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壮族作家黄佩华在他的一系列小说中,展示了壮族家族女性的悲剧命运。造成壮族家族女性的悲剧命运的根源主要有:时代的变迁改变传统壮族家族女性的生活模式,面对病态婚姻女性自身灵与肉的挣扎,以及历史上女性主导地位的丧失、父权制的确立带给女性的精神的创伤。  相似文献   

2.
黄佩华的系列小说构成他所特有的桂西北叙事,成为壮民族生存状态与历史的形象记录,其小说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地域小说特征,他的创作来自于深刻的民族身份意识与本土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3.
围绕文学创作与地理环境、地方文学与地方性知识、文学写作与深描等相互关系以及方言写作、写作视角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东西认为,文学不能独立于文化之外,地方性是写作的胎记,地方性塑造了作家的特质,但地方性会随着作家的成长和视野的开阔慢慢地放大,有的写作是挣脱地方性的,是在寻找人类的共性。  相似文献   

4.
"苦聪小说"是指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非苦聪人作家用现代汉语描述苦聪人的社会变革、生活风貌及民风民俗的小说作品。它的产生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少数民族文学自身发展的扩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5.
"苦聪小说"是指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非苦聪人作家用现代汉语描述苦聪人的社会变革、生活风貌及民风民俗的小说作品。它的产生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少数民族文学自身发展的扩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6.
邵丽以小说创作驰名当代文坛。其小说对新世纪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执着于阳光文学的创作诉求、对底层文学创作病象的超越、新官场小说的重大突破,以及对女性心灵与情感的关注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地域和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研究文学的一个切入点。文化地理学认为作者通过在文学作品中描写、阐释地域空间,从而表达主观的地区经验,以此宣告自身的地域身份意识与归属感。诗人对特定地理空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诗歌是诗人抒情言志的载体。面对同样的齐鲁自然风貌和人文历史,诗人因性格气质和人生境遇不同,在诗歌中建构的齐鲁地理文化空间呈现出多样性。此外,不同群体对齐鲁地理文化空间的感受和书写也呈现出差异性。齐鲁本地诗人重在书写乡村生活的衰败和皈依之情;而外来诗人常以“他者”眼光关注齐鲁壮美的自然地理和深厚的人文历史。  相似文献   

8.
小说是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从文学接受的条件看主要有其繁荣的必然因素,首先是文学观念的转变;其次是读者阶层的不断扩大,审美经验的认同;第三是印刷出版业的发展,书商作为专门的社会职业,改变了文学的传播方式,培育了文学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9.
三生生命观是佛教对有情众生的生命演化进行的全新解释,它把人的生命流转分为前世、今生、来世三段,这种有别于中土一世生命说的观点,经过汉译佛经的传布,以其新奇性和合乎生活经验的解释深深地吸引了六朝中土文人,六朝小说对三生缘母题的演绎就是这一影响下的直接成果。三生缘母题在中土后世小说中多有演化。  相似文献   

10.
从声音的来源和存在方式两个角度考察伍尔夫小说声响世界的表现形式,探讨其在塑造人物、构筑情节、营造意象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及产生的审美效果;并且认为,伍尔夫小说声响世界的创造对于纠正传统小说的感觉忽略以及现当代小说的感觉偏废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文学/小说的音乐化?关于文学/小说音乐化或音乐性现象,能否在定义与类型学的阐释上进行理论规范,从而避免“印象主义”的随意研究,赋予这一现象以更深广的历史意义?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先给出小说音乐化的定义,继而为音乐文学媒介间性形式与音乐化文学/小说定位,最后做出类型学实践,区分出文学/小说中的显性音乐主题化形式与隐性效仿音乐形式,以及通过联想引用的声乐唤起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景观物象经历一系列意义文化的生成过程中,地理环境的基础构建和地域情感的倾注依附,使马丽华的涉藏区域游历呈现主体性的结果、意向性的过程。马丽华之于涉藏地域景观文化的民族共同体认同意识,在创作主体的具身性身体感知中,构织成基于经验的高级情感意义模式,积淀为意识思维图景的安置与构思,其文本中景观文化的媒介性载体,随文本的传播融合而生成裂变,在多重文化边界的对话互动中,不断塑造着异域文化景观的丰富性蕴指。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影视文学领域的主体,电视文学占据着人们生活的主导,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依托电视文学的视角,以小说改编为电视剧为例,论述了改编的基本原则、改编的主要方法以及由小说改编为电视剧要注意的问题,旨在通过生动可视的画面,反映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物感情,在原著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引导人们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美国小说中的黑人形象的分析来说明美国黑人在现实中为争取自由平等、实现自我价值所走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5.
佛教东传对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宋前小说的影响,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它涉及小说故事题材、情节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近二十年对佛教与小说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对象也逐渐由整体研究发展到个案研究,有关宣佛小说的价值与定位也相应起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穆厚琴  佟岩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6):99-100,103
目前对冯沅君小说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在这个基础上.重新解读冯沅君小说作品.思考作品思想性不统一的原因:作品欲表达的反封建主题与作者思想认识上的准备不足形成矛盾。  相似文献   

17.
席绢对于女性人物的刻画及其细腻,同为言情大家,琼瑶笔下的女性人物多凄风苦雨,无原则的善良和隐忍往往有些脸谱化,相比较而言,席绢笔下的人物更鲜活而生动。如金庸大师对男子的塑造中,萧峰的义薄云天,张无忌的优柔寡断,郭靖的憨厚老实,杨过的狂放不羁一样,席绢笔下的女子或空灵或辛辣或帅气或张扬或惊才绝艳,却都是个性鲜明,少有雷同。  相似文献   

18.
刘岩 《奇闻怪事》2011,(10):35-38
席绢对于女性人物的刻画极其细腻,同为吉情大家,琼瑶笔下的女性人物多凄风苦雨,无原则的善良和隐忍往往有些脸谱化,相比较而言,席绢笔下的人物更鲜活而生动。如金庸大师对男子的塑造中,萧峰的义薄云天,张无忌的优柔寡断,郭靖的憨厚老实,杨过的狂放不羁一样,席绢笔下的女子或空灵或辛辣或帅气或张扬或惊才绝艳,却都是个性鲜明,少有雷同。  相似文献   

19.
东莞文学已然成为特色鲜明,且有全国性影响的地域性文学,但东莞文学与文化批评却被指认停留在尴尬的学步阶段。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者忽视了这样一种视野,即从文化地理视域与城市化浪潮中的文学研究和文化批评的复杂关系中取得化约点,如能从这样的角度来考察东莞文学批评,便可发现,其可被放置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来肯定和审视。本文藉着文化地理学与城市文学的相关理论和视野,将东莞文化与文学批评一方面置于地域空间的纵向言说中,另一方面置于城市化演变的时间序列中加以观照,由此有效看待东莞文化与文学批评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路翎在"十七年"中小说创作的"知识考古"分析,探讨路翎在共和国成立这一新的话语背景中所面临的困顿状态,不断被边缘化的过程与宿命,在现实政治规训中无奈的退守,以及他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执着坚持的人格力量。从而以路翎为标本,见证一代知识分子无处安放的青春,在政治与时代面前失语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