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春林是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写作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河南重要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描写商业社会里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的命运,为我们提供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下层社会"的"经验的知识",并显示出"独立意识上的内省"。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的作品还具有某种理想主义倾向,表现了对飘逝的美好事物的追寻。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诗歌体裁中,最特别的要算律诗,它是外国诗体中所没有的,在中国也是魂晋以后才兴起,盛于唐朝,其创始者是晋宋齐梁时代的诗人。律诗兴起后,影响很大,唐以后各朝“试帖诗”都以律诗为正体,唐以后的词曲实际上都是律诗的化身,其影响甚至还波及到散文方面,如骈文即四六文便是明显的例证。  相似文献   

3.
贾岛的作品表现独特气质,有异于元白的平易、韩孟的生涩、张籍的清丽、姚合的恬弱。他以平淡幽峭的主导风格影响一时,甚至及于唐末和以后宋明清各代之末世诗人。中国历代诗人唯贾岛有此奇特魅力。论者对贾岛之研究,素来侧重其身世之考辨、诗派或分期之归属、诗歌成就之比较及影响后世诗坛之广远等,对贾岛诗之艺术探讨多只从唐诗之本位出发,看其在中晚唐诗之发展中所呈现的特殊性。本文试从另一角度,即宋诗风格之特征去考察贾岛诗,由艺术构思开始,迨艺术境界之生成,以寻索他的诗歌艺术世界里所牵涉的有关方面,并藉此说明杜韩以外,贾岛是影响宋诗风格形成的另一个重要诗人。  相似文献   

4.
高春林是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写作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河南重要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描写商业社会里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的命运,为我们提供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下层社会”的“经验的知识”,并显示出“独立意识上的内省”。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的作品还具有某种理想主义倾向,表现了对飘逝的美好事物的追寻。  相似文献   

5.
屈原作品表现出了诗人强烈的人格意识。屈原生活在南北文化交流与融合最为频繁活跃的战国中后期,从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圣贤意识、历史意识等思想意识可以明显地看到南北文化的精神特质在屈原身上的体现,战国"士"文化精神以及血缘、家族、宗法观念对屈原人格意识的生成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6.
张执浩是当下诗坛上一位比较重要的湖北籍诗人,其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对语言的精到把握。诗人以"梦话"作为诗歌的语言生成机制与突破口,能灵活运用拟人、隐喻等各种修辞来提升诗艺,并注重运用张力美学来调整词语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形成诗人独特的"离心诗学"。张执浩自如地运用各种语言技巧使其诗歌写作日益精进,但并不在语言迷宫里迷失方向,而是注重对汉语诗性特征的开掘。其诗歌写作拓展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字频熵的分析,提出了通俗性的数学定义,为总量4万余首的《全唐诗》一一计算了通俗性指数;定义了6种基本组合字征描述关系符,用于表示语料库或作品中出现的Unicode未支持的冷僻字;比较分析了李白、白居易、王维、温庭筠、柳宗元、刘禹锡,韦庄、李商隐等作者的作品,获得了不同作者作品之间以及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之间存在的量化关系;为诗人写作风格做出了一个数学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对湖北秭归骚坛诗社的诗人文化心理机制的解读,探讨了作品中的道家山水隐逸情怀和儒家知识分子现实观照精神,以及独特的楚文化地域风俗对秭归当代骚坛诗人的创作心理的影响。从而得出诗人在作品中蕴含着一种广泛的民间写作姿态,以及这种姿态所呈现出的独特地域性特征和深厚的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秦晓梅 《科技信息》2011,(4):151-151
《失乐园》是英国诗人弥尔顿晚年的三大诗作之一,这部史诗不仅思想内涵深刻,而且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创造性的写作风格,崇高风格是其鲜明的艺术特征。形式上,它以雄伟有力和气度不凡的诗体感染读者;内容上,它包揽宇宙万物,形成一幅幅无边无际、色彩绚丽的画面,情景蔚为壮观。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庞大的“第三代诗人”创作群体,一方面脱胎于朦胧诗,另一方面与朦胧诗在诗歌观念和诗歌写作体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文体特征上形成三个较有代表性的创作向度,其探索或以玄奥滞重的诗体陷入对形式的迷狂,或以其种种试验显示出对诗歌语言进行探险的活力,他们对自我的调整与发展孕育着当代汉语诗歌的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诗体是对诗的属性的制度化的具体呈现,指诗歌作品的语言秩序及语言体式.诗是最讲究"体"的文体.外国诗歌和中国古代诗歌都形成了相对定型的诗体,如西方诗歌流行十四行诗体.中国古代诗歌形成了格律诗体.新诗是打破"无韵则非诗"作诗信务的特殊文体.长期轻视诗体建设.新诗已经有了近百年历史,现在已经具备了进行诗体建设的条件.百年间在新诗诗体建设上已经有了很多经验与教训.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诗体建设.诗的体式包括诗的韵律形式和语言的排列形式,在诗体建设中,特别要重视诗的形体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柳宗元诗歌的欣赏,通过对柳宗元个人背景的探析,充分表现了诗人伟大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3.
冰心崇尚自然,抒写真情,其作品自成一种"自然率真"的美学特质.同时,真诚也是其作品的生命力所在,艺术感染力所在.冰心创作的风格,清新明丽,俊秀含蓄,情理兼容.冰心艺术上追求个性、追求自我、追求创造,因而这种融汇表现在作品里,自有其独特性和开创性特征,为新文学开创了前人所未及的几种文体."冰心体"语体的创造,则是她是杰出的艺术贡献.  相似文献   

