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Salter髂骨旋转截骨术治疗学龄前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近年来施行Salter截骨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1例学龄前患儿的护理作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病例经有效的手术治疗及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患儿髋关节功能得以恢复,无关节粘连、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高质量的护理以及术后早期合理的康复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一种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新术式,为解决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头臼不称、即股骨头大、髋臼小,用其他术式无法覆盖包容股骨头的问题.方法:骨盆内移截骨加植骨造盖及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术治疗头臼不称的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结果:本组15例,据周永德评定标准,除有2例髋关节屈曲活动受限、1例轻度股骨头坏死外,其余均为优良,无一例半脱位及全脱位.结论: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头臼不称、头大臼小、真假臼相连者可以推广应用骨盆内移加植骨造盖术,其优点在于单纯骨盆内移术所不能解决的真臼边缘与近端不能很好衔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00年6月~2006年3月,对24例(30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6例,单侧18例。年龄45~67岁。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疗效评价根据Harris评分而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5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2±8.7)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0.5±7.4)分,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7.6714(P〈0.05),其中评定为优13髋、良14髋、可2髋、差1髋,术后优良率达90.00%。术后髋关节脱位1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9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特点,分析讨论其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对5~9.5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6例(20髋)采取以造盖术为主的联合术式治疗.结果:随访1年,X线检查髋臼指数平均校正10°,股骨头与髋臼同心情况明显改善,无一例再脱位.结论:造盖术为主的联合术式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关节翻修术(Revision)是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派生出的新手术,它源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因第一次手术后出现解剖和组织学的改变,因此关节翻修术的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有时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自1994年5月以来对9例10个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进行了翻修手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9例10髋。男6例,女3例。年龄37~66岁,平均56岁。第一次手术至翻修时间最长10年5个月,最短2年3个月,平均6年5个月。首次手术原因:类风湿关节炎1例2骸,股骨头坏死5例… 相似文献
7.
8.
数值分析已应用于髋臼周围截骨术的模拟中,以 模拟增生性髋关节接触应力集中的改善。由于很难从CT或MRI图像中分割软骨层,因此假定髋关节模型为简单的完美球窝形关节。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数值模拟接触分析来阐明球面软骨层建模方法,模拟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动步态的软骨层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并通过旋转截骨段模拟髋臼周围截骨术。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球面软骨层模型中观察到相对连续的接触压力分布和较低的峰值接触压力,球面软骨层建模方法能合理的反映软骨层接触压力。髋臼周围截骨术后能明显的改善软骨层接触压力分布,从而为髋臼周围截骨术提供生物力学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胫骨近端联合截骨术(CPTO)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案,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CPTO治疗中两种常用的内固定钢板系统对其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建立胫骨近端联合截骨术植入Tomofix和Tomofix亚洲型内固定钢板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分析膝关节的刚度和楔形位移,以及植入器械的应力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CPTO手术中使用Tomofix亚洲型内固定系统相比使用Tomofix内固定系统的膝关节刚度增加了23.8%,平均楔形位移降低了85.5%,骨骼平均应力降低了36.5%,钢板和螺钉的最大应力分别增加了16.6%和4.6%。因此,在CPTO手术中使用Tomofix亚洲型内固定系统能较有效地提高膝关节结构的稳定性,减小楔形微动,为骨愈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在内固定系统的高强度支撑下骨骼应力降低较明显,有引发应力遮挡效应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观察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对照组患者,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4个月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失血量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提高髋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徐丽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05-207
目的探讨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对照200例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与同期200例传统剖宫产术的多项指标.结果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所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胎儿娩出时间短,术后排气快,术后切口疼痛轻,切口愈合良好,住院天数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以替代传统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2.
根管治疗术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8(12):62-64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临床施行根管治疗术的316例患者观察治疗反应情况,分析治疗反应因素.结果:本研究所涉及的病种、根管预备时的操作以及根管充填后的类型,对根管治疗术发生反应有关系.结论:认真领会根管治疗术原理,熟练掌握其技术要领,如应用无菌操作技术,准确测量根管长度,避免器械超出根尖孔和根管超填等,可以减少和预防治疗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STC)治疗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TMIH)的手术疗效。将庆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按不同术式分为STC组(接受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和常规组(接受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意识障碍恢复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的上下肢功能,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情况,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经手术治疗后2周两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GCS评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肢体功能相关评分(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和Fugl-Meyer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STC组肢体功能相关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OS评分均明显升高,STC组GO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TMIH能... 相似文献
14.
《甘肃科技》2019,(20)
探讨改良去骨板减压术治疗颞枕部重度颅脑损伤的作用。回顾性分析58例颞枕部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颞枕部重度以上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改良去骨板减压术,27例重度以上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传统去骨板减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标准判断,治疗后3个月采取改良去骨板减压组恢复良好率[71.0%(22/31)]明显高于采用传统去骨瓣组[48.2%(13/27)](P0.01);病死率[12.9%(4/31)]明显低于采用传统去骨瓣治疗组[22.2%(6/27)](P0.05);致残率[16.1%(5/31)]明显低于采用传统去骨瓣治疗组[29.6%(8/2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去骨瓣开颅术,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颅内压,并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