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2.
乳化原油破乳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福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Z1)
综述了乳化原油破乳中使用的两类破乳剂,即油包水乳化原油破乳剂和水包油乳化原油破乳剂。重点介绍了它们的发展过程、重要的破乳剂、破乳机理和发展趋势。研究认为,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油包水乳化原油,其破乳剂主要是高分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过取代、聚结、增溶等机理起作用;三次采油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水包油乳化原油,其破乳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通过反应、取代、抵消、聚结等机理起作用,这两类破乳剂发展的总趋势是多成分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3.
原油生物破乳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制了一种原油生物破乳剂,并对其进行了室内与现场中试试验,考察了其对油田采出液的破乳及脱水效果。室内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与标样及目前现场常用的化学破乳剂相比,原油生物破乳剂具有优良的破乳及脱水性能。破乳后的油水界面清晰,脱出水中含油量低。对原油生物破乳剂的破乳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破乳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胞体。 相似文献
4.
5.
非离子乳化原油破乳剂油水界面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水界面张力为手段考察了破乳剂对界面膜的影响。结果表明,破乳剂的扩散速度,投加量,化学结构等都对破乳剂的界面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7.
乳化原油破乳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福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8(A00):104-113
综述了乳化原油破乳中使用的两类破乳剂,即油包水乳化原油破乳剂和水包油乳化原油破乳剂,重点介绍了它们的发展过程,重要的破乳剂,破乳机理和发展趋势,研究认为,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油包水乳化原油,其破乳剂主要是高分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过取代,聚结,增溶等机理起作用,三次膝油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水包油乳化原油,其破乳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的高分子,通过反应,取代,抵消,聚结等机理起作用,这两 相似文献
8.
通过以对叔丁基酚醛树脂作为引发剂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聚合得到二嵌段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破乳剂。采用端基酯化法,在一定温度下利用浓硫酸对二嵌段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破乳剂进行酯化,合成了一种高效原油破乳剂,并采用锦州9—3油矿的原油进行了实验室破乳脱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酯化后的二嵌段聚醚破乳剂在70℃,加药质量浓度为50mg/L,脱水15min时脱水率为75%;脱水90min时脱水率达到了93.75%,实现了出水速度快,破乳效率高且油水界面整齐。 相似文献
9.
胜利黄岛原油深度电脱盐的研究:Ⅰ.破乳剂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胜利黄岛原油的性质,在筛选了几十种破乳剂的基础上,选择了酚醛树脂和环氧环烷,环氧乙烷的嵌段共聚物作破乳剂,探讨了破乳剂组成对原油脱水,脱盐以及界面张力的影响,通过静态脱盐,脱水试验,得到了适合黄岛原油的最佳破乳剂组成。 相似文献
10.
11.
对几种水溶性破乳剂在原油破乳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溶性破乳剂的破乳过程中,亲水环境有利于原油破乳。 相似文献
12.
酸压后的残酸与原油混合形成的乳状液会增加泵、管柱的载荷,也容易造成管柱腐蚀结蜡等,给实际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酸压后的开井试产前尽量让残酸与原油混合形成的乳状液破乳,将水分脱出。为测定残酸与原油混合形成的乳状液的破乳效果,确定破乳时间,针对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胶凝酸、冻胶酸、变黏酸体系,进行这3 种酸液体系不同浓度残酸与原油混合形成的乳状液的破乳室内评价研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破乳效果胶凝酸>冻胶酸>变黏酸,在模拟井底温度(90℃)时,胶凝酸残酸原油乳状液破乳脱水率达到98%以上;酸液浓度越低,越有利于破乳,变黏酸的这项特性尤为突出;时间越长破乳效果越好,但在90 min 时达到基本破乳;在高温条件下残酸与原油形成的乳状液破乳快,脱水率高。但随着开井试采,地层原油由储层流动到井口,温度降低,脱水率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提高辽河稠油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利用本源微生物提高稠油采收率新技术 ,详细研究采用微生物富集分离方法从辽河海河油田稠油区块原油、地层水中分离筛选出了三株对稠油有降解作用的本源细菌 ,并将其应用于该区块原油模拟驱油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水驱后的油藏中存在能降解稠油并产生羧酸 ,酯 ,醇和二氧化碳等产物的微生物 ;室内可通过调整培养物配方激活微生物 ,使三次采收率提高 2 3 7% ;各单一菌种对原油的作用机制不同 ,它们能协同大幅度提高原油产量 .因此 ,在经过更详细的微生物区系分析后 ,该区块稠油有望实现本源微生物驱 .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提高采收率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选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为驱油材料,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且效果较好。已有不少学者通过渗吸、填砂管模型、驱替、数值模拟等实验方法对MEOR的效率进行了研究。本文总结了微生物驱油的五个机制,并通过比较其对微生物驱油效率的影响,发现渗透率变化、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和界面张力降低在微生物驱油机制中占主导地位。参与MEOR的细菌能够适应不同条件的储层环境,并代谢出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效果最为明显。最后,本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微生物与提高采收率的关系,并确定其在增加石油产量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对于MEOR在油气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冷轧乳化废水的破乳及油水分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选取明矾为无机破乳剂、聚丙烯酸(PAA)为有机絮凝剂处理冷轧乳化废水,分别考察明矾和PAA在破乳除油过程中的作用,其中明矾主要起凝聚破乳作用,PAA主要起吸附架桥作用.最佳处理条件是:明矾和PAA的投加量分别为1.0,0.4g/L,不调废水的pH值,废水温度为60℃.在此条件下,油去除率高达99.3%,分离后的油以浮油的形式浮于水面,可回收利用,下清液澄清透明. 相似文献
16.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
综述了原油高温结垢的室内测定和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重点回顾分析了预测模型的发展历程。室内实验和模型预测是研究原油高温结垢速率的重要方法。常用室内结垢实验装置分为搅拌式和回路式,通过实验可快速获取大量有效数据,但是实验数据往往存在缺陷,无法直接应用指导现场换热器防垢。结垢预测模型需要反映原油高温结垢的化学反应本质,体现原油物性、温度、流速等重要因素以及不同过程对结垢速率的影响。目前结垢预测模型,包括已经取得巨大成果的临界模型,大多属于半经验公式,其精度和适用性始终有限。更精确的模型必须基于对结垢机理的进一步研究。由于能够成功描述非线性系统特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也将是另一种十分有前景的预测技术。 相似文献
17.
海水中原油生物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自行分离的两株原油降解菌SYl和SY2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加任何营养盐下,菌株SYl和SY2的原油降解率分别达到41.3%和42.6%,实际海水的盐含量、温度、pH值和氧溶解量能够满足菌株降解原油的需求,并且具有较宽的底物利用范围.建立了菌株SYl和SY2降解原油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基本符合Miehealis-Menten方程. 相似文献
18.
对性质不同的大庆、孤岛原油进行了破乳剂评选。在此基础上合成出一批破乳剂,研究了破乳剂的组成对原油脱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两种原油所需破乳剂的HLB值有明显差别。提高破乳剂的分子量,可增强对两种原油的脱盐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