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了 Eu(Ⅲ)-β二酮-有机胺型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数据,其中β二酮=1呋喃基-3(2-萘基)-1,3-丙二酮(FNP),1-呋喃基-3-对甲氧基苯基-1.3-丙二酮(FMP);1-(2-萘基)-3苯基-1,3-丙二酮(NPP);二萘甲酰甲烷(DNM);而有机胺=二乙胺(L~1),六氢吡啶(L~2),l-苯乙胺(L~3).讨论了不同溶剂,配体对该类型配合物荧光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主要论述重氮-β萘乙酸甲酯与N-(对溴苯乙烯基)-吗啉在铜盐催化下的反应,能够以较高的化学产率制备4-氧代-4-(4-溴苯基-)2-(2-萘)-丁酸甲酯.详细考察了催化剂、反应溶剂对这一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六氟乙酰丙酮铜[Cu(hfacac2)]得到最好的化学收率,比较意外地发现所有被测试的溶剂都能以高产率得到产物4-氧代-4-(4-溴苯基-)2-(2-萘-)丁酸甲酯。  相似文献   

3.
以直接缩聚法将4-(4’-羟苯基)-2,3-二氮杂萘酮、二(4-氟苯基)苯基氧膦和二(3-磺酸钠-4-氟苯基)-3’-磺酸钠苯基氧膦引入到聚合物主链,通过改变磺化单体的比例,得到一系列不同磺化度的三磺化聚二氮杂萘酮醚氧膦聚合物.分子中的二氮杂萘酮基团和磺酸基团的分布方式使相应的聚合物膜具有适当的吸水率、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和耐氧化性.尤其是高磺化度的膜在具有较高电导率的同时仍能保持较低的溶胀和突出的耐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多三苯胺取代咔唑、氧芴及硫芴三类化合物(TnC、TnDF、TnDT,n=1~4)的结构和光电性质.结果表明,芳香环中杂原子N、O、S的影响相对较小,三类化合物的结构、电化学及光学性质主要取决于三苯胺取代基的数目,即取代基数目增加,热稳定性增强,空穴传输性能提高,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红移.计算发现,设计的化合物T4DF和T4DT与T4C类似,其热稳定性和空穴传输性能优于常用材料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基)-4,4'-二胺(NPB)和N,N'-二(3-甲苯基)-N,N'-二(苯基)联苯胺(TPD),有望成为空穴传输型材料.  相似文献   

5.
以4-三氟甲基苯甲醛、4'-硝基苯乙酮和醋酸铵为原料,在冰醋酸介质中,通过改进的Chichibabin反应得到了二硝基化合物4-(4-三氟甲基苯基)-2,6-二(4-胺基苯基)吡啶(TMPBNPP),继而用Pd/C和水合肼将TMPBNPP进行还原,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含吡啶环和三氟甲基侧基的芳香二胺4-(4-三氟甲基苯基)-2,6-二(4-胺基苯基)吡啶(TMPBAPP),2步反应总收率为48;,并用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1,3-二取代苯骈三氮唑叶立德与α,β-不饱和醛、酮、腈的加成反应,合成了9个多官能团取代的吡唑啉及2个多取代的吡唑化合物;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水稻稻瘟病菌、苹果树腐烂病菌、杨树溃疡病菌、苦瓜枯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等8种植物致病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当供试剂量为100μg/m L时,1-[1-(2-乙基胺基苯基)-4,5-二苯基-4,5-二氢-1H-3-吡唑基]乙酮和1-[4-(3-甲基苯基)-1-(2-甲胺基苯基)-5-苯基-4,5-二氢-1H-3-吡唑基]乙酮对水稻稻瘟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抑制率分别达到100%和84%;1-(2-甲胺基苯基)-5-苯基-4-对甲苯基-4,5-二氢-1H-吡唑-3-甲醛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率达到84.2%;1-[4-(2,5-二甲氧基苯基)-1-(2-甲氨基苯基)-5-苯基-4,5-二氢-1H-3-吡唑基]乙酮对苦瓜枯萎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均高于75%.  相似文献   

