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述了钨合金中添加物种类、粉末制备、粉末压制、粉末烧结等工艺以及钨合金的热处理和形变强化后处理工艺。着重介绍了W-Ni-Fe合金中元素的添加原则及各元素的作用,水热法在制备钨合金纳米粉末中的应用及热等静压法在粉末压制中的优势等,并对钨合金的循环热处理及热挤压形变强化工艺进行了重点阐述。指出大尺寸钨合金的强化、多种化合物的同步液相掺杂、钨合金近净成形以及钨晶须增强的非晶态复合等钨合金制备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玻璃微珠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耐热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空玻璃微珠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提高其耐热性。研究了经偶联剂处理前后玻璃微珠质量分数对UHMWPE/玻璃微珠复合材料维卡软化温度的影响,并对维卡软化温度所呈现的趋势进行了机理假设与分析;对复合材料各种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结论表明:玻璃微珠、UHMWPE、偶联剂共同组成贯穿网络,使UHMWPE的耐热性得到提高;这种网络增加了非晶区内的缠结点密度,使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提高;另外,适量的玻璃微珠能够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UHMWPE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形变热处理工艺对Al-1.98Li-1.90Cu-1.27Mg-0.18Zr合金的再结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结晶前存在的第二相粒子的大小、分布对再结晶影响很大。时效温度越高,析出粒子直径越大,密度越低,再结晶程度就越高,晶粒也就越小,但再结晶晶粒大小不均。这与再结晶形核机制有关。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粗大的第二相粒子主要是富铜的θ或T_1相和富Cu,Mg的S相粒子。  相似文献   

4.
较系统地研究了微合金化元素与形变热处理工艺对铜基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基弹性合金通过多元少量微合金化与形变热处理工艺相配合,能显著提高材料的疲劳性能。获得的微双相组织细小均匀,该组织具有明显的抗裂纹扩展能力,使材料疲劳寿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铍青铜QBe2合金形变时效工艺进行优选。试验表明,控制冷变形度、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可获得高的硬度。给出了QBe2合金形变时效最佳工艺参数,以便在生产中采用。  相似文献   

6.
主要用金相显微镜分析和显微硬度测定法。研究了铜钛镧合金热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镧可以提高合金的硬度;镧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合金中,当合金含镧量少时,镧主要分布在晶界及球状颗粒中。  相似文献   

7.
代正辅  仲生元  蒲忠汶 《甘肃科技》2012,28(19):26-27,46
针对渤海物装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厂某些批次的GH2132合金热处理后硬度低于工艺要求的现象,从合金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以及热处理制度方面分析了导致GH2132合金热处理后硬度偏低的原因。提出了在热处理操作过程中,淬火加热时装炉量过大和淬火采取整盘入油,导致处于料盘心部的棒料由于保温时间不足和淬火时冷却速度过慢,γ’相没有完全固溶于γ相之中,为时效埋下了隐患。时效时同样由于装炉量过大(同淬火加热装炉量)心部棒料保温时间仍显不足,致使γ’相的析出量、析出状态、分布达不到要求,导致时效后硬度偏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Cu-Mg合金中添加Ce制备Cu-0.4Mg-xCe (x=0, 0.1, 0.2, 0.3)合金。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拉伸试验机和电导率测试仪等设备对Cu-0.4Mg-xCe 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能明显降低Cu-0.4Mg-xCe合金的晶粒尺寸,净化Cu基体。Ce的质量分数超过0.2%后,会出现Ce的化合物,Cu-0.4Mg-xCe合金的塑性和导电率降低。Cu-0.4Mg-0.2Ce合金的综合性能最优,退火处理后,其维氏硬度、抗拉强度、导电率、软化温度分别为 213,548 MPa, 75.6 %IACS,430 ℃。  相似文献   

9.
GH4169合金惯性摩擦焊接头的高温持久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显微硬度、SME和TME对直接时效态和固溶态的GH4169高温合金惯性摩擦焊接头焊态和焊后时效态的高温持久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上述两种合金在焊态下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出现明显的软化现象,经焊后时效处理,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分布较为均匀,并以焊合区的显微硬度最高。高温持久实验表明,经焊后时效处理的上述两种合金都呈现出典型的韧性断裂,并以直接时效态的ZSGH4169高温合金焊后+时效惯性摩擦焊接头的高温持久性能量佳,并高于直接时效态的母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退火温度等因素对Fe-Cr-Si-Mo、Fe-Cr-Co、Fe-Cr-Al铁磁性合金阻尼特性的影响。在磁畴不可逆移动力理论基础上,较深入地探讨了磁-机械滞后产生内耗的机理。在兼顾合金其它性能的同时,确定了合金具有高阻尼特性对应的退火温度及该合金的使用温度范围,为寻求高阻尼特性的铁磁性合金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热交换器用钎焊铝箔翅片料抗下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钎焊升温过程中,材料的下垂主要分为3个阶段:未下垂阶段(室温~200℃);加速下垂阶段(200℃~再结晶开始温度);缓慢下垂阶段(再结晶开始温度以上)。增加冷轧压下量和进行成品退火,可以显著提高翅片料的抗下垂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学金相显微镜及静腐蚀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化学沉积Ni-P和Ni-W-P合金耐蚀性以及热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00℃热处理后,两种合金耐蚀性都有所下降;而经过600℃热处理,它们的耐蚀性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热处理对Fe-Mn-Al(Cr)-C合金耐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透射电镜 ,研究了Fe Mn Al(Cr) C合金经 1393K固溶处理后不同的时效状态下组织和耐磨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 6 2 3K4小时时效状态下 ,材料的耐磨性能比其它状态的都好。  相似文献   

