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和谐伦理:和谐发展的伦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和谐发展,就是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向度的发展模式。和谐发展的伦理学基础理应是和谐伦理。和谐伦理,就是调节自我、人我、物我之间的道德规范。“三和”——心和、人和、天和,是和谐伦理的终极指向。心和指自我身心的和谐,是和谐发展的微观伦理基础;人和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发展的中观伦理基础;天和指人与自然界万有存在之间的和谐,是和谐发展的宏观伦理基础。实现了“三和”,方能求得人类需要和非人类需要的和谐,达致“保合太和”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工程伦理学作为技术伦理和职业伦理的一个分支学科,聚焦于研究以一定方法开发技术的某些人员如工程师,而不是研究程序、产品或系统的开发。对于技术研究者来说,尝试通过职业伦理、特别是工程伦理提供的资源来研究技术不仅是有趣的、而且是有帮助的。文章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对职业概念进行一个系统概述;2)评论技术伦理与职业的关系;3)具体分析通过职业棱镜研究技术的优势;以及4)作为一个研究者,如何使用职业作为棱镜研究技术以及它的伦理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职业共同体出发的工程师职业伦理是欧美开展工程伦理研究的主要进路,从工程活动共同体介入的广义的共同体伦理则是国内工程伦理研究的新形态。在工程活动共同体层面,工程伦理学存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工程伦理的微观层次所聚焦的工程活动中的伦理问题,集中反映了其作为实践伦理的本质。立足当代中国工程实践,从工程活动中的"工人"入手,分析他们的工作关系和生活关系,是工程伦理微观向度研究的重要内容。据此分析当前工程实践中"工匠精神"的阙如与重构,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工程伦理研究进路及范式。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工程伦理》是国际上专门研究科学技术伦理的权威期刊,在科学技术哲学和伦理学领域均有很强的影响力.本文对该杂志近二十年(1999-2018年)的文章摘要进行文本挖掘,探索了词频特点、主题词聚类和词汇时间演变趋势,结果发现责任伦理在科学技术伦理研究中地位突显,具体科学技术伦理问题被不断重视,研究热点从医学伦理向研究伦...  相似文献   

5.
发展伦理学: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根本缺陷,就是只关注社会“如何发展”而不关心”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好发展”的问题,它只是关于社会发展的“, 而缺少对社会发展的哲学反思,价值评价与伦理的约束和规范。生态伦理学由于它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也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理论的伦理的基础。发展伦理学正是适应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理论的需要提出来的,它集中解决的社会发展的价值评价和伦理规范的问题,因而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的,伦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人道主义的发展伦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伦理学的伦理关怀仅限于人,自然则成了与人无关的、被征服和改造的对象.鉴于传统伦理学的片面的人类中心主义态度,生态伦理学把伦理对象指向自然的同时,又忽略了伦理的主体根据--人,不仅背离了人道主义,而且在逻辑上不能自洽.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伦理能够取代生态伦理学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伦理思想的观点、性质及其与生态伦理学各学派之间的理论关系,说明试图以“可持续发展伦理”统一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或者取代生态伦理学的主张是没有理论根据的,也是缺乏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伦理与科学——兼评张华夏的《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张华夏教授先建立后放弃的系统功利主义的伦理体系给以详细介绍和高度评价,并对张教授放弃此系统的理由即在现代生命伦理学和生态伦理学等领域中所遇到的“反例”给以消解;进而阐明仁爱、正义和功利等重要伦理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最后表明,系统功利主义的伦理体系与爱因斯坦的准公理化的伦理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即它们都是不同于科学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于科学的现代伦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道德难题与程序正义》一书于201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版,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曹刚博士。全书共分八章,关涉的问题有:应用伦理学的定位及主要研究对象,道德推理方法,伦理委员会,程序正义。所有这些问题都与一个关键词有关,即道德难题。该著作思路清晰缜密,问题环环相扣。作者认为,应用伦理学意味着伦理学。理由是:应用伦理学既包含规范伦理学的内容,也涵盖元伦理  相似文献   

