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2010—2016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并分为东部、中部、西部,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三类创新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投入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人力资本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而且高等院校人员投入对创新绩效影响较大,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发挥的创新效果较好。从短期来看,引进研发人员对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产出影响较大,但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创新主体参与创新活动的绩效差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2.
石涛 《创新科技》2019,19(1):69-75
基于河南省18个省辖市2014年、2017年的截面数据,本文利用GWR模型分析了财政科技投入、经济发展水平、研发人才、信息化水平对河南省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创新产出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关系,地理空间上的聚集效应及创新产出规模上移明显。财政科技投入、经济发展水平、研发人才均对河南省创新产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化水平产生负向影响,四者影响的空间差异较为明显;时间上,财政科技投入、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的影响在提高,研发人才要素的影响有所减弱。为此,需要继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人才"引智"以及信息化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河南省创新产出水平,驱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Moran’s I指数对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创新产出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索不同因素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特征,江苏、浙江、上海3个省级行政区已成为典型的区域创新“热点”,并对周边区域形成辐射效应;R&D人员全时当量、R&D投入强度、每十万人中高校在校人数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在不同区域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财政补贴是推动企业创新、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最直接的工具,研究选取2016—2020年江苏省内获取财政补贴支持的263家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财政补贴、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的创新产出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研发投入在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空间Moran指数和Moran散点图以及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对2010—2014年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创新产出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创新产出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通过对创新产出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投入以及研发资本存量是形成创新产出空间效应的主要因素;此外,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创新产出存在显著的负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省69个县级行政区作为基本研究单元,以发明专利授权数和新产品产值作为衡量创新产出的评价指标,运用空间自相关、NICH指数、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浙江省2007年—2019年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7年—2019年,浙江省创新产出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创新产出区的分布与浙江省大湾区“一环、一带、一通道”的总体格局基本吻合;浙江省各县域创新产出存在高值集聚和低值集聚现象,杭州市区及其周围县区、宁波市区及其周围县区以及绍兴市区为热点区域,冷点区域集中分布在浙西南与浙西的山地丘陵地带;由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发现,技术溢出和空间区位对浙江省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升级、政府政策和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呈现正负差异性,而经济基础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总体呈负向关系,仅在极少数县域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提升产业质量,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体现。本文以河南为例,从空间、行业和主体三个角度,利用统计数据,数量分析,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分布和配置情况,对进一步科学配置研发经费,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有重要价值。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在空间和行业间的差距明显,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8.
孙毅  周满  郭琨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7):736-745
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升级的战略重点之一,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政策补贴也成为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然而鲜有研究对于该行业政府补贴的作用效果进行研究。本研究利用人工智能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微观数据,以人工智能公司创新投入为中介,分析了政府补贴对其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政府研发补贴促进了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的创新产出;同时,政府补贴与人工智能公司的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更重要的是,企业创新投入在政府补贴对创新产出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政府补贴对于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中约有31.32%的效应通过企业创新投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200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试图厘清政府研发资助与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复杂关系,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分行业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资助对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在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随着政府研发资助强度的增加,政府研发资助的激励效应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在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中,政府研发资助对创新产出具有不显著的挤出效应,且不存在门槛效应;但无论是哪个行业,企业自有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发强度一直是衡量企业研发水平的重要指标。但近年来我国企业“重投入而轻产出”的现象十分严重,现有理论方法对企业开展精准而全面的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评估尚有不足。如何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是提升企业创新效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助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关键。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研发投入产出效率的分析:首先,对研发和创新的关系进行系统性梳理,为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根据企业多维度、多样化的评估需求,分层构建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阐述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评估模型的评估方法、优劣势以及我国企业的适用场景,为企业提升研发水平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绩效测度指标,运用灰色关联(GR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指标统计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表明:长三角科技投入对产出具有正向推进作用,绩效强度中等偏下且存在差异性,RD人员对科技创新产出的绩效高于研发经费,政府资金绩效低于企业资金。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接全球创新发展战略,强化区域创新协同发展,优化创新投入机制体制,推进创新绩效评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资源是区域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局和局部自相关等方法,重点分析了2000—2018年长三角区域研发经费、研发人员、企业等科技创新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动态演变特征,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科技创新资源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总体较为丰富,大致呈现出合肥-南京-苏州-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构成的Z形空间格局,空间差异在2000—2018年呈现出不断缩小的态势,科技创新资源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科技创新资源空间分布的越来越均衡,区域创新能力也相应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体系建设1、进一步明确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研发和成果应用转化的主体,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政府设立的科技计划项目80%应由企业牵头承担。建立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激励机制,对企业年度研发资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5%且金额达到200万元以上的,除享受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外,政府按其投入资金的10%给予奖励。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要更多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与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动较为活跃,企业家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费用支出稳步增长,企业创新产出效果显著,企业研发主体地位明显,企业创新取得了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Moran I指数检验发现,长三角区域专利授权量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以专利授权量为创新产出,以R&D资本存量为R&D经费投入,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人员投入,分别采用经典OLS模型、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长三角创新生产活动进行实证。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各城市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用传统的OLS模型进行实证是有偏颇的,应采用SEM模型对长三角区域创新活动进行解释。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实现长三角区域创新资源共享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0—2017年数据,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及随机效应模型,以甘肃为例对西北地区创新产出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创新产出差距总体上不断缩小,区域内差距对于总体差距的贡献率高于区域间差距,但区域间差距存在上升趋势,大兰州经济区内差距高于河西走廊经济区及陇东南经济区;人才投入、通讯基础设施水平、政府行为及经济基础均对创新产出产生显著正效应,研发投入与金融发展水平未产生明显影响。基于上述结论,从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采取37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回归模型和路径分析模型实证评估分析可知,政府创新政策对于企业创新行为和绩效均具有积极正向促进作用。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为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应进一步加大政府创新政策整体力度,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统计数据对安徽省研发投入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省内各市、中部地区和长三角区域研发投入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差距,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从协调区域平衡发展、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及夯实研发经费统计基础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安徽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创新"结构-投入-绩效"的基础性SIP评价框架,从规模以上和大型工业企业两个层面,评价研究发现,内蒙古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形成且近年来有滑坡迹象,特别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与人员引进培养有待强化,专利申请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创新效率有待显著提升。对此,提出健全鼓励企业主体的创新投入制度等若干关键措施,以改革制约内蒙古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创新体系中政府科技投入效益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区域创新体系(RIS)方面的研究很受关注,政府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四大主体之一,通过制订创新政策和科技经费投入影响区域的创新能力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通过"索洛余值法",对我国31个省份1998~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和测算,得出我国各省政府科技投入的产出弹性和经济贡献率,并进行横向比较,为政府的科技经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