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综合考虑退役铀尾矿库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模糊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引入云模型,建立了基于云模型的退役铀尾矿库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选取影响周边环境质量的12项指标,计算各指标隶属于各环境等级的云模型参数,运用正向正态云发生器生成综合云模型,结合权重,得到评价对象的综合确定度,最终根据最大确定度判定环境质量等级.实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运用云模型评价退役铀尾矿库环境质量是可行的,且计算过程简单明了、易于编程实现,为评价退役铀尾矿库环境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现行的铀矿冶设施退役治理竣工验收标准的基础之上,引入了TOPSIS方法对铀矿山进行辐射环境质量分级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论分为优、良、合格、差、极差等5级.研究结果表明,所选定的3个(1,2,3号)铀矿山和对照点评价结果分别为:优、合格、优、优.这些评价结论可以作为环保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考核或者监督铀矿山辐...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震多发且一般属于低频振动,其对铀尾矿库滩面具有影响。通过自制双向水平振动台氡析出测试装置,制作了φ100 mm×300 mm (250 mm铀尾砂加盖50 mm的红土)分层压实的铀尾矿库模拟滩面模型,分析对比了振动前后铀尾矿库滩面氡析出率变化规律。试验研究表明:在前后方向水平振动(10,20,30 Hz)条件下,滩面氡析出率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规律,左右水平振动条件下,滩面氡析出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红土覆盖层覆盖后,氡析出率有所降低。综上所述,低频振动对于铀尾矿库滩面氡析出的影响较大,试验结果可以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退役铀尾矿库周边的放射性水平,通过对地表氡析出率、γ空气吸收剂量率和丰水期、平水期以及枯水期水中镭和铀的含量进行测量,并与标准限值对比,同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数据进行污染分析。结果表明:铀尾矿库的γ辐射剂量率整体处于规定限值(69.8+174 nGy/h)之下,均值为45.6 nGy/h,所致当地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为0.09 mSv;地表氡析出率均值为0.43 Bq/(m2.s),低于规定限值的0.74 Bq/(m2.s)。说明对该铀尾矿库的空气环境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所测量的30个采水样点,丰水期、平水期以及枯水期水中镭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2~0.525 Bq/L、0.002~0.433 Bq/L和0.004~0.507 Bq/L;铀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905~78.3 μg/L、0.26~78.5 μg/L和1.04~85 μg/L。镭-226的含量未超过我国铀矿冶行业相关管理限值1.11 Bq/L,而铀的含量仅个别测点超过了50 μg/L。通过单因子指数法进行污染分析得出,无论是铀标准指数还是镭-226标准指数,平水期好于丰水期,又好于枯水期。  相似文献   

5.
针对早期退役铀尾矿库存在缺少规范的监测系统、表层治理覆土与地下尾矿埋藏情况不明的问题,采用高密度电法获取尾矿库中深部信息,绘制反演数据二维等值线图和三维等值面图,分析地下尾矿的空间分布情况和基岩位置;采用探地雷达方法探测浅地表的精细结构,根据雷达反射剖面图划分层位,分析治理覆土厚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能够有效探测尾矿库地下结构,尾矿沉降和覆土挤压引起尾矿砂水平分层较差,存在覆土薄弱区域,并可能形成潜在的渗漏通道;探地雷达可以清晰分辨深度2 m内的治理覆土分层,发现治理覆土的厚度较稳定。两种方法的探测结果可以为铀尾矿库的安全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及参数。  相似文献   

6.
基于AHP的矿山尾矿库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尾矿库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尾矿库的安全风险进行了有效的识别,在分析和归纳尾矿库的安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合理的尾矿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了各因素的权重,得到了评价矩阵并对其做了模糊化处理,建立了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用该模型对案例矿山尾矿库进行了安全评价,通过运算得到评价结果,为尾矿库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铀尾矿是铀矿水冶工艺的产物,通常存放于铀尾矿库中.铀尾矿库的放射性核素不仅有如氡及其子体以气态方式扩散进入环境,而且还能随着铀尾矿水在土壤中进行横向和纵向渗透迁移,从而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等产生严重的放射性污染.通过对尾矿库、尾矿坝下游不同深度,不同距离的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38U,232 Th,226 Ra,40K...  相似文献   

8.
核设施应急能力现代化是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键要素,自然灾害一直在威胁着核设施(铀尾矿库)的安全运行。韧性铀尾矿库能够保证其在不可抗拒外力作用时,具有自行缓解的能力,恢复其结构稳定,达到抵御极端自然灾害的功效。铀尾矿库可视化为一个由物理空间、社会时代和信息数据构成的“系统”,全面探讨了韧性铀尾矿库内涵,初步构建了铀尾矿库韧性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某铀尾矿库为例,选取三级指标地质环境条件开展了韧性铀尾矿库的构建实践。  相似文献   