10.
工程伦理教育成为美国工程师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提升的重要方式。工程伦理教学内容彰显自然和人类价值,融合伦理学与工程学等专业;工程伦理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案例法,推进多元合作式教学;工程伦理教学效果评估采用课前和课后、定性和定量、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等方法。工程伦理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评价的相互影响与协作的教学模式,推进工程伦理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动工程职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以往社会学中关于转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意愿的研究上,缺乏公众对转基因技术伦理问题的认知调查;而关于技术伦理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科技哲学层面上的探讨,缺乏针对具体问题的实证性调查研究。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文使用社会调查方法调查了公众对于转基因玉米的技术伦理问题的认知情况,并给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结论从理论上丰富了社会学和技术伦理学的相关研究内涵;为技术伦理学中的技术伦理问题的概念做了进一步的界定;同时也为社会学和技术伦理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传统核伦理学伴随着核武器产生而出现,重点是研究核威慑战略理论的伦理问题.随着民用核实践活动的蓬勃发展以及核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现代核伦理的研究重点转向了核安全伦理问题.核伦理学研究虽然出现过两次"浪潮",但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已远远落后于核实践的现实需要.随着人类核实践活动的蓬勃发展,核伦理问题倍受关注,亟待研究.未来核伦理研究将在核实践的正当性、安全性、公平性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双刃剑"片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双刃剑”这一古老的称谓,是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影响的精辟概括,也生动地表述其既是造福人类的“天使”,又是威胁人类的“魔鬼”的双重角色。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理论界关于科学、技术、伦理之间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热浪叠起,对科学技术与“双刃剑”的评说颇多,集中起来不外乎三种:科学技术总体是双刃剑;科学不是双刃剑,技术是双刃剑;科学与技术分别是双刃剑……这些研究对科技伦理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伦理学科的指导、监控功能,建立有效的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监控机制,规范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  相似文献   

14.
工程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工程师的伦理责任问题。本文探讨和分析了工程师伦理责任缺失的认识论根源。长期以来,工程师把自己的职业工作看作是自然科学的应用,把工程技术理解为是达到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并且认为工程技术本身及发展是完全自主性的。这种片面的认识论观念是导致工程师主观上伦理责任缺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发展伦理学中伦理主体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伦理学与传统伦理学的根本差别在于:发展伦理学在历时性时间视野中把后代人拓展为伦理主体.一种把后代人拓展为伦理主体的发展伦理学原理应该视"历时性时间视野"为第一条件,而"人是有理性存在者"为其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应用伦理学:伦理致思范式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伦理学决非是所谓伦理学原理在具体生活领域中的应用,也不只是词语的改变,毋宁说它是伦理学面对市场社会建立以来出现的诸多伦理难题和伦理困境所完成的人类伦理致思范式的一次总体性和根本性的转换。领域不同,利益主体及其关系相异,伦理规则就不同,试图找到一种适合于一切领域的所谓的基本原理已不再可能。领域化、问题意识与问题研究、追寻意义、辩护与批判是应用伦理学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从工程的自然属性谈工程师的环境伦理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程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能力越来越巨大、后果越来越危险,工程师需要发展一种新的责任意识,即环境伦理责任。环境伦理学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为工程师负有环境伦理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则从工程的自然属性的三个维度:工程的物质性、工程的合自然规律性及工程回归自然的必然性,进一步确证了工程师对环境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8.
德国是较早开展纳米伦理学研究的国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德国的纳米伦理学研究在该领域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在理论层面,德国纳米伦理学研究注重对纳米伦理学的哲学反思,如对纳米技术技科学特征的分析;在实践层面,则包括对纳米技术的评估和如何应对纳米伦理问题的思考,如纳米技术的远景评估、纳米技术智慧伦理的应对策略;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提出了"探索性的纳米技术哲学"的研究路径,并试图从文化多样性的视角去理解纳米伦理问题。德国纳米伦理学研究立足本国特点,旨在为纳米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和负责任的创新提供理论上的反思和政策上的建议,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对当前我国的纳米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公共政策的科技研究伦理研究,对于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反思科技研究伦理政策的认识论基础、伦理学基础和公共管理学基础,深入认识和理解科技研究伦理政策的实践特征,使科技研究伦理政策切实成为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生命伦理学视野中的德性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健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4):17-20,25
德性伦理作为一种古老的伦理学传统,曾在古代医德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代以来,随着医学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规则伦理逐渐走向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前台,德性传统受到冷落。然而,规则伦理在现代生物医疗科技实践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从而使得人们重提德性伦理学,在现代生命伦理学领域出现了德性伦理的回归。本文认为,德性伦理与规则伦理具有互补性,在生命伦理学领域,人们应重新估价德性传统的价值,积极探索一条德性伦理与规则伦理有机融合的生命伦理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