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对局部网络高层软件进行研究设计,提出了局部网络操作系统(LANOS)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观点,在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支持的联网站点上配置了实时通信和开放性文件系统;并以此为核心,编制了网络管理软件和应用程序.使各联网络点通过LANOS作为媒介,能够适合网络环境下的操作,为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在局部网络上的实现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WinSock是一组API,用于Internet传输数据和交换信息.用户所开发的Socket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网络与其它Socket应用程序进行通信;Delphi中提供了Socket组件,支持TCP/IP协议,可以使Internet编程获得更大的灵活性.作者探讨了如何利用Delphi的Socket组件来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在非阻塞方式下对任意格式文件的相互传送.  相似文献   

3.
网络应用软件监控系统同步与容错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SNMP中MIB信息和协议数据单元进行扩充,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面向应用软件的网络监控系统。该系统提供了对应用程序类中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的监控功能。研究了管理站点和管理代理通信中存在的一些需要容错的问题以及管理代理和监控模块间通信引入同步机制的必要性,论述了4种被动容错机制和1种主动客错机制以及信号灯机制的设计和实现过程。被动容错机制包括重传机制和MIB树不一致恢复机制。主动容错机制采用双socket连接,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信号灯机制用于实现管理代理和监控模块间同步通信,从而可实现监控模块、管理代理、管理站点间实时、准确的信息交换与传输。  相似文献   

4.
该文讨论了在NOVELL网络环境下,利用IPX/SPX协议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方法实现实时时等通信的技术,并给出了利用这种技术实现两个站点间实时通信的系统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量子隐形传态的数据链路层停等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数据链路层中基于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停等协议,即在数据链路层的2个站点进行通信时,传送量子信息,在设定的时间内,若接收方收到量子帧,则用量子信道来返回确认帧.根据量子隐形传态的瞬时性,该协议减少了2个站点通信的传播时延,从而降低了2个发送成功的量子帧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缩短了通信时间,提高了通信效率,而且发送方对所传送的量子信息是未知的,从而也提高了信息传输的保密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A-NET计算机的模拟速度,利用UNIX进程管理和进程通信的功能,编制了多进程模拟程序,若干个进程利用进程间传送信息的pipe来实现同步,排斥控制由semaphore来解决,使用pipe,FIFO构成通信来实现进程间的数据交换,通信用命令的定义和数据传送过程的设定构成了通信协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Mesa3D库的移植及改进在VxWorks中实现了基于OpenGL1.3的图形API函数,解决了VxWorks下图形驱动开发组件WindML3.0不能使用标准图形API进行图形应用程序开发,不能支持3D图形显示的问题。同时利用硬件双缓冲技术解决了实时显示中画面闪烁、抖动的问题,提高了图形显示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应用程序间通信(Inter-application communication IAC)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不同程序进程进行有效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交互的技术,它是实现软件协同工作和软件系统集成的基础.在分析电信网管计算机应用需求的基础上,给出了电信网管的应用程序间的通信模型,研究了应用程序间的通信方式,通信消息的类型、结构及不同的传播模式,并给出了一种消息表达方式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Deep Web数据源信息,并对获取到的数据源信息进行分类,方便后续的数据源集成工作以及用户的检索使用,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库的实时的Deep Web数据源搜索框架,该模型在本地服务器上设计安装"数据源发现应用程序"模块,通过各搜索网站下载安装的"客户端数据源应用程序"模块实现数据信息的对接和实时传送.为了保证检索效率,利用知网结合同义词词林对各大被检索网站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0.
目前网上答疑系统缺乏对实时图形绘制的支持,文章提出一个基于Tablet PC的网络白板答疑系统的设计方案,阐述了基于Tablet PC SDK的笔式界面开发,基于Socket的通信功能开发,白板图形数据的编码解码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在网络白板上进行图形和文本实时交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能源结构科学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远程监测管理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能源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基于无线电台通讯和基于GPRS通讯两种无线通讯技术来实现数据传输的方式,达到对供电、供热、供水、环境监测等管网系统进行远程实时数据采集、实时传输、实时处理,动态地反映管网的运行状况,并通过远程控制,对管网系统进行合理的调度和管理,以实现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嵌入式实时视频通信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决嵌入式视频通信系统普遍存在的实时性不好,服务质量不可控的问题,论述了嵌入式实时视频通信系统设计以及系统实现过程中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在TI DM642EVM视频处理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嵌入式实时视频传输系统。提出应用层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控制机制,实现了网络视频的实时传输。参考IP网络多媒体通信协议H.323框架进行系统控制,采用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 eTransport Protocol)进行传输控制和网络状况反馈。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网络条件下,这种QoS控制机制具有较好的视频传输质量,而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控制和管理系统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分布式控制和管理系统的4层网络模型和以星树形拓朴结构进行网络互连的方案。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方案具有网络结构紧凑、实时性好、可靠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孙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1):5351-5354,5370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S3C2440的WEB远程实时监控系统。论述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及设计思路,并对视频数据采集与压缩、视频数据的传输以及监控中心的设计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在此过程中融合了嵌入式、视频压缩、网络通信等技术。该系统还对H.264编码算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使得数据的处理速度有明显的提高。该方案具有成本低、体积小、易于安装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电厂环境下系统改造升级、信息系统与实时系统集成、信息系统中不同厂商的软件集成的数据集成需求 ,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多种数据接口ODBC ,ADO ,BDE ,DDE的通用数据转换软件 ,并利用该软件实现了通用性强、简单、实用的电厂信息系统数据集成方案 .最后对方案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16.
研制了一种基于Winbond公司W77E58单片机的光伏并网电站智能群控器,该群控器由显示模块、通讯模块、时钟模块、报警模块以及大容量数据存储模块等构成。在现场可取代PC机,对多达60台的并网逆变器无人值守监控,具有成本低、安装灵活方便等优点;在大型分布多支路光伏并网电站中,多个智能群控器与PC机可组建多级分布式通讯网络,对整个光伏并网电站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包钢4号高炉的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其实现方法。该计算机系统(BGBFS)由上位机(又称过程计算机)和下位机所组成,前者完成过程监控、生产管理及操作指导等任务,后者负责过程检测及相关环节的控制任务。  相似文献   

18.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水利信息化中,可提升水利系统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极大地推动水利建设的现代化进程.本文介绍了某省水网监控与调度系统中数据监测子系统、数据通信子系统和数据服务中心三部分的框架设计与技术实现.系统利用航空遥感技术构建遥感实时监测系统平台;同时将卫星通信技术与其他方式结合,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混合信道;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将云服务与大数据处理技术引入构建了科学高效的决策数据支撑平台,形成了一个标准化的服务台,为水网系统的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摩托车发动机台架试验测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动机台架试验是发动机性能测试的主要手段,采用以计算机控制的发动机台架试验自动测控与监测系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老式发动机台架增加数据采集系统,采用集散型控制进行自动化改造,以及利用WEB和FTP等技术实现远程实时监测.其中主要讨论了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上位机测试软件、WEB程序的开发以及FTP技术的利用.该系统实现了台架试验中的测控过程和试验后数据处理的全自动化,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试验人员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在WINDOWS环境下采用Delphi开发出的系统软件,界面友好,显示直观,操作方便灵活.  相似文献   

20.
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IEEE802154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析仪.采用MVC设计模式将系统软件模块的用户交互界面与业务逻辑处理分离开来,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扩展性,实现了数据帧解析,实时显示网络拓扑结构等功能.为了处理来自串口的缓冲数据,提高处理质量,使用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线程池技术的数据处理方法.实践应用结果表明,该套分析仪器已经满足了系统设计的需求,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