9.
铜陵林冲尾矿库复垦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铜陵林冲尾矿库复垦土壤中重金属 (Cu、Pb、Zn、As)含量的分析测定的基础上 ,对该复垦土壤进行了重金属环境质量现状值的检验和计算。同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铜陵林冲尾矿库复垦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 Cu、Zn、As的污染 ,其中 Cu与 As的污染尤其严重 ,进而指出在此尾矿库复垦土壤中种植作物的生长及食用安全可能受重金属污染的直接影响 ,从而对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铀尾矿库坝体材料现场取样和室内土工试验,进行应变直剪试验,得到铀尾矿砂不同含水率下最大剪应力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非饱和铀尾矿砂的基质吸力在逐渐减小,黏聚力与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变小的变化规律。根据基质吸力对铀尾矿库坝体剪应力的变化规律,随着基质吸力的逐渐减小,剪应力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1.
新疆某地浸采铀矿山退役井场地下水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地浸采铀对地下水的污染及退役后地下水的复原是铀矿冶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本文对某退役地浸井场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系统的监测与分析.地浸生产对矿层上部和下部的含水层没有影响,各项指标处于该区地下水的本底范围内,也符合Ⅲ类地下水水质标准.地浸对采区内含矿含水层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污染组分主要有SO2_4、NO3_、H+、U、Ca、Mg、Ba、Fe、Cu、Zn、Pb、Mn、Cd、As、Ni、F等,污染物的来源包括地浸生产中加入的化学试剂和岩石、矿物中的各种常量元素、微量元素被浸出释放进入地下水中.污染范围主要分布在地浸采区内,对采区上游地下水的污染影响较小;对采区下游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较高,污染范围已达到采区下游700~1000 m.退役后天然地下水流场的恢复导致污染晕圈向井场下游迁移,但是由于岩石的“自然净化”作用导致污染物浓度随水流方向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论证在北衙灰岩地区建设尾矿库的可行性,通过对北衙地区岩溶发育规律分析,以钻探、高密度电法、EH4多种勘察手段验证,其岩溶主要受控于张性断裂,库区无张性断裂通过,库区岩溶发育一般;通过对库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分析,地下水位变动和地表雨水入渗对库区岩溶塌陷的动力作用有限,引发库区岩溶塌陷的动力可能为尾矿渣堆渣体荷载,通过对洞体稳定性计算,并运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尾矿库在堆渣荷载状态下,不会引发库区下伏岩溶塌陷.这为尾矿库的选址、设计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对在岩溶地区建设Ⅱ类场尾矿库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尾矿库排洪系统水力计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尾矿库的排洪系统具有进水口多,水流流态复杂等特点,其水流形态与常见的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过流有较大的差别.本文采用传统的水力学方法对某工程尾矿库的排洪系统的泄洪能力进行计算,确定尾矿库的水位与下泄流量关系曲线,然后根据水量平衡方程进行调洪演算,确定排洪系统所需的调洪库容和调洪水位,从而为尾矿排洪系统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尾矿坝变形趋势预测是矿山尾矿库安全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对尾矿坝变形趋势的预测,在深入分析尾矿坝变形机理并充分认识尾矿库工程系统及坝体变形数据特性的基础上,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尾矿坝的变形进行预测,并结合某金矿尾矿坝变形监测实际数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精度满足要求,灰色GM(1.1)模型用于尾矿坝变形趋势预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对铀尾矿生长的夹竹桃、狗芽根、假俭草和蕨及土壤中的U、^226R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夹竹桃、狍芽根、假检草和蕨对U、^226Ra具有一定的积累,并且植物体地上部分U、6226Ra的含量小于地下部分U、^226Ra的含量;四种植物为铀尾矿的耐性植物,可用于尾矿地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6.
某尾矿库的渗流与稳定数值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某尾矿库的渗流与稳定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在正常水位运行和洪水水位运行两种工况下库区地下渗流的分布规律、浸润线的位置和尾矿坝的安全系数,根据渗流与稳定的计算结果,对该尾矿库的安全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湖南省境内主要铀矿山的辐射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已完成退役治理的铀矿山最大公众个人剂量估算值分别为0.23 mSv/a和0.14 mSv/a,均低于国家退役治理行业标准0.25 mSv/a;未完成退役治理的铀矿山最大公众个人剂量估算值分别为0.93 mSv/a、0.61 mSv/a和0.49 mSv/a,均高于此标准值,需要尽快完成退役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湖南某大型铀矿冶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在开放体系下间歇式的半动态淋滤试验,特别考察了酸雨条件下铀尾矿库浅层土壤核素U的析出机理。通过Fick扩散理论;并运用有限元回归方法分析核素U在不同固定添加剂的固定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铀尾矿库浅层土壤在模拟酸雨条件下析出机理以表面洗脱为主导作用,使用固定添加剂后析出机理以表面溶解为主导作用。以石灰为固定添加剂,铀在第20 d后重新析出;析出液中铀含量随时间增加而不断递增,以石灰和磷酸氢二胺为组合固定添加剂;其固定效果优于石灰单独作用的固定效果;其结果表明铀的析出浓度低于尾矿库中铀浓度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了5种生长在某铀尾矿库周边的土著微生物,对比分析其在放射性环境中繁殖情况,选用OD600值较高且在振荡培养下能快速形成明显菌落的黑曲霉进行淤堵实验.以铀尾矿库周边地层中的砂土为原料构建物理模型,向砂土中均匀灌入黑曲霉孢子悬液,在营养液充足的情况下5周后砂土渗透系数降低了72%,铀酰离子的吸附率达到了89%.实验表明,在砂土介质中黑曲霉的繁殖封堵及吸附分解能够较为有效地对渗漏源进行处理.本实验为处理铀尾矿库渗漏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