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索铜/石墨载流摩擦副的安全服役环境,研究了不同湿度大气环境中石墨/紫铜配副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和光学显微镜分析了磨损表面.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从0%增加至80%,载流摩擦因数和接触电阻在30%湿度条件下达到最大值,然后呈下降趋势;石墨磨损量从0.2 mg增加至1.1 mg;铜盘磨损表面...  相似文献   

2.
针对服役条件对材料载流摩擦性能的重要影响及摩擦磨损的不均匀,采用铜-石墨复合材料与QCr0.5配副,研究了相对滑动速度对载流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滑动速度增加,铜-石墨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平均值略有增加,波动增加.磨损率先略有增加,速度超过30 m/s后急剧增加.磨损面分为机械磨损区和电弧侵蚀区,机械磨损以犁...  相似文献   

3.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风电机组用的铜基摩擦材料。研究在不同的摩擦速度下,石墨的含量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磨损率随着摩擦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磨损率增加,由于石墨破坏基体的连续性使得材料的强度降低,从而使材料的磨损率增加。材料的摩擦系数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材料摩擦过程中摩擦表面形成具有润滑作用的摩擦膜。石墨含量为10%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4.
典型材料载流摩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多种典型载流摩擦材料在自制载流摩擦试验机上系统研究了材料、载荷、相对滑动速度和电流对摩擦/载流行为的影响,探讨了载流摩擦过程中的表面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摩擦磨损行为和电接触行为相互耦合,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接触压力、电流和相对滑动速度的变化显著影响载流/摩擦磨损行为,高相对滑动速度和大电流使摩擦磨损特性和载流特性明显下降;电弧侵蚀明显加大材料损伤;电弧对载流摩擦行为作用的途径包括氧化、熔融和最终的接触表面粗糙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钨含量对制动用铜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钨含量的铜基摩擦材料,对其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铜基摩擦材料的密度随着钨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剪切强度和硬度先增大后减小。钨提高了材料磨损表面微凸体接触的结点强度,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摩擦因数。适量的钨可以有效地减少磨损表面剥离,有助于在磨损表面形成连续完整的摩擦膜,从而稳定摩擦因数,减小磨损质量。当钨含量过高时,在高温摩擦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犁沟或微裂纹,导致摩擦因数剧烈波动和磨损质量增大。钨的质量分数为3%时,铜基摩擦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具有较为稳定的摩擦因数和较小的磨损质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石墨在半金属摩擦材料中的粘着和润滑作用和不同含量人造石墨对摩擦性能包括摩擦系数,摩擦稳定性(摩擦系数随温度变化的稳定性)和体积磨损率的影响并与天然石墨进行了比较。由于石墨的粘着特征,石墨可以在一定摩擦温度范围内提高摩擦系数。作为润滑剂,石墨可以通过减弱摩擦材料和摩擦盘表面的粗糙峰之间的直接摩擦而有效降低磨损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提出并验证了一个定量描述摩擦稳定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分别制备含还原铁粉、泡沫纤维铁粉和铁合金粉的铜基摩擦材料,研究了铁粉种类对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当摩擦转速从3000 r·min-1提升至6200 r·min-1,用还原铁粉制备的样品,其摩擦因数随速度的升高出现严重衰退;含泡沫纤维铁粉的样品具有稳定的摩擦因数,试验范围内其波动值不超过0.024,但是磨损严重;采用铁镍合金粉制备的样品可有效减缓高速阶段摩擦因数的衰退,高速下摩擦因数波动低于0.027.以铁铬合金粉制备的样品,其磨耗随摩擦速度的增加几乎不发生变化,抗磨损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8.
在一种成熟低金属摩擦材料配方的基础上,通过调整配方中轮胎粉的质量分数,采用直接混合工艺制备不同组分的汽车摩擦材料,对其进行摩擦磨损性能、理化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振动噪声(NVH)性能测试,并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X)对不同试样摩擦表面进行表征,分析其摩擦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轮胎粉的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4...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发展要求,研制新型的高速列车受电弓-滑板材料的试验研究。我们研制了HST-100型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其主要性能完全满足模拟高速铁路实际工况下的速度、载荷及电流等参数的要求,能够对不同材质的摩擦配副材料进行高速工况条件下的载流摩擦磨损试验。  相似文献   