14.
以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为材料,研究其在25、35、40C温度下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丙二醛(MDA)活性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chla随着温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chlb较稳定、因而导致chla/b的下降;35℃处理的土壤失重率最大,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强;40℃处理其次;龙眼在40℃处理条件下出现叶片失绿、反卷等不良反应,龙眼已开始受到高温危害.  相似文献   

15.
通过腐蚀重量法实验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Fe-Mn-Si-Cr形状记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并与Fe-Mn-Si形状记忆合金及18-8铬镍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作了比较。结果表明,Fe-Mn-Si-Cr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明显高于Fe-Mn-Si合金,在Fe-Mn-Si-Cr合金中随着铬含量的增加,其耐腐蚀性能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凸轮式高速形变试验机,压缩端面上带凹槽并在凹槽里充满不同软化温度的玻璃粉作润滑剂的圆柱形试件的方法,其变形温度为850—1150℃,变形速度为5—80S~(-1),变形程度为L_n(h_0/h_1)=0—0.6931。对40MnB等四个合金结构钢进行高温高速下塑性变形阻力实验研究。 本文不仅提供了40MnB变形阻力计算图表,而且对目前常用变形温度对变形阻力的影响项具有两种不同结构型式的拟合曲线采用非线性回归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拟合精度较高的变形阻力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需保护性气氛的固体粉末法对Ti6Al4V(TC4)合金表面进行稀土与硼共渗,并对硼稀土共渗TC4钛合金、单渗硼TC4钛合金及未经渗硼处理的TC4钛合金基体,分别在35%NaCl和5%H2SO4(质量分数)溶液介质中进行了腐蚀实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TC4表面渗层由TiB2和TiB组成.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外层的TiB2具有平坦的生长前沿,而内层TiB为锯齿状形貌;其中外层的TiB2内部存在少量针孔,分析认为是Ce原子与B原子共渗时产生的Kirkendall效应所致.Tafel极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在35%NaCl和5%H2SO4溶液介质中,各样品的耐蚀性大小排序为单渗硼TC4钛合金>硼稀土共渗TC4钛合金>未经渗硼处理的TC4钛合金.  相似文献   

18.
结合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分析、DSC热差分析和金相组织观察,对一种新型高强Al-Mg-Si合金挤压材的固溶与时效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得到了该合金挤压材不同时效温度下的力学性能,为工厂实际生产中热处理规程的制定以及深入研究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该挤压材过烧温度572℃,熔化温度为594℃;对其进行560℃/2h固溶处理后,以及170℃/12 h人工时效热处理,可达到最佳峰值时效效果,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可依次达到406,340 MPa和18.37%;该合金挤压材发生了充分的再结晶,致使加工硬化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9.
调整了MAEAM模型中的电子密度参数比,并以相图为基础考虑每个成分比的相结构,应用改进分析型嵌人原子方法(MAEAM)计算了TiAI合金形成热.计算结果与Miedema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的变化趋势一致.为了说明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了NiAl合金和FeAl合金形成热.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和第一性原理计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化学镀获得了混晶(非晶+微晶)和纳米晶态两种结构的Ni-Mo-P合金镀层,并对混晶态镀层进行了不同的晶化处理,得到单相和双相的纳米晶镀层各一种.通过阳极极化曲线分析了各镀层在5%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并与Ni-P镀层进行对比,发现镀态Ni-Mo-P纳米晶镀层的耐蚀性能优于镀态Ni-P纳米晶镀层,混晶镀层经退火处理后获得的两种纳米晶镀层的耐蚀性能均优于镀态混晶和纳米晶镀层,同时还发现退火处理获得的Ni-Mo-P双相(Ni+Ni3P)纳米晶镀层与退火处理后获得的Ni-Mo-P单相(Ni)纳米晶镀层的耐蚀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