14.
楚辞是以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一种诗体。在中国诗歌史上,楚辞曾以其特有的异彩照亮了《诗经》之后沉寂了若干年的诗坛,从而使我国的诗歌艺术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楚辞对后世诗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单就诗体演变来说,它的贡献就很值得重视。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明胡应麟在《诗薮》中也说:“四言变而《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在诗歌形式上发生了一个重大的突破,即出现了具有严密格律的诗体——律诗。律诗体制的定型,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由非格律体正式进入了格律体的时代。在它的影响下,唐以前早已流行的绝句很快地格律化了。而此后产生的两种新诗  相似文献   

16.
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有人译为《欧根·奥涅金》,可简称《奥涅金》),是一部用诗体写成的长篇小说。 这部作品从1823年作者流放在南方时开始写起,到1830年作者在波尔金诺的“多产的秋季”完成,写作时间共达八年之久。 值得注意的是:这八年,正是作者逐步走向人民,经历着艰苦的思想探索的重要时期;而这作品,则是他得以屹立诗坛的名篇,所作的几乎是他全部创作的辉煌总结。正因为如此,所以这部作品就不仅是诗人个性的鲜明表现,而且是时代风貌的机敏的反映。关于这一点,别林斯基曾在《论  相似文献   

17.
在诗歌中,意象是诗人感觉或情思的具象表现,是诗人的意识与外界物象水乳交融般的结合。在这里"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象"是指客观的外界物象,这两者水乳般的交融就是意象。意象营造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在诗词中屡见不鲜,并常常包涵着丰富的  相似文献   

18.
二、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律诗、格律诗。它包括律诗与绝句两大类,如下表:近体诗滥觞于六朝永明体,成熟于初唐沈佺期、宋之问。何谓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称永明体。其特征是写诗(指五言诗)注重声律。沈约等人提出“四声(平上去人)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傍纽,正纽)”的要求,写诗要“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  相似文献   

19.
《天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屈原的作品。对《天问》所提问题作出回答的《天对》,是唐代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柳宗元的作品。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战国后期楚国大夫。他是诗人,同时也是强烈要求改革楚国政治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所作的《天问》是了不起的诗篇。在这首长诗里,屈原从宇宙的起源、构造、神话传说到有史时代,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疑问,对宇  相似文献   

20.
融入唯美主义与"精神分析学"是1920—1930年代浪漫主义话剧重要的审美特质之一。唯美主义在题材、母题、艺术表现及语言形态方面与浪漫主义有着相近的审美特质,而浪漫派剧作家在表达唯美倾向之时,往往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建构作品,这与他们借此学说以达到扩展作品人物内心情感的表现手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