应于中国古代礼乐社会文化背景的中国古代大学,从教育对象、教育目的和教育层次上区别于“小学”而存在,具有明显人伦色彩.与西方大学突出“求真”与“自由”的文化理念不同,中国大学突出的道德本位色彩强调通过教育达到“修齐治平”的最高境界,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大学的文化理念和终极追求.在中西合璧的现代大学文化理念探索过程中,西南联大在吸取西方大学文化理念的基础上,始终坚守对中国传统道德本位“大学之道”的自觉文化抉择,是它在中国教育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郑洁岚 《世界知识》2022,(14):19-21
<正>重构与“后苏联空间”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一体化,是俄罗斯追求全球大国地位、实现复兴的重要依托。为此,俄积极与“后苏联空间”国家在各类机制下推进合作:军事上,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简称“集安组织”)为抓手保障地区和成员国安全;经济上,  相似文献   

18.
茅盾在他的小说处女作《蚀》三部曲中刻画了一群个性鲜明的“新女性”形象,文学史上称她们为“时代女性”。丁玲的早期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莎菲性格”,她后来的多篇小说人物都是“莎菲型”形象的拓展和延伸。比较分析茅盾的“时代女性”和丁玲的“莎菲型”女性形象,可知: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时代女性”是革命的理想主义者,而莎菲女士是启蒙的个人主义者;在生活的逆境面前,“时代女性”在绝望中求生,莎菲女士却在颓废中耗尽生命;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时代女性”狂热地追逐爱情只为填补内心的空虚,而莎菲女士执着地将灵肉一致的爱情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被钟嵘尊奉为“一代隐逸诗人之宗”,在其田园诗文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陶渊明田园诗文中对自然美的追求表现为外在自然、内在自然与内外相合三个层面。外在自然美的追求即其挂冠归隐,寄情田园之乐;内在自然美的追求则是返归真我追求任真之趣、既而物我相忘,达到天人合一的真淳境界。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阶段要着力推动三个转变,即在思想观念上由传统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转变;在指导方针 上由“效率优先”向“更加重视公平”或“公平优先”转变;在实际操作上由片面追求GDP向追求社会和谐转变。构建和谐社会 应该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和评价考核系统。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应重点实施三大基础性工程,即公民素质提高工程、社会公平 促进工程及和谐文化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