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侗族地区高中230名侗族高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及其相关因素做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男女生在父母各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2)该地区父母教养方式与父母文化程度在父亲情感温暖、偏爱被试和母亲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3)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的收入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抽取高三学生最近一次重要考试的成绩,抽取广东省揭阳市三所高中的高三学生(350人)为样本,研究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起反作用,而父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父母教养方式角度揭示大学生人格成因,阐释影响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家庭教育因素,以求促进大学生人格状况的改善。方法对山西省某高校350名2009级大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测评。结果男女生人格特征在P因子和L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相关显著(P<0.05);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多项因子对大学生人格特征有预测作用。结论新时代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特征依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298名中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父亲教养方式在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过度保护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在拒绝否认维度上存在城乡差异,在情感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三个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城乡差异。父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母亲教养方式在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维度及拒绝、否认维度和惩罚、严厉维度上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在偏爱被试维度上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周玮  张斌才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6):91-92,101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袁(GWB)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袁(EMBU)对149名在校高职生进行集体测试。结果表明:高职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性别对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影响;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温情理解的教养方式与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父母拒绝、否认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则与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其家庭教养方式与网络成瘾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吉林某高校180名学生,采用CIAS和EMBU量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严父慈母型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父亲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显著;父母对应的教养方式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拒绝与否认显著高于父亲,而父亲的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则显著高于母亲;父母对应的教养方式之间除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为低强度的正相关外,其余因子均为高强度的正相关.结论:传统的严父慈母型教养方式不能有效抑制网络成瘾倾向;父亲过分干涉与保护会提高网络成瘾倾向;父母的教养方式侧重点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对应因子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抽取广西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学生共360名作为被试,采用《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EIPQ)、《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以及《父母依恋量表》(IPPA)工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探索和投入存在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和年级上的差异,并存在不同年级专业间和不同居住地专业间的差异;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大学生在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以及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和父母偏爱被试上差异显著。自我同一性意识投入和意识探索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和父母拒绝、否认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同一性人际投入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和父母拒绝、否认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同一性人际探索与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可以正向预测人际探索和人际投入;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可以很好地正向预测意识探索和探索总分;父母依恋可以正向预测意识投入。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可以正向预测投入总分。  相似文献   

8.
姚艳艳 《科技信息》2008,(8):237-238
本研究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70名大二女生进行测量,探讨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问的关系,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的检出率依次是交谈方面,交际与交友方面,与异性交往方面,待人接物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发现,在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以及父母的偏爱和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的养育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等因素对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并未构成重大影响;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使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增加,而积极的教养方式会使困扰减少。  相似文献   

9.
对湖北某高校315名学生进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袁(EMBU)的调查和一般资料的收集,并对数据结果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更倾向于对儿子作出更严厉的惩罚;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没有显著影响;父亲文化程度越高,父母情感温暖因子上的得分就越高。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差距逐渐减小;独生子女与否不影响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父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儿童行为问卷(CBQ)对配伍抽样获得的190对黎、汉高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城乡高年级儿童的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且黎族儿童的学业发展风险随年级升高而加大;相对而言,农村黎族母亲"偏爱被试"教养方式得分更高;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关爱与黎、汉儿童的努力控制、黎族儿童的学业成绩有正相关;母亲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与黎、汉儿童的努力控制和学业成绩呈负相关;母亲过分严厉、过度惩罚不仅会直接影响汉族儿童的学业成绩,还会通过弱化其注意控制能力而增加学业失败的风险。结论:农村黎族母亲"偏爱被试"的教养方式是六年级儿童的学业风险因素;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爱有利于促进黎族儿童的学业成绩;母亲过分严厉、过度惩罚对汉族高年级儿童的学业成绩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初中生的人际信任状况及其在性别、城乡、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本研究运用信任量表(Trust Scale)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采用整群抽样法对322名在校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整体上,农村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要显著高于城市学生,独生子女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初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没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3)积极的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呈正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旱负相关:(4)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积极心理学方面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西华师范大学23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教养方式上,父母对男生采取较为严格的教养方式,而对女生则采取较宽容的教养方式;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能更多地体会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爱;2.从心理健康水平来看,男生能比女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理工科学生在情绪控制和目标追求上表现得比文科类学生和艺体生好;3.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父母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等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消极作用,而父母的偏爱对其没有明显的影响。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特质焦虑问卷(TAI)对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大一至大三共48名聋人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讨聋人大学生特质焦虑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父母情感的温暖、理解(FF1、MF1)与聋人大学生的特质焦虑水平呈负相关,而父母的过度保护、过分干涉(FF6、FF3、MF2)、父母的拒绝、否认(FF5、MF3)、偏爱被试(FF4、MF5)、父母的严厉、惩罚(FF2、MF4)与聋人大学生的特质焦虑水平呈正相关,即父母教养方式对聋人大学生特质焦虑水平有重要影响,因此,父母应该调适对子女的教养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关系。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在心理韧性的个人力、支持力、情绪控制、人际协助维度上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父亲拒绝、父亲情感温暖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人际协助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农村大学生在个人力、情绪控制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文理科大学生在支持力、情绪控制、人际协助、父亲情感温暖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各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回归分析表明母亲情感温暖和父亲过度保护分别对心理韧性有显著的正、负向预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已有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受到性别、文化程度及家庭完整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为了探讨城市高中生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状况,采用了我国岳冬梅1993年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贵阳市45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是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其教养方式有着显著的影响,父母是否离异对其教养方式也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282名初中生进行了测试。结果(1)男女生在母亲教养方式分量表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男生在父亲教养方式分量表的父亲惩罚、严厉(FF2),父亲拒绝、否认(FF5),父亲过度保护(FF6)三因子上的得分极其显著的高于女生得分;(2)状态和特质焦虑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l),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均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与除父亲过分干涉(FF3)以外的其余六个因子(FF2、FF5、FF6、MF2、MF3、MF4)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子女焦虑有着密切关系;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母亲过干涉、过度保护(MF2)、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l)三因子对初中生焦虑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156名高中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自尊在独生与否上差异不显著,在性别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年级上高三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学生;(2)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独生与否所感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差异;(3)高中生的自尊与其感受到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自尊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焦虑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282名初中生进行了测试.结果 (1)男女生在母亲教养方式分量表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男生在父亲教养方式分量表的父亲惩罚、严厉(FF2),父亲拒绝、否认(FF5),父亲过度保护(FF6)三因子上的得分极其显著的高于女生得分;(2)状态和特质焦虑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l),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均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与除父亲过分干涉(FF3)以外的其余六个因子(FF2、FF5、FF6、MF2、MF3、MF4)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子女焦虑有着密切关系;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母亲过干涉、过度保护(MF2)、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l)三因子对初中生焦虑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已有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受到性别、文化程度及家庭完整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为了探讨城市高中生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状况,采用了我国岳冬梅1993年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贵阳市45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是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其教养方式有着显著的影响,父母是否离异对其教养方式也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学优生和学困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星  胡婷婷  陈霞 《科技信息》2009,(31):175-177
目的:比较研究学优生和学困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的差异及其及其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的关系。方法:运用自我描述问卷(SDQ-II)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158名初中生(学优生76名,学困生82名)进行调查。结果:(1)学优生较之学困生,父母更多的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给予更多的情感温暖、理解,较少运用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等消极的教养方式;(2)在自我概念各因子上,学优生与学困生存在显著差异(除言语、外貌、体能外),具有更加积极的自我概念;(3)父母积极地教养方式与子女的自我概念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其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1)学优生和学困生在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2)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