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瑞 《甘肃科技》2002,18(3):22-23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桩基础被广泛采用 ,科学评价桩基承载力将为桩基础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参数指标 ,从而保证隐蔽工程质量。现场实测静态承载力能够相对准确地评价桩基工作性能 ,确定通过锤击过程状态参数即可反映承载力的方法 ,极具现实意义。比较试桩承载力值及计算相应动态阻力 ,建立二者的相关关系 ,从而最终确定与设计单桩承载力相适应的最终控制贯入度和最小锤击落距。1 工程地质概况1 1 场地地貌、地层岩性兰州某综合楼建筑场地位于黄河南岸Ⅱ级阶地后缘 ,场地内地层上部为第四系地层 ,下部为第三系红砂岩。自上而下依次为填…  相似文献   

2.
楼孟华 《科技信息》2010,(15):290-290
复合载体夯扩桩是一种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复合载体和钢筋混土桩组成的地基加固方法,需要选择合理的桩型,确定加固土层和持力土层的位置,控制三击贯入度等参数。  相似文献   

3.
针对不同砂性地质条件和工况,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砂土中桩基的承载力性状.研究表明:砂土在自重条件下发生自密实,并将影响到室内模型基桩的承载性能,承载力随砂土密度的增大有增长的趋势;试验孔道位置和贯入深度的改变诱发极限承载力值发生改变,模型桩承载曲线表现出明显的边界效应和深度效应;贯桩速度的增大也引起模型桩极限承载值的相应增加.模型试验结果可以定性分析砂土中桩基的承载特性,为桩基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某建筑物采用机械成孔灌注端承桩基础,施工完成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发现工程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达不到设计要求,分析了造成桩基承载力低的可能原因和注浆加固提高桩基承载力的原理,并采用桩端注浆加固技术对工程桩桩端进行注浆加固处理,改善了桩端土层的工程力学性质,提高了工程桩单桩承载力,使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预制桩沉桩施工阶段形成的桩身残余应力对抗拔桩的工作性状有影响。模型试验观测了5根不同型号的实心方桩在粉细砂地基中压桩时施工残余应力、拔桩时桩身轴力及桩端吸力。结果表明:贯入深度越大,桩身残余应力积累效应越明显,单位贯入度对应的残余应力最大值增长幅度与桩身截面尺寸,桩端深度均有关;拔桩初期,桩身内存在拉、压轴力分界面,伴随荷载水平提高,分界面逐渐下移,直至最终消失;拔桩后期,桩端以下形成空穴,产生桩端吸力,桩底土层越密实,该现象越明显;在考虑施工残余应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抗拔桩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
叶波  李富祥  李欢建 《甘肃科技》2023,(11):23-26+30
正确认识灌注桩的承载力特性是建筑桩基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以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某项目为例,通过现场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对软硬互层地层条件下灌注桩承载力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软硬互层地层条件下灌注桩入岩深度在0~4.5 m范围内时,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灌注桩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侧阻力次之,单桩承载力极限值随着灌注桩入岩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研究得出的相关结论,可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贾冠南  罗浩栋 《科技信息》2010,(21):J0237-J0237,J0215
钻孔灌注桩桩基质量控制中,首先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将使桩失效;在保证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如桩身强度不足,桩的承载力亦得不到保证,桩身强度是桩基质量的另一关键,桩身强度取决于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与砼质量;对于钻孔端承桩,如果沉渣量过大,势必造成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同样使桩的承载力失效。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必须防治在钻孔过程中及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桩基施工任务。因此,运用科学、实用的施工工艺以确保工程质量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桩侧+桩端后压浆提高基桩承载力的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述了某工程采用桩侧桩端联合后压浆提高基桩承载力的施工方法,并对后压浆的10根试验桩和未压浆的2根锚桩进行了现场检测试验,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桩侧桩端联合后压浆桩的桩长满足要求,桩身结构完整;联合后压浆桩的承载力比未压浆桩的承载力提高70%以上;将静载试验的最大荷载确定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是偏于安全的,工程桩极限承载力按8800 kN设计是可靠的;使用桩侧桩端联合压浆提高桩承载力的方案是可行的,但在施工过程中要正确选择后压浆的地层、控制好压浆量和压浆压力。  相似文献   

9.
桩身侧摩阻力是桩基设计非常重要的参数指标;而桩侧摩阻力的软化行为会引起桩承载能力的降低。基于桩-土软化模型推导出了单桩荷载传递规律的解析解。通过单桩静载荷试验,对比分析了解析解和桩荷载试验结果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桩的轴向力和桩-土界面应力应变吻合良好,验证了所提解析解的合理性。传统的解析解是通过经验法将桩端承载力当作已知边界条件使用,而提出的解析解可以通过不同的外加荷载和侧摩阻力来计算桩端承载力。由于考虑了桩侧土体的软化特性,在桩基加载过程中,从桩身归一化的侧摩阻力分布图中可以观察到桩身摩阻力的软化行为,桩基承载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桩底盾构施工引起的桩基承载能力损失计算方法.先实现考虑卸载过程的双曲线荷载传递函数编译,然后利用该桩土接触模型得到隧道开挖前和开挖后的Q~s曲线;取s=50mm时对应的荷载为桩基极限承载能力,采用桩基极限承载力损失百分比作为隧道开挖对桩基承载性能影响的评价指标.结合杭州地铁1号线某工点实例,分析了桩基承载曲线变化特征、桩体内力变化规律和承载力损失影响因素.案例中,盾构施工体积损失率控制在0.5%时,桩基承载力损失值为22%.隧道开挖后,桩体中存在一点侧摩阻力不变,在该点上部桩体侧摩阻力增大,在该点下部桩体侧摩阻力有所减小.承载力损失值随着体积损失率的增大而增大;桩基的初始荷载水平越大,承载力损失值越大;桩底与隧道顶部的距离越大,桩基承载力损失值越小.  相似文献   