10.
树脂粘结剂含量对汽车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定国产改性酚醛树脂作为汽车摩擦材料树脂粘结剂基体,研究了不同树脂含量对材料机械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 和EDAX表观分析来确定摩擦材料中树脂粘结剂的最佳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选定的6 % ~14% 树脂含量(质量分数)范围内,材料的冲击强度都能满足使用要求.树脂含量在14% 及其以上时,材料高温热衰退严重,导致摩擦因数下降,高温磨损加剧,磨损量上升;在树脂含量过高或过低时,材料将因粘结剂量过少或树脂高温分解导致粘结力下降,使增强纤维存在拔出现象,导致摩擦因数不稳定,材料磨损加剧.综合各项性能,得出:摩擦材料中基体树脂用量不宜太多,其含量以8% ~12 % 为佳,其中以8% 为最佳.该结论在桑塔纳轿车无石棉盘式刹车片的研制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1.
含铬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反应方法使平均粒径2-3μm的铬质点在天然鳞片石墨表面原位生成,由粉末冶金制备的含有这种铬质点的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为9.5μΩ.cm,且磨损率极低。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在金刚石对顶砧(DAC)上的集成微电路技术, 高压原位测量类石墨相C3N4的电阻. 实验结果表明, 在293 K, 5 GPa和11 GPa的压力点, 电阻明显下降, 与理论计算的结构相变压力点一致; 在77 K, 5 GPa压力点的电阻基本不变; 11 GPa压力点的电阻变化更明显. 在21 GPa压力点附近, C3N4的电阻发生突变, 表明此时存在一个未知的相变.   相似文献   

13.
铬对改善铜与炭石墨材料润湿性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座滴试样比接触面积法研究Cu-Cr合金与柔性石墨和炭片的润湿性,Cr含量愈高,座滴与炭石墨材料的比接触面积愈大,接触角愈小。  相似文献   

14.
15.
借助于理论分析与实验模型,针对唐钢高速线材厂产品Φ6.5mm硬线的再结晶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轧制过程以亚动态再结晶为主;精轧道次发生不完全再结晶导致再结晶软化不充分。这将为将再结晶软化不充分引入力能的计算提供了修正的依据,并为在生产实际中控制与预报高线产品的组织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借助于理论分析与实验模型,针对唐钢高速线材厂产品Ф6.5mm硬线的再结晶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轧制过程以亚动态再结晶为主;精轧道次发生不完全再结晶导致再结晶软化不充分。这将为将再结晶软化不充分引入力能的计算提供了修正的依据,并为在生产实际中控制与预报高线产品的组织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CuCr合金粉末固溶时效处理之后进行预烧结,得到CuCr预压块。以此预压块为基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工艺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ing plasma sintering, SPS)工艺成功制备了三维互通的碳纳米管/铜(carbon nanotubes/Cu, CNTs/Cu)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拉曼光谱仪等表征碳纳米管的微观组织结构,利用微拉伸试验机测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r作为催化剂,对碳纳米管的形貌影响很大,碳纳米管的质量也会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当Cr的质量分数为0.6%时,碳纳米管在铜基体表面均匀分布,CNTs/C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经SPS烧结和轧制之后,复合材料的导电率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了82.4% IACS和349 MPa,断裂伸长率高达6.4%,这是由于CNTs的加入,起到了第二相强化的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介绍高速客车蛇形运动和临界速度,引入蛇形运动Hopf分岔,用"升速法"和"降速法"分别求解线性临界速度和非线性临界速度.用德国低干扰轨道谱作为轨道不平顺激扰,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高速客车仿真模型,完成参数设置.求解出高速客车线性临界速度为400 km/h,非线性临界速度为355 km/h,绘制蛇形运动Hopf分岔图.对车辆主要悬挂参数进行线性处理,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单个悬挂参数对车辆非线性临界速度的影响;对于单个悬挂参数的取值,用变化系数法逐一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抗蛇行减振器阻尼,车辆稳定性提升明显,轴箱定位刚度的影响次之,横向减振器主要提高车辆的曲线通过能力,空气弹簧参数对非线性临界速度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醋酸纤维素、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壳聚糖3种粘结剂对石墨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为粘结剂制备的石墨电极的性能最好,该电极在1mmol/L亚铁氰化钾溶液和1mmol/L的对苯二酚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峰的对称性和可逆性均较好,其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度υ1/2成线性关系,表明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过程受扩散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压下精确的原位电阻率测量技术,利用高浓度硼掺杂的金刚石薄膜制备微电路,在0~34 GPa测量石墨的电阻率随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第一和第二个压力循环中,石墨超硬相电阻率不连续变化,分别出现在15.1 GPa和17.9 GPa;相存在的最低压力为8 G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