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功叙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浙江嘉善人。他1926年毕业于嘉兴秀州中学,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36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学院地球物理学硕士学位。顾功叙1938年回国,在昆明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建国后,他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地质部地质矿产司副司长、地质部地球物理勘探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地质部地球物理勘探研究所所长等职,发起并创建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创办《地球物理学报》和《地震学报》并任主编,历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理事长、名誉…  相似文献   

2.
傅承义院士是我国固体地球物理科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4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他长期担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创建并主编<地球物理学报>,推动各项地球物理事业并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钱骥 《科学通报》1957,2(5):153-15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57年2月5—9日在北京联合举行。大会总结了7年来地球物理学各个方面的工作,并由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央气象局、地质部物理探矿局、石油工业部地质勘探司和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委员会介绍了工作概况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4.
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地理学会,这十一个学术团体联合发起的,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地理科学”综合化的趋势,这也是科学深化的趋势。刚才,程裕淇同志讲了,第一届讨论会是由六个学会发起的,这次是十一个,第三届不知还要多少。这一趋势在  相似文献   

5.
新的太空照片说明.小彗星还在不断地撞击地球外层空间。这些太空物体可能已给地球带来形成生命所需要的化学物质,证据是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北极卫星得到的。一个科研小组上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上报告了这一发现。依阿华大学的路易斯·福克兰是这一小组的领导人。这些太空物体大约像一座小房子那么大.在地球上空几千公里处就被毁掉,所以对地球上的人和太空宇航员均无威胁。科学家把这些物体称做“雪球”,它包含的物质主要是水,而水是生命所必须的。它还可能含有在地球上形成生命时所需的简单有机物。科学家认为,在亿万…  相似文献   

6.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成立大会11月上旬在成都举行。会议审议了筹委会工作报告,讨论了学会章程、理事会人选和学会今后活动的方针任务、活动计划。会议决定成立几何量计量与测试、温度计量与测试、时间频率计量与测试、电离辐射计量与测试、电子学计量与测试、电磁学计量与测试、基本物理常数等七个专业委员会。会议期间同时举行电磁学计量与测试技术交流会、频率稳定度测量技术讨论会和基本物理常数学术讨论会。基本物理常数学术讨论会由北京大学副校长  相似文献   

7.
2008年10月23~29日,第19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19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in the Earth,即19EMIW)在北京成功举行.它是IUGG和IAGA所属的电磁委员会(I-2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地球电磁感应研究和应用领域最高层次的专业性学术会议,自1972年始每两年一届,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举行.本届会议实现了我国几代科学家在中国举办的夙愿.会议组委会由来自中国地震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1958,3(20):609-609
按照国际地球物理年的计划,苏联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了大量的关于高空大气和宇宙空间的研究。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地球物理年专门委员会的国际会议上,参加者以很大的兴趣听取并讨论了苏联科学家的各项报告。这些报告包括有关地球卫星运行的研究,大气数据的测量——大气高层的压力、密度和温度,宇宙射线的研究,地磁场的研究,太阳微粒辐射和微流星的研究,太阳硅电池工作情况的研究,在宇宙飞行条件下动物有机体生活情况的研究,以及其  相似文献   

9.
叶明 《科学通报》1957,2(22):701-701
中国科学院、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于10月13日联合就苏联成功地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举行座谈会,到会的有天文、力学、气象、地球物理、原子核物理、电子学等方面科学家50余人。座谈会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主持。  相似文献   

10.
<正>人物档案:晁彦公,男,副主任医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兼重症医学科主任。世界重症超声联盟(WINFOCUS)国际讲师、加拿大急重症超声学会(CCUS)讲师。中国医师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心脏重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脏重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健康对外  相似文献   

11.
<正>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沉积专委会)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沉积学大会"于2017年10月28~30日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学校长陈骏院士、第十届沉积专委会副主任马永生院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刘丛强院士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大会的主题为:地球系统演化与沉积学.100余家相关单位的2146位注册代表出席本次大会,包括14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此次沉积学大会录用1762篇摘要,  相似文献   

