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实现生物教学审美化,在教学内容上,要揭示生物科学的知识美,展示生物科学发展历程中的智慧美和品格美;在教学过程中,要追求教与学双方的创造美和秩序美;在教学方法上,要营造情趣美和情境美.  相似文献   

2.
全文力图从诗人对社会、人生之美与艺术创作之美的审美追求中,揭示其潜在的丰富的审美意识。诗人对社会的审美理想是:端拱为尊,无为而治;政治清明,勤政于民;宽猛相济,人际和睦;风俗淳古,社会安定。希冀实现“事君”“荣亲”的美愿,保持独立自由的人格美,追求醉失天地的美感,即构成诗人对理想人生的审美追求。谪仙心目中的艺术创作之美,则主要表现为:清真自然之美;风清骨峻之美;壮柔兼具之美;言外蕴情之美。  相似文献   

3.
《老子》一书,不仅充满朴素的辩证法,而且也有许多审美心理描述,对我国古典美学有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作为“天下根”的“道”的特征是“大美”;大美是一种“微妙玄通”的含蓄美;大美是“清静以为天下正”的阴柔美;大美是“复归于婴儿”的童贞美;大美是“见素抱朴”的自然美。老子的美学思想不是支光片羽,而一个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化学科学中的形象美、感性美是生动的、直观的、显性的;而化学理论、化学概念、化学定理等呈现出的抽象美、概括美、简约美是隐性的,往往被人们忽视.利用隐性课程进行化学审美教育,就是要深化形象美、抽象美--提高显性美对学生的感染力;挖掘理性美、抽象美--发挥隐性美对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美学特色,依托中西美学理论就该小说中的悲剧美进行了分析。爱米丽的受难透出深深的悲怨之美;她的抗争给她的人生平添了一层悲壮之美;悲剧的原动力与社会根源给读者以悲悯之美;悲剧的精神超越却显露出悲喜之美。爱米丽的爱情悲剧美是一种韵味悠长的美。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美学特色,依托中西美学理论就该小说中的悲剧美进行了分析.爱米丽的受难透出深深的悲怨之美;她的抗争给她的人生平添了一层悲壮之美;悲剧的原动力与社会根源给读者以悲悯之美;悲剧的精神超越却显露出悲喜之美.爱米丽的爱情悲剧美是一种韵味悠长的美.  相似文献   

7.
<正> 自人类从自然界中独立出来的那刻起,人们便开始了对美的追求,有了关于美的话题。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人们给美以各种各样的界定:如,美是生活、美是典型、美是距离、美是关系等等。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提倡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面对大自然,人们又赞扬山  相似文献   

8.
与男性相比,女性爱美、求美的欲望更强烈。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通过《简·爱》,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上述心理、行为进行了深入思考,当然也形象地表现了作家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即人之美是美在心灵、美在纯朴、美在自然和美在气质等。  相似文献   

9.
<正>何谓"美",它是通过艺术的美化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同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的东西总能让人赏心悦目,爱美,求美,也是儿童的基本心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欣赏美,享受美,于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促使儿童对小学的英语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  相似文献   

10.
汉诗之美,离不开诗歌的语言之美;英诗之美,也离不开诗歌的语言之美.同样道理,汉诗英译之美,也多在于译诗的语言之美.因此,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应将汉诗的语言之美,转变为英诗的语言之美.诗歌的语言之美,主要包括典雅之美、通俗之美、简隽之美、借鉴之美、和谐之美、精当之美等.  相似文献   

11.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为: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自然景观美与人文景观美相互融合.旅游景观审美要素包括:感觉力、想象力、理解力、情绪力和情感力.在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和审美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黄山峰石地貌景观、云霞气象景观、溪泉潭瀑流水景观、生物观赏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欣赏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汉英科技翻译就是译者通过其审美意识,将汉语科技文本转化为科技英语文本的审美活动.汉英科技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四种语言转换:词类的转换--自然流畅美;人称、语态的转换--客观真实美;句法的转换--简洁精炼美;篇章结构的转换--严谨逻辑美.  相似文献   

13.
外刊概要     
<正>美军基地消失之日石破茂(日本众议院议员,前防卫大臣)因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日美同盟的前景令人担忧。长久以来日本得益于日美同盟,美国在日本保留军事基地符合日美两国利益。驻日美军基地问题的症结在于日美同盟的不对称性。《日美安保条约》规定:日本遭到攻击时,美国必须保卫日本;美国遭到攻击时,日本不承担保卫美国的义务,日本所担负的义务是为  相似文献   

14.
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课文感受美、欣赏美;从课文出发,让学生受启发、得体验;走出教材,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美育;燃烧激情,激发学生创造生活美。  相似文献   

15.
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古诗《饮酒(五)》和其英译诗的美学共性和个性比较,探析原诗和英译诗中的美学思想1.质朴清逸美;2.禅境哲理美;3.空灵充实美。  相似文献   

17.
<正>巴西的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给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震撼,少有的、对比强烈的、截然相反的两种震撼。首先是它的美,美得让人震撼……里约的美,不是一般的美,一处的美,修饰出来的美,而是天造的美,处处的美,融合于天地的美。你看那山水,像上帝随意扔出来的,自然的让人叫绝,和谐的令人称道,美的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18.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欣赏、感受数学美.数学教育的现实却反映出学生并不能够真正地感受数学的美,在他们眼中"数学是枯燥、乏味、无休止地计算的一门学科".在具体数学教育实践中可通过美观、美好、美妙、完美4个层次去感受、欣赏数学美;从数学美的三大特征:简洁性、和谐性和奇异性去发现、体会数学美;以2种观念:唯物观和辩证观去理解、探索数学美;以求真原则去学习、追求数学美.  相似文献   

19.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龙猫》是一部寄寓他生态理想的杰作。整部影片洋溢着温馨的和谐整生之美,这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整生之美;二是人与人的和谐整生之美;三是人与自身的和谐整生之美。  相似文献   

20.
王松俊 《创新科技》2007,(10):36-37
<正>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需要"真、善、美",即科学之真、宗教之善、艺术之美。诚然,上述真善美之分很是粗糙。科学亦真亦善亦美,宗教亦善亦美似亦真,艺术可美可善亦可真。科学知识之客观规律、符号数字等概念抽象,对于科学家面言,也不乏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