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快速,尤其是东部地区成绩斐然。然而由于地域因素和政策的制约性,我国西部地区发展一直相对较慢。这就造成了人才纷纷涌向东部沿海地区,东中西部人才分布不均,给地区发展带来了压力。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表现为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且地域之间供需不平衡。本文从人力资源的定义出发,初步分析了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发展的情况并提出相关意见,以期能对西部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研究运用DEA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和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2002—2012年30个省份的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存在差距且有拉大的趋势,东部地区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最低。在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方面,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和科技经费内部支出的影响力最大,研发全时人员与出版科技著作数量次之,科技成果国家级奖项与专利授权数对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西部地区的和谐发展,西部经济在国家的稳定均衡力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却面临着种种挑战,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巨大困难:教师总体数量不足、整体质量欠佳、人才外流等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西部地区高校的发展,直接影响西部地区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效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西部地区教育和科技的发展,而西部高校的人才充实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方面结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 ,论述了人才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 ,在人才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同时针对西部地区人才的基本特征和管理现状提出西部大开发中人才管理的相应对策 ,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人才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与发展,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人事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高素质的”海归”人才,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与配置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国内经济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引入人才,管理人才,留住人才,高效率的使用人才,科学的培养人才,是各级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必须面对的课题。笔者从自己工作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目前西部地区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客观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希望能够逐步建立起一个公平效率的人力资源管理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线国家和地区迎来新一轮学术人才流动热潮。在这种背景下,既应关注国际学术人才流动大趋势,也应分析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学术人才流动的规律变化。研究发现,当前东、西部大学教师流动迎来历史性重要拐点:西部高校教师流动参与度大大降低,反映出西部学术职业质量出现断崖式下滑的新情况;东部高校本地化、国际化的教师流动逐渐取代了对西部教师的"掠夺",东部高校甚至向西部高校流入了更大比例的师资;与此同时,西部高校之间互助流动非常缺乏,西部高校流入学者中来自政企单位的比例较高。高校教师流动"拐点"的出现,既反映出东、西部人才流动的新格局,又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东部对西部人才"掠夺"的格局,为东、西部教师流动新常态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契机。基于此,课题组建议,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一方面应完善"非升即走"的学术职业晋升制度,通过4大举措确保人才流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路可走、有所保障;另一方面应完善西部高校多元引才的体制机制,强化从国际学术劳动力市场,尤其要从"一带一路"学术市场引进人才,突出东、西部差异化的竞争发展战略以及促进西部高校联盟内部的良性流动3方面入手,探索独立于东部高校的人才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改革。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著名高校众多,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与西部高校不同,关于设计的学术讲座和展览很多,教学硬件好,学生具有国际视野。西部地方高校由于经济和交通等原因,没有东部学校条件好,但它们有自己的特色。西部地方高校应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条件和专业教学计划,合理开设专业课程并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多引入民族文化于专业课程中,使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8.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关键是以更大的改革气魄加快发展非国有经济 ,并尽快使非国有经济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体力量。我国加入WTO ,将大大促进西部地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并使其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真正亮点。东部地区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东部支援西部创造了重要条件。东部支援西部 ,主力军是非国有经济。西部非国有经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积累 ,为发挥西部大开发的主体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非国有经济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西部大开发 ,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 ,非国有经济为主体。国家要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策的出发点应该是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充分调动非国有经济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该文在归纳、总结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阶段和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分别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3个层面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区时空分布总体呈现3个特征:东部地区数量多,西部地区数量少;西部地区实验区发展加快;建制镇型实验区发展趋缓,中小城市、大城市城区及县域型实验区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的崛起也带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西部地区体育基础设施较差,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体育人才匮乏,远远不能满足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体育发展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本文对西部部分省份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目前我国西部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西部地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和主要原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整体,东部和西部、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西部地区经济、文化落后,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育落后,表现为不仅人才缺乏,而且人才流失和人才断层情况严重。