11.
许永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6):15572-15579
为深入研究泥岩地基动力打入桩的竖向承载特性,开展了泥岩地基打入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分析了试桩的沉贯与承载特性,探讨了地下水对试桩承载性能的影响,基于静载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不同理论预测模型的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值,评估了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试桩的极限承载力与打桩能量有关,不同的打桩能量对桩周泥岩造成不同程度的扰动损伤,进而影响试桩的承载性能;对比桩周泥岩遇水与试桩破坏情况,发现桩周泥岩浸水软化与否,与桩的破坏无直接关系;对比不同模型的极限承载力预测结果,认为双曲线模型更适合本试验场地泥岩的性质,预测曲线变化趋势和实测值吻合度较高;指数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为试桩在最后一级荷载的非正常破坏,泥岩地基打入桩受超孔隙水压力、软硬互层及打桩过程扰动的影响,单桩承载力在很大程度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设计与施工中遇到的单桩承载力问题,采用计算与统计分析方法,对近10年来所完成的数百项工程,将其打桩原始记录、地质勘察报告与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得出的承载力相对比而得出了一种小误差的夯扩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与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吻合很好,对夯扩灌注桩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介绍了夯扩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河谷型风电工程地基承载力不足、砂土液化及沉降变形等不良条件,进行了振冲碎石桩的现场施工。通过标贯试验检查砂土液化消除,利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静载试验对成桩质量和复合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检测分析,最后通过分析沉降观测数据以及压缩模量分析检验地基变形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振冲碎石桩对地基承载力提高效果明显,消除地基砂土液化,并加速地基沉降变形到位,使得复合地基承载力在处理后达到设计要求,满足施工需要,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是工程设计人员和基础施工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针对预应力管桩基础设计中的单桩竖向承载力,提出了从经验公式计算、最后贯入度控制和高应变动测三方面综合确定的方法,并指出了管桩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结合莆田地区某住宅小区基础施工实例,阐述了试桩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确定了试桩过程的各项内容;分析了持力层为中粗砂卵砾石-碎卵石情况下管桩沉桩试桩过程及终压力与桩端的承载力特征值的关系,为工程桩打桩提供依据;为同条件工程试桩确定一个比较具体的标准及作为条件相似工地的施工经验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黏土中静压沉桩离心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西澳大学室内鼓轮式离心机,在预先固结的高岭黏土中开展不同离心力场(50g,125g及250g,g为重力加速度)条件下的模型压桩试验、T-bar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分析了模型桩在贯入过程、静置稳定过程中桩身径向应力(σr)的变化规律,并对后期桩体拉伸载荷阶段的径向应力变化值(△σr)及桩侧摩阻力变化情况行了探讨,揭示了在不同超固结比(OCRs)黏土中静压桩侧摩阻力的演变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两种经验公式方法对桩侧摩承载力进行了预测计算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桩过程中桩端相对高度(h/B)对桩身径向应力的发展变化有很大的影响,桩身不同位置(h/B)的总径向应力对同一贯入深度而言,存在桩侧径向应力退化现象;基于静力触探试验提出的经验方法,能有效考虑静力触探锥端阻力(qt)和桩端相对高度(h/B)因素的影响,将其应用于黏土沉桩时桩侧摩阻力的预测,可取得与试验实测结果较吻合的结果.研究成果对软土地区静压桩施工与承载力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根红  张海东  周同和  时刚 《河南科学》2013,(10):1686-168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已于2013年6月1日施行,与2002版相比,新版规范时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计算公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复合地基承栽力应力复合计算式中单桩承载力需要进行折减,桩间土的承载力发挥系数可达1.0.通过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理论和工程实例的分析,研究了新版规范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变化的理论依据,分析了产生的工程价值.结果表明:当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取1.0时,增强体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可以根据复合地基桩间距、单桩承载力、复合地基承栽力等设计参数、地基土条件等进行估算;新版规范客观上对复合地基增强体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保证复合地基工程质量有利.  相似文献   

18.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闫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19):247-253
为探究水泥土搅拌桩及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对青岛某厂区的6根水泥土搅拌桩单桩及2组3桩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并采用修正双曲线模型预测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6根单桩及2组复合地基均未加载到破坏,其Q-s曲线均为缓变形,桩端持力层为全风化花岗岩的水泥土桩桩顶回弹量较大,弹性工作特征明显;桩端持力层为中砂层的水泥土桩桩身弹性工作特征不显著。经推算水泥土搅拌桩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为0. 88,符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中水泥土桩承载力发挥系数的取值范围。经工程实例验证,修正双曲线函数能够精准预测水泥土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对于确定本试验中水泥土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可信度较高。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与检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袁立斌  邱敏  宋友建  万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2):13355-13361
钢管桩基础作为桥梁、港口码头、海上风机、近海钻井平台等领域广泛应用的基础型式之一,单桩竖向承载力是钢管桩基础设计的关键内容之一。但由于珊瑚礁地质条件复杂性,珊瑚礁地质钢管桩承载特性尚未明确。对中马友谊大桥28根钢管桩基础开展试验研究与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中等-强胶结的礁灰岩地层取芯岩样具较高抗压强度,能提供一定桩端承载力,可作为临时结构打入桩基础的持力层。揭示了珊瑚礁地质钢管桩承载机理,提出了改进的钢管桩竖向承载力设计方法,为珊瑚礁地质区域的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泉州晋江机场工程项目的夯扩桩设计及静载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笔者所确定夯扩桩设计参数及单桩竖向承载力是适宜的,在合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推广使用夯扩桩将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本工程彩夯扩桩比预制桩节约投资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