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领路人,学生本人是发展和成长的主体。教师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还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答案显而易见。为此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授人以渔”。  相似文献   

2.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一门独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大学英语教学中,借助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增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做出正确评判的能力,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定位,是我们构建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在培养学生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学科教育运用过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有开发价值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形势下.如何在民办高中物理课的教学中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目前民办高中的广大物理教师们苦苦思索并寻求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此,根据两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将他主学习转向为自主学习.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信息查找和信息处理、自主梳理知识、自主出卷、改试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自己当老师的喜悦和不易。从而激发起学习物理的兴趣,最后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还必须从观念、能力、方法、知识等方面进行角色更新。  相似文献   

5.
邱莹 《科技咨询导报》2014,(18):117-11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情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教学的质量,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以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虽然在新课改的倡导下,比起传统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忽视素质教育,使二者发展逐渐出现了协调的态势,但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此时,教师必须意识到实施润泽心灵的课堂教学方案的重要性,即以情动之,调动学生情感因素,使其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当中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素质教育的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不可能离开课堂教学,而教师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组织者.思想品德课教师担负着双重职责,一是教书,二是培养德、能兼备的人才.还要注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帮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思想品德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初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素质教育理念下,更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当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更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文章就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英语作为中学基础学科,应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宗旨,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交际情境,提高教师素质等途径,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在教育理念上一直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知识和发展。但在教育实践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一直独霸课堂,它把学生当作了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忽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了解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导学生的主要舞台,在学生增长知识的过程中占绝对的主体地位。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相似文献   

11.
姚春花 《科技信息》2012,(7):501-501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者、参与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英语作为中学基础学科,应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宗旨,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交际情境,提高教师素质等途径,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随着课程改革的大潮,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工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要把化学实验落到实处,从事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教育观念上首先应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才能正确引导每位学生健康的发展,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日常生活。让学生在新教学理念下更好的进行探索、创新性地学习。从而完成化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以学为本,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根本目的,以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育的主题。课堂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新的教育理念对新时期教师的知识、观念及教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化学课堂教学中新教育理念的体现为出发点,结合2002年湖北省中学化学优质课竞赛,从研究性学习、创新思维培养、开放式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定位,是我们构建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在培养学生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学科教育运用过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有开发价值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张彩文 《甘肃科技》2009,25(6):177-178
地理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其出发点是使学生掌握知识与开发智力相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个体的探究动机。通过教学实例分析、论述,强调教师的角色改变,从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转向重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建立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李霞 《海峡科学》2011,(10):96-97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所追求的,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必须采用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鲜活的生活情境,开展有效教学,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褚佳欢 《科技信息》2008,(16):240-240
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英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掌握学习技巧,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学生创造接触和使用语言的频度,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让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主动摄取知识,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教学领域,现代教育技术被引入了历史教学之中,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历史教学的理念也得到了更新。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互联网多媒体为载体,结合投影仪和合适的多媒体课件就可将教师的教学意图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可以创造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作用,使历史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