12.
美国旧金山,在堪称地球科学“奥运会”的2001美国地球物理年会的讲台上,一位黑头发黄皮肤的青年学者,面对全球众多地质学家,沉着而流利地用英语作着一篇题为《Evidence for active strike—slip faultsin the Longmenshan,eastern margin ofTibet》(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活动走滑断裂证据)的主报告。报告结束时,台下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他合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地幔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等3个单位和学术团体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等4个单位和学术团体协办的“壳幔相互作用与岩石圈演化学术讨论会”于1997年12月4~6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召开.这是继1989年举行“中国上地幔特征与动力学讨论会”以来,我国深部物质研究领域的又一次学术盛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地质矿产部,核工业总公司,大专院校等系统的20余个单位100多位专家学者到会.会议总共收录论文摘要56篇,安排大会报告28篇.这些报告及论文所涉及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我…  相似文献   

14.
黄震 ,男 ,1 960年 8月出生 ,浙江宁波人 ,1 98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 ,获学士学位 ;1 98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历任动力机械工程系讲师、副教授、系副主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期间曾赴日本群马大学做博士后和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做合作研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全国多份一级专业刊物、学报的编委  相似文献   

15.
吴明红 ,女 ,1968年3月生 ,中共党员 ,博士、教授 ,材料学博士生导师 ,上海大学国家211重点学科环境工程学科带头人。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 ,上海市射线应用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妇委会副主任 ,并兼任中国核物理学会、中国核学会粒子加速器学会理事 ,上海市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会委员、中国辐射加工行业协会理事。2003年入选上海科技启明星计划。一开始想采访吴明红 ,是因为作为2003年入选启明星计划的她还有着一个引人注目的头衔———上海市射线应用所所长。凭着我的职业感觉 ,一个年方30多岁的女性能出任一个市级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朱崗崑 《科学通报》1956,1(12):62-62
国际科學界商定从1957年7月1日到1958年12月底是国际地球物理年。在这18个月內,各国的科學家們將根据共同商定的統一的計划和要求,在全球各地广泛进行各种地球物理观測工作。我国已决定参加这个国际科学合作活动,并且在去年組成了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委員会来領导这項工作。  相似文献   

17.
山西国际量子物理前沿课题研讨会(ISATQP)于1992年6月11日~16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和五台山召开。会议由山西大学主办,并得到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科协,山西省教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以及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亚太地区物理学会(AAPPS)等各方面的资助。与会中外学者120余名,其中40位代表在大会作了邀请报告。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是这次研讨会组织委员会的名誉主席,并在开幕式上作了“对称性和物理学”的特邀报告。  相似文献   

18.
简讯     
上海市物理学会举办的“科学之夏”报告会于每年夏季在上海举行.“科学之夏”学术活动周邀请国内物理学各分支学科的专家进行讲学和报告,及时而系统地向广大物理学工作者介绍各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郑洪波 《科学通报》2002,47(16):1280-1280
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于2002年6月26~28日联合举办了“亚洲构造:从大陆到边缘海到岛弧”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将亚洲和西太平洋作为一个统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探讨其中具有全球意义的重要地质作用和事件,尤其是构造作用与全球变化的关系.会议特邀15位国内和15位国外知名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家做主题报告,会议代表针对主题进行分组发言和交流汪品先院士的报告“中国深海研究的未来趋势”详细介绍了中国南海大洋钻探的成果,从瞄准科学目标和国家目标的视角,展望21世纪中国的海洋科学,尤其是深海研究的战略走向.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丁仲礼研究员介绍了中国在过去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加洲大学的尹安教授、Woods Hole海洋研究所的林间博士、Michigan大学的张有学教授、Ehime大学的赵大鹏教授等15位IPACES成员分别就亚洲构造、太平洋边缘海的地质  相似文献   

20.
崔红  魏建晶 《科学通报》2021,66(4):396-398
郑永飞,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化学学会/欧洲地球化学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2003~2013年担任《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2013年起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主编.他积极倡导编委责任制,并以身作则将“科学家办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