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利用金属盐与5,10,15,20-四(3-甲氧基-4-羟基苯基)卟啉反应,合成了该金属的卟啉配合物,根据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2.
新型偶氮卟啉荧光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氨基苹甲醛和苯酚(或蔡酚)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和偶合反应合成偶氟醛,偶氮醛与吡咯反应得到2种新型偶氮卟啉——四对(4-羟基偶氮苯基)苯基卟啉(3)和四对(2-羟基偶氮萘基)苯基卟啉(4).通过核磁氢谱、红外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紫外和荧光光谱性质,并与无取代的四苯基卟啉的光谱性质进行了比较.新化合物紫外吸收有红移现象,且能在红光区发射荧光.化合物4的荧光光谱有较大红移,且在851nm处发现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几种新型卟啉化合物-2,3,7,8,12,13,17,18-八甲基-5,10,15,20-四芳基卟啉的合成及光谱特征.该类卟啉化合物是以芳香醛和二(3,4-二甲基吡咯)-苯基甲烷在醋酸中回流缩合得到,并通过UV—Vis、IR和^1HNMR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此类卟啉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峰和荧光发射峰与β-未取代的四苯基卟啉(TPPH2)相比较有很大红移,其荧光最大发射位置为737nm.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巯基尾式锰(Ⅲ)卟啉,中位-[邻-(3-巯基苯甲酰胺基)苯基)三苯基卟啉合锰(Ⅲ)(简称Mn(Ⅱ)(m3phsH).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并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中心离子分别为二价和三价时Mn(m3phsH)与CO、NO等双原子小分子的轴向配位性质。  相似文献   

5.
同核双卟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细胞色素P450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合成了Fe(Ⅲ)-Fe(Ⅲ),Mn(Ⅲ)-Mn(Ⅲ),Co(Ⅱ)-Co(Ⅱ)3种同核双卟啉金属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和顺磁共振谱等进行表征.研究了这些同核双卟啉金属配合物模拟细胞色素P450催化环己烷羟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同核双卟啉金属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活性顺序为:Fe(Ⅲ)-Fe(Ⅲ)>Mn(Ⅲ)-Mn(Ⅲ)>Co(Ⅱ)-Co(Ⅱ)  相似文献   

6.
水溶性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其光敏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4种四对羧甲氧基苯基卟啉(TCMOPPH2)的金属配合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的金属卟啉及配体进行了初步的光敏化实验.  相似文献   

7.
铁(Ⅲ)锌(Ⅱ)双卟啉的合成及卟啉环间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3种苯环上分别带推电子和拉电子取代基的以1,4-二氧丁基相连的p/p型铁(Ⅲ)锌(Ⅱ)双卟啉,以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双卟啉卟啉环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分子内能量转移过程的存在、νFe-Cl谱带向高频位移和锌(Ⅱ)卟啉的荧光淬灭现象都是卟啉环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从锌(Ⅱ)卟啉苯环上取代基性质对荧光淬灭的影响可知,对p/p型双卟啉,自旋—轨道偶合效应是卟啉环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低聚壳聚糖金属卟啉络合物的制备及抗肿瘤细胞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低聚壳聚糖金属(铜、钴)卟啉络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SRB细胞染色法研究了低聚壳聚糖金属(铜、钴)卟啉络合物对人体肝癌细胞Bel-7721的毒活性.结果表明,系列化合物均对肝癌细胞Bel-7402有较强的抑制生长活性,IC50值均小于100μg/mL,在10~30μg/mL范围内,是一类具有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前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由5—对羟基苯基—10,15,20-三对甲氧苯基卟啉(I)与1—溴代十二烷和月桂酰氯反应得到5-(P-十二烷氧苯基)-10.15,20-三对甲氧苯基卟啉(I)和5-(P—十二酰氧苯基)-10,15,20-三对甲氧苯基卟啉(Ⅲ),(Ⅱ)和(Ⅲ)是目前尚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
以溴代肽脂质BrC5Gly2C16与5,10,15-三苯基-20-对羟基苯基卟啉(HPTPP)为原料,合成一种可用作新型分子器件的卟啉-脂质体化合物P-GlyL。 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等进行表征。 并对该化合物在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Zn2+溶液中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当加入Zn2+之后,形成的金属卟啉化合物荧光强度在650.0nm处下降,而在437.0nm和595.8nm处产生新的荧光发射峰,且荧光强度随着Zn2+浓度增加而增强,而同时349.0nm和698.5nm处的发射峰发生了0.5nm的红移且荧光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谱法研究了不同电子取代基的锌卟啉-富勒烯配合物[ZnP-C60和(p-OCH3) ZnP-C60]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与ZnP-C60相比,含甲氧基修饰的锌卟啉-富勒烯(p-OCH3)ZnP-C60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发射谱带均发生红移.以氙灯作光源,利用三电极光化学电池系统研究了两者在O2/H2O、I2/I3-、Fe(CN)63-/Fe(CN)64-和BQ(苯醌)/H2Q(氢醌)四种介质中的的光伏性质.结果显示,(p-OCH3) ZnP-C60具有优良的光伏性能,尤其在O2/H2O介质电对中,光生电压最大为215 mV.  相似文献   