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贫困问题,取决于西部地区教育、科技的发展,其根本在于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西部开发的客观要求。只有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人才工作,才能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三阶段DEA分析法,修正了环境变量与随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对2010—2016年间我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将西部地区经济效率与中部、东部对比,着重研究了新视角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研究发现,我国整体经济效率水平偏低,东部经济效率保持领先且稳定,中部、西部效率较低且波动较大,调整后三地区经济效率以不同幅度下降,东部、中部变化稳定,西部波动较大,西部地区省域经济效率整体偏低,整体层面上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率逐渐趋同。研究认为,应着眼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在保持东部、中部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以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科技发展相对滞后和人力资源匮乏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西部大开发中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和人力资源集中的优势 ,通过科技创新、加快与西部大开发相关的学科体系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等途径 ,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 ,使自身得到发展的壮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1979—2016年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GDP、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数量数据进行分析,将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与全国GDP增长率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劳动力依然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全国GDP增长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G)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TFPG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偏高,西部偏低。因此,全面提升中部,特别是西部地区的TFP,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科技发展相对滞后和人力资源匮乏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西部大开发中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和人力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加快与西部碱切相关的学科体系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等途径,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使自身得到发展的壮大。  相似文献   

16.
以2015—2019年我国30个省市高校为研究对象,利用SBM-Malmquist模型对各省市高校创新效率进行综合测算.结果表明,全国高校创新效率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受技术效率变化影响较大, 2019年首次突破1达到有效状态;地区分布上呈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全国>中部地区的特征.全要素增长率方面,全国及各地区相较于2015—2016年增长速度都有所放缓;年均增长率呈现东部地区>全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则表现为负增长.进一步利用面板Tobit模型对影响高校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发现R&D经费投入强度、高校基础研究人均经费、理工农医类高校R&D人员占比、城镇化水平都对高校创新效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向、力度存在差异;通过对各因素内在作用机理进行解析,发现我国高校创新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省区为单位,选取数量和质量两指标,对我国旅游节庆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衡量,发现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且旅游节庆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旅游产业状况、旅游资源禀赋都具有明显的正相关.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差异,亟需丰富实证研究。本研究运用Brown-Mood检验、局部多项式回归模型和Ridit检验,从静态与动态视角分析2015-2019年中国省际人口流动对GDP的影响。结果显示:(1)省际人口净流入平稳促进GDP增长,且随着人口净流入率增长而增长,促进作用呈先减后增的趋势;(2)东、中、西部人口流动及对GDP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东部地区人口净流入率较高但GDP增长率仅处于中位,且随着人口净流入率提高,GDP增长率先显著升高,而后升高趋缓;(3)中部地区人口净流入率方向基本为负,人口净流入率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呈递增趋势,当人口净流入率升至-0.5%时,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开始衰减;(4)西部地区在不同人口净流入率水平下GDP增长率离散程度较高,但总体变化趋势与全国整体情况类似。建议东部地区优化人才结构、完善社会化就业培训和人力资本提升机制,在进行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协同人口流动;中部地区重点解决人口外流问题;西部地区继续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资源优势产业,提高人口流入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加快建设“双一流”高校背景下,各地区高校都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竞争力,对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的科研竞争力进行分析,有助于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的精准实施。基于InCites和ESI数据库的统计数据,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发展力、科研创新力4个维度对西部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对学科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后发现:西部地区高校科研竞争力相对落后,仅论文引用百分比、热点论文百分比指标略高于东部地区;“双一流”高校科研竞争力综合排名最高的是甘肃省,其次是重庆市和陕西省,四川省的科研影响力有待提高。为提高科研竞争力,加快“双一流”高校建设进程,西部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加强校际合作,吸引高端人才,制定激励政策,激发教师潜力,发掘潜在学科,促进均衡发展,加大内涵建设力度,提升“双一流”学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着受教育机会不均等、待遇差距大、成才条件差等人才环境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西部地区人才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