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徐訏是一位深受基督教思想影响的现代作家。徐訏的小说创作与具有较强艺术魅力和巨大审美价值的《圣经》在艺术上有共通之处:一是徐訏小说对《圣经》故事的演绎;二是徐訏小说的情节结构原型与《圣经》的类似。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了“后期浪漫派”、“现代派”作家徐訏的创作,其成名作《鬼恋》脱胎于中国古代鬼故事中的“人鬼恋”故事模式,并暗含了民间“道魔斗法”的情节结构模式,他的艺术探索与追求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莫言一直是站在中国先锋文学最前沿的作家.他在80年代的现代主义艺术实验和先锋写作中脱颖而出,并在其以后的创作中始终坚持扎根于民间的先锋写作.回顾其创作历程,可以印证莫言走过了一条"物极必'返'"的创作道路,具体而言就是一种对西方现代主义特别是欧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民间化改造.  相似文献   

4.
徐訏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具有四个方面的叙事特色:很耐读的情节;扩大了的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心理深度和哲理色彩;诗意化和情感美。因为具有这四个方面的特色,徐訏小说一直拥有众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5.
《外遇》是劳伦斯研究中不被评论家注意的一部小说,几乎被风月湮没,但它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它表现了劳伦斯的创作特点,显示了劳伦斯集十九世纪文学之大成的大家风范,同时又是领二十世纪之风骚的现代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6.
徐訏小说的主题:奇情、异国和对人生的思索。通过前两者,徐訏从主流写作疏离出来,还原了小说本身讲故事的功能,在他的作品中。渗透着个性自由,人格独立及对人生理想不懈的追求的西方现代精神,特别是表现出对知识分子对自身的困惑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英国文学有着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即写实性精神、社会批判精神和传统小说形式。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从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对英国传统小说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她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挖掘出了传统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因素,为自己的创作寻找“先辈”。主要表现在:伍尔夫前期在现实主义小说形式中进行现代小说的探索;伍尔夫中、后期对现实主义小说传统形式的扬弃;寻求现代主义小说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8.
英国文学有着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即写实性精神、社会批判精神和传统小说形式.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从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对英国传统小说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她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挖掘出了传统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因素,为自己的创作寻找"先辈".主要表现在伍尔夫前期在现实主义小说形式中进行现代小说的探索;伍尔夫中、后期对现实主义小说传统形式的扬弃;寻求现代主义小说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9.
梁玉 《科技资讯》2007,(5):91-91
英国文学有着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即写实性精神、社会批判精神和传统小说形式.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从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对英国传统小说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她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挖掘出了传统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因素,为自己的创作寻找"先辈".主要表现在伍尔夫前期在现实主义小说形式中进行现代小说的探索;伍尔夫中、后期对现实主义小说传统形式的扬弃;寻求现代主义小说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徐訏《鬼恋》的创作特点,认为作者从自我的人生体验出发,描写了"鬼"的形象经历了由革命的激情到革命的反思,由"奴隶"的顺从到"奴隶"的反抗的发展过程,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英国文学有着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即写实性精神、社会批判精神和传统小说形式。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从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对英国传统小说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她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挖掘出了传统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因素,为自己的创作寻找“先辈”。主要表现在:伍尔夫前期在现实主义小说形式中进行现代小说的探索;伍尔夫中、后期对现实主义小说传统形式的扬弃;寻求现代主义小说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2.
论文学研究会诸作家的散文诗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学研究会诸作家的散文诗创作李标晶文学研究会的不少作家,如周作人、郑振铎、朱自清、许地山、徐玉带、王统照、冰心、梁宗岱、徐雉、刘延陵等都曾在“五四”以后涉足散文诗领域,写出过形态各异的散文诗作品。历来,人们对这些作家的诗歌、散文、小说的研究已不少,...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在人们的评价话语中总是存在着许多交叉和混同,本文就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文学源头、创作精神以及文学理念等方面,在一个较大背景下,探讨了它们关系,旨在进一步寻觅它们的文学个性。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大庆地区的长篇小说创作按照创作内容可以分为石油文学和非石油文学。石油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王立纯、赵香琴、任希光、隋荣等人,非石油文学代表作家是黑鹤、王芳、王如、王鸿达等人。王立纯在这两个领域都有创作成果,但仍偏向后者。石油文学的作者多为油田职工,他们是建国初期工业题材文学的继任者;非石油文学的作者多为非石油行业的作家,他们的创作主题更为多元,也更为自由,而且产生了一定的成绩。这两类小说家是新世纪以来大庆长篇小说作家中的主要类别,他们的创作主题也分别集中在石油文学和非石油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15.
叶·扎米亚京(1884-1937)是俄国白银时代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作家,也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作家。创作初期,他受到过评论界的高度赞赏,但自从代表作《我们》(1921年)问世后,作品被禁,作家也遭到恶毒攻击。笔者站在当代读者的立场,从创作特色层面,尝试解读小说创作的三维概念与现代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6.
施蛰存以心理分析小说而闻名。学术界都倾向于把他当作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本文认为施蛰存不是新感觉派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应当定性为现代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横向借鉴、碰撞、融汇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7.
1986年出生的贾飞,无论是和老一辈的实力派作家相比,还是和同时代的偶像派作家相比,贾飞的崛起文坛,都给予我们一些启迪:就创作而言,青春文学应该做到激情与才学的相互激荡;就文学而言,地方作家应该做到凝重与超越的双管齐下;就作家而言,"80后"应该做到传统与创新的比翼齐飞。  相似文献   

18.
乡村与城市的对立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母题。泰安青年作家子丁的小说创作既有对乡村诗意想象与现实消失的描写,也有对爱恨交织的欲望化城市的独特感悟。作品所体现出的对乡村诗意和城市美好的双重超越,使飘泊和流浪成为叙述者恒长的生存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既超越了有关乡村诗意的想象,也超越了“向城求生”的新乡土叙事对城市现代化的肯定与推崇,从而使其创作具有了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性的发展过程中,哈代的悲剧艺术着意表现现代文明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创痛,具有浓郁的现代主义文学色彩。哈代与现实主义作家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英国文学史上新旧承替的特殊地位,及他本人在艺术上的严肃追求,使他成为一名令人肃然起敬的作家。伍尔夫将哈代称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作家”。Lynd曾经说过:“在哈代的同时代作家中,几乎只有哈代用悲剧的眼光看待生活,这一点在精神上与20世纪的人生观一致。”在表现悲剧艺术方面,哈代的小说超越了他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新感觉派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现代主义创作倾向的团体——新感觉派,在当时的中国文坛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长时间存在的简单化、粗暴化的趋势使得对这一流派的正确、全面认识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目前对新感觉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日本新感觉派的关系研究及影响并把它归结为心理小说,文章通过对新感觉派主要作家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的梳理,得出以下结论:新感觉派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出现并借助于现代主义的文学技巧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