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艳 《科技信息》2009,(28):197-197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疾病谱也在发生着改变,心脑血管疾病日益增多,脑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也呈上升趋势.其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现象也较多见,现就将偏瘫肩关节半脱位谈一下我的临床见解。  相似文献   

2.
良肢位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出现肩关节脱位、肩疼痛、足下垂、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的偏瘫肢体并发症,以及有效对抗异常运动模式和挛缩均起到良好作用[1].但在目前基层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现状究竟如何,照顾者是否真正给予患者良肢位的摆放,因而进行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现状研究,找出影响良肢位摆放的相关因数,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科应用手法治疗由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肩关节脱位、肩锁关节半脱位后发生的肩周炎20例,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某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0例;随机将其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通过常规康复训练和临床药物治疗,康复训练主要有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共治疗8周,每周治疗5 d,每天训练2次。观察组除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外,还进行等速肌力训练。通过、FMA评分表、ARAT上肢运动测量评分表、上肢肩关节外展和腕关节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肌电积分值对上肢功能进行评价。通过BI指数和DASH量表对生活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峰力矩、峰值力矩体重比、平均功率、总功四个力学指标对肌力进行评价。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指标、生活方面评分指标和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和治疗前各指标均有很大的改善。可见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关节屈伸肌力,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式运动功能改善,帮助患者加强自理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异常步态和膝关节角度的关系,文章对8名患者和6名正常人的步态参数进行研究。利用自行研制的膝关节角度测量装置采集偏瘫患者和正常人步行时下肢膝关节角度,分析对比2组参数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膝关节角度测量装置与低频脉冲电刺激仪相结合的方法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异常步态。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步态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患侧肢体进行屈膝动作时膝关节会出现痉挛状态,表现为患者膝关节角度动态变化曲线不平滑,膝关节角度活动范围和步速小于正常人,部分患者具有膝过伸的现象;患者康复训练结果表明,膝关节角度测量装置不仅可以用于步态分析,还可与其他装置结合用于异常步态的康复和痉挛等级评估。  相似文献   

6.
1 前言 腕关节是人体较为复杂的关节,腕骨共有八块小短骨,排列两列,它们之间组织关系非常严密,且活动范围又大,有时负重量较大,尤其运动员在运动中,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精神不够集中,过度疲劳等情况下或碰撞跌倒,突然发力,手掌腕部受冲力较大,很容易造成腕骨挫伤、脱位、半脱位、骨折、软组织损伤。现主要就多年临床实践中常遇到的腕节半脱位(群众俗称“伤手腕”)谈谈看法。腕关节半脱位具有活动受限、痛疼、执掌无力等一系列的症状,而且有其共同的特点,故笔者认为称之为腕关节融合不良综合征为宜。  相似文献   

7.
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针灸推拿法对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随机选取临洮县中医院82例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并伴随偏瘫的患者,按照治疗性质平均分组,其中41例采取常规联合康复治疗,纳入对照组,剩余41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针灸推拿,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好,其治疗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80.5%,p0.05。研究差异明显统计成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针灸推拿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预防和纠正脑卒中患者关节挛缩、肢体僵直等偏瘫痉挛模式的出现,最大限度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方法:口服抗痉挛药物,针灸及康复训练。结果:对106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患者使用该法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91.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使用针灸及康复训练能有效地预防和纠正偏瘫痉挛模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394例脑卒中患发病与饮酒的关系进行分析,其中有饮酒史147例(37.30%)。结果显示饮酒后急性发病的脑卒中多为出血性卒中,长期饮酒发生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两无差异(P〉0.05),有大量饮酒史较多发生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10.
探讨切开复位治疗陈旧性未复位肩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分析。选取甘肃省舟曲县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陈旧性未复位肩关节脱位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7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切开复位治疗陈旧性未复位肩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的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全球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患脑卒中,每6秒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1人因脑卒中而永久残疾。在中国,每年则有约165万人死于脑卒中"春节假期还没有结束,80岁的田大爷就被家人送到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接受治疗。据了解,他在家里洗澡时突发脑中风,昏迷在浴室。家人见状赶紧将他送至医院急救,医生发现他神志不清,右肢体偏瘫,左脑出血达70ml,幸亏救治及时才脱离危险。实际上,像田大爷这样的例子并非个例。据武警广东总队医院主任医  相似文献   

12.
辛瑞  程冰 《甘肃科技》2011,27(24):147-148,154
评价晶体半脱位患者囊袋植入张力环后进行囊袋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应用价值.对15例晶状体半脱位(脱位范围1/4~3/4象限)或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环形撕囊后,对脱位范围<1/2象限者,将囊袋张力环(CTR)送入晶状体囊袋内;对脱位范围>1/2象限者,将可缝合囊袋张力环(MCTR)用缝线固定在悬...  相似文献   