7.
在α-肉桂酰基二硫缩烯酮类化合物(1)的基础上,由2,3-二氢-4-噻喃酮化合物(2)与水合肼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多取代5,6-二氢-4-噻喃并咪唑酮类化合物(3),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及元素分析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该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胶柱层析、ODS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从仔榄树叶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赤-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1)、(±)-苏-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2)、(+)-syringaresinol-4,4’-O-bis-β-D-glucopyranoside(3)、1,3,5-三甲氧基苯(4)、丁香酸葡萄糖苷(5)、2,6-二甲氧基-4-羟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6)、3,5-二甲氧基-苄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7)、(2E,6S)-8-(α-L-arabinopyranosyl-(1″fwdarw6’)-β-D-glucopyranosyloxy)-2,6-dimethyloct-2-eno-1,2″-lactone(8)、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9)、2-甲胺基苯甲酸(10)、D-1-O-methyl-myo-in-ositol(11).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从6-烷硫基-2H,3H-噻喃-4-酮与丙炔醇类化合物出发,在BF3.OEt2作用下,实现了分子间C(sp2)-C(sp3)键脱水偶联反应,高产率地合成一系列5-丙炔基-6-烷硫基-2H-噻喃-4(3H)-酮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DBC—偶氮胂是新型的显色剂,化学名称为2-(2-胂酸基苯偶氮)-7-(4-氯,2,6—二溴)—1.8—二羟基-3,6-二磺酸萘。简称DBC,其结构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3-(2-羟基-4-甲氧苯基)-4-(3-胺基-4-甲氧苯基)吡唑(HAMP)对超氧自由基(O-·2)和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还原力大小、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β-胡萝卜紊/亚油酸自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对其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HAMP对O-·2有较强清除能力,且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明显.说明HAMP可以作为抗氧化剂使用.  相似文献   

12.
报导1,2,3-三取代贫电子环丙烷衍生物顺-1-甲氧羰基-2-对位取代苯基-6,6-二甲基-5,7-二氧-螺-[2,5]-4,8-辛二酮与苯硫酚的反应.生成产物4 和5,产物4 经IR、MS、元素分析及1H、13 CNMR等确定其结构为β-甲氧羰基-γ-苯硫基-γ-对位取代苯基丁酸苯硫酯;产物5a经IR、MS、元素分析、1 HNMR等确定其结构为α-苯硫羰基-β-甲氧羰基-γ-对甲苯基-γ-丁酸内酯.并讨论了产物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
在甲醇溶剂中,以丙二腈、4-甲氧基苯甲醛、哌啶为原料,常温下经三组分一锅法合成得到了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2-氨基-4-(4-甲氧苯基)-6-(哌啶-1-基)-3,5-二腈基吡啶,收率40%.其化学结构经过1H NMR、MS及单晶衍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4.
以2,6-二乙酰基吡啶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为原料,通过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吡啶双查尔酮衍生物2,6-二[3-(4-二甲氨基苯基)]丙烯酰基吡啶,经IR、1H NMR、HR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测定了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热稳定性.理论计算表明,目标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大的分子极化率.  相似文献   

15.
对一株红树植物红榄李(Lumnitzera littorea (Jacq.) Voigt)内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 HLLG-13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系统研究;综合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结合波谱、光谱技术从中分离鉴定了2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2-(4-羟苯基)乙基-(2S)-羟基丙酸(1),2-(4-羟苯基)乙酸乙酯(2),(4-羟苯基)乙酸甲酯(3),4-羟基苯乙醇(4),2,4,5-三甲基间苯二酚(5),1-(2,6-dihydroxyphenyl) butan-1-one(6),rosmarinosin C(7),penicyclone A(8),penicyclone C(9),2-(N-乙酰氨基)苯酚(10),N-乙酰酪胺(11),2-[[(2S)-羟基-1-氧丙基]氨基]苯甲酰胺(12),peniamidone A(13),meleagrin(14),7-羟基-2-(2’S-羟丙基)-5-甲基色酮(15),3-甲基-6,8-二羟基异香豆素(16),(-)-6-hydroxymellein(17),(3R)-甲基-5-氯-6,8-二羟基-二氢异香豆素(18)...  相似文献   