12.
用水扬醛与吡咯反应合成的四-(2-羟基苯基)卟啉,在卟啉环上的取代苯基上引入了四个羟基,可部分地解决水溶性差的问题.该化合物的合成具有理论研究的价值和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合成氯化四(对-羟基)苯基卟啉锰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声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摩尔电导等方法进行表征.并研究其电化学性质,确定三步氧化还原反应的半波电位和每一步电极反应存在的物种.  相似文献   

14.
设计、 合成、 分离了5-(对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化合物, 并合成其金属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 IR,UV-vis和1HNMR等方法确证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给出了卟啉类配体与金属配合物的IR,UV-vis和1HNMR判据, 并对它们的热稳定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过渡金属Cu,Zn,Fe,Co,Ni细菌叶绿素卟啉配合物的合成进行了研究,采用金属盐与脱镁细菌叶绿素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制得五种金属卟啉配合物,研究这些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并将它们的光谱性质与脱镁细菌叶绿素的光谱性质、植物脱镁叶绿素的光谱性质进行比较,发现这五种金属卟啉的光谱图与脱镁细菌叶绿素的光谱图相似,并有预见的漂移,这证明过渡金属已配位到卟啉的大环上.同时,脱镁细菌叶绿素的光谱图与植物脱镁叶绿素的光谱图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用X—射线测定了meso-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的溶剂合物(TPMP·CHCl3)的晶体结构。实验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4377(2)nm,b=0.9674(7)nm,c=1.5688(4)nm,β=101.00(2)°,V=2.142nm3,Z=2,dc=1.324g/cm3,μ=2.613cm-1,F(000)=444。讨论了分子结构中的非平面共轭效应及卟啉环与锰(Ⅲ)离子配位后锰(Ⅲ)对其结构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5〔(对N缬氨酸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氯苯基)卟啉(H2L)及其金属配合物MLCl(M=Fe,Mn)的合成,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UVCis及荧光光谱的结构表征.初步研究了在新的催化体系O2ZnHAcIm,MLCl对烯烃的催化环氧化.  相似文献   

18.
以meso-四(对羧基苯基)卟啉和苄基氯为原料,在较温和条件下直接合成α,β,γ,δ-四(对苄氧基苯基)卟啉化合物,产物用重结晶法纯化,并利用UV-VIS、IR、荧光光谱及元素分析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5,10,15,20-四(对-十六烷氧酰基)苯基卟啉配体(THPPH2)及其锌、铜、铁、锰金属配合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中位-四-邻氨基苯基卟啉配合物,并研究它在0.5mol/LH_2SO_4介质中的氧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利用化学法和电化学法均可将Fe(Ⅲ)TAPP还原为Fe(Ⅱ)TAPP,后者在H_2SO_4介质中具有一定稳定性,可以通过氧的化学氧化或电化学氧化重新转变为Fe(Ⅲ)TAPP.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实验证明该铁卟啉对氧的电还原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催化过程可由EC机理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