13.
研究活动单间室膝关节假体(UKAP)衬垫在力学环境下的脱位机制.通过制作髁假体固定工装与固定平台旋转圆盘工装,建立活动衬垫脱位的体外模型.在外载荷作用下,通过压力测量片测量活动衬垫在不同撑开量、不同后倾角以及不同旋转角度下的脱位力大小.随着撑开量的增加,衬垫脱位力不断降低;随着胫骨后倾角增加,接触压由胫骨近端前侧向胫骨近端后侧转移,衬垫的脱位力不断增加。后倾角降低将减少髁假体对衬垫的接触压力、并相对增加衬垫的撑开量,这将大大削弱衬垫后方的脱位力.衬垫过旋将减小脱位力,从而增加旋转脱位的风险.衬垫撑开量与手术中假体安装后屈伸间隙不平衡、内侧副韧带延迟伸长或损伤有关,衬垫后倾角度及内外旋角度均与术中截骨位置有关,衬垫脱位力在不同安放位置存在变化.研究结果可为临床上活动衬垫脱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对活动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手术技术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选择某大型医院肩关节僵硬患者22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长期运动组和对照组,令两组受试者进行相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12周运动后,长期运动组肩关节疼痛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对照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长期运动组肩关节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长期运动组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对照组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长期运动组肩关节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长期运动组实验后肩关节灵活性较实验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后长期运动组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长期运动应激能够改善肩关节僵硬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雷鸣  王敏 《科技资讯》2007,(29):179-180
目的探讨AO锁骨钩钢板(clavicular hook-plate,CHP)治疗肩锁关节脱位(Tossy Ⅲ型)和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型)的疗效.方法对16例患者应用CHP固定治疗,所有肩锁关节脱位病例均直接修复断裂的肩锁韧带.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个月;术后4-6周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患者恢复工作和体力劳动平均为3个月;取出CHP内固定时间为术后4-11个月,平均为6个月,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和再脱位,按Karlsson疗效标准,优12例,占75%,良3例,占18.75%,差1例,占6.25%;优良率达93.75%.结论CHP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确切,可早期活动肩关节,关节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联合超短波治疗对脑卒中后I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脑卒中后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超短波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熏洗联合超短波治疗。2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VAS、FMA和肿胀积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中药熏洗对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肢的疼痛及肿胀,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方丝弓托槽技术和牙弓夹板技术在固定恒前牙脱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8例恒前牙脱位患眷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方丝弓托槽技术和牙弓夹板技术进行固定,半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结果方丝弓托槽技术固定组有效率93.8%,GI为0.92±0.35,PLI为1.54±0.5;牙弓夹板技术固定组有效率65.6%,GI为1.19±0.43,PLI为1.87±0.34。结论方丝弓托槽技术固定脱位恒前牙疗效可靠,优于牙弓夹板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群常存在肌力降低的情况,常规髋关节置换术后存在脱位风险。以肌力降低、存在术后脱位风险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明确仿生髋关节置换结合改良Hardinge入路对肌力降低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功能康复及预后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指标包括:髋关节Lovett肌力分级、活动度(ROM)、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预后Barthel ADL评分。结果显示,患者出院当天、术后3个月、6个月的患侧髋关节在各方向的ROM均与健侧无差异,术后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肌力、Barthel ADL评分均与骨折前/健侧无差异,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术后脱位。说明双动仿生髋关节结合改良Hardinge入路具有促进早期康复的作用,在保证髋关节正常ROM的同时,避免肌力降低的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脱位,患者术后3个月即可恢复至骨折前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分析脑卒中患者中开展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对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选取脑卒中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仅接受电话随访,45例实验组患者则接受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对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观察比较。与出院时相比,两组出院后半年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ESCA评分、Barthel评分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出院后半年相比,实验组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ESCA评分、Barthel评分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的再次入院率为2.2%,便秘发生率为6.7%,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1.1%,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2%,压疮发生率为8.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20.0%、33.3%、35.6%、62.2%(P0.05)。为脑卒中提供家庭延续康复护理,不仅能改善其日常活动能力和自护能力,促进恢复神经功能,而且还能让并发症减少,让再次入院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研究和评估Wolter钩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疗效。对17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Wolter钩形钢板内固定,其中Ⅱ度损伤4例、Ⅲ度损伤13例,受伤后1-5天内接受手术。经过6-12个月的随访,未出现螺钉松动、内固定断裂以及内固定取出后再脱位等症象。说明Wolter钩形钢板固定能提供足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允许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且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适用于治疗Ⅱ、Ⅲ度肩锁前节脱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