16.
使用GC/MS/DC技术,结合TLC/SP方法对水泽兰叶净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分析。鉴定了以金合欢烯为主要成分的42个化合物,它们是2-甲基丙酸、2-甲基丁酸、E-2-甲基巴豆酸、Z-2-甲基巴豆酸、非兰烯、对繖花烃、茨烯、十一烷、桧醇、4,7-二甲基苯骈呋喃,1-异丙基-2-甲氧己基-4-甲基苯、2-异丙基-1-甲氧基-4-甲基苯2-烯丙基苯酚、对甲氧基苯乙酮、3-甲基-5-庚烯-2-酮、1,3,4,5,6,7-六氢-2,5,5-三甲基乙撑萘、香树烯、长叶松烯、α-木罗烯、对甲氧基苯丙酮、1,4-二甲氧基-2,3,5,6-四甲苯、β-石竹烯、香柠檬烯、β-顺金合欢烯、香豆素、β-瑟林烯、α-金合欢烯、金合欢醇、β-红没药烯、β-反金合欢烯、T-杜松烯、檀香醇、氢化香附烯、3-(4′,8′-二甲基-3′,7′-二烯-6′-壬酮)呋喃(E)、6,7-二氢顺金合欢烯、4a,5,6,7,8,8a-六氢-7-异丙基-4a,8a-二甲萘酮-2,β-甜橙醛,Z-3-(4′,8′-二甲基3′,7′-二烯-6-壬酮)呋喃,6,10,14-三甲基-2-十五酮,正十六醛,正十八醛,梨霉素。其中包括几种净(精)油中少见的组分。研究了用AgNO_3浸渍薄层分离萜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研究了用薄层色谱与光谱联用方法和利用薄层板上反应进行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7.
以呋喃甲酸、5-叔丁基-2-呋喃甲酸为起始物,在PCl3作用下,与苯胺、2,6-二烷基苯胺反应(烷基为乙基、异丙基),合成了4个N-(2,6二-烷基苯基)-5-叔丁基-2-呋喃甲酰胺有机配体,同时以N-(2,6-二乙基苯基)-5-叔丁基-2-呋喃甲酰胺与trans-[NiCl(Ph)(PPh3)2]反应合成了1个新的呋喃甲酰胺镍配合物,并采用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IR)、质谱(MS)及元素分析(EA)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该配合物为催化剂,在甲基铝氧烷(MAO)作用下对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了催化聚合,以配合物中等的催化活性得到了富含间规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相似文献   

18.
以芘为核心、苯基丁二炔为桥梁、2,5-二苯基-1,3,4-噁二唑为取代基,设计了一系列可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的新型发光材料,即1-[4-(4-(4-(2-(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5-基)苯基)丁二炔基)苯基]芘(1)、1,3-[4-(4-(4-(2-(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5-基)苯基)丁二炔基)苯基]芘(2)、1,3,6-[4-(4-(4-(2-(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5-基)苯基)丁二炔基)苯基]芘(3)、1,3,6,8-[4-(4-(4-(2-(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5-基)苯基)丁二炔基)苯基]芘(4).为了合理解释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采用量子化学方法详细地研究了它们的结构、电化学性质及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在芘上添加不同数目的取代基2,5-二苯基-1,3,4-噁二唑,可调节该类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增加芘在1,3,6,8-位上取代基的数目,化合物的电子注入性能增强,电子光谱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红移.其中,化合物1发蓝光,波长为440 nm;而化合物2-3则发绿光,波长为508~543 nm.4种化合物有很大潜能可作为发光材料应用于OLEDs.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2-二[5’-(2’-甲酰呋喃基)]丙烷(1)分别与N,N'-(2.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2)和N,N'-(3-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3)进行缩合,得到[2+2]型Schiff碱大环化合物L+-1和[1+1]型Schiff碱大环化合物L2,并采用元素分析、1HNMR、IR和质谱手段对Schiff碱大环化合物L1和L2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动力学方法测定痕量钒(V)已有报道,作者在工作中发现,在活化剂柠檬酸存在下,钒能催化溴酸钾氧化DBC-偶氮胂〔全称为2-(2-胂酸基苯偶氮)-7-(2,6—二溴-4-氯苯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褪色,此反应可作为指示反应,其反应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