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日战争初期,南京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创办的《蒙藏旬刊》在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该刊创办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蒙藏边疆危机严峻之时。《蒙藏旬刊》积极向蒙藏地区人民揭示中华民族正面临生死存亡危机,宣扬“五族一家、公忠爱国、复兴中华民族、安危与共、精诚团结、救国自强、开发西北、巩固边陲”等理念。尽管《蒙藏旬刊》所宣扬的“五族共和”具有历史局限性,但该刊高举“中华民族”大旗,号召蒙藏人民团结御侮,捍卫国家主权,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史上,仍有其重要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朱凌洁 《中国西部科技》2007,(6):104-104,107
因素分析法产生于二十世纪上半叶,以萨德勒1900年发表的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为其开端的标志,因素分析法的产生,标志着比较教育进入了“因素分析时代”。本文试从因素分析法的产生背景、构成要素、功能和价值方面论述此方法。  相似文献   

3.
蒙藏委员会承接北洋政府的蒙藏局、蒙藏院,是南京国民政府治理蒙藏的中央机构。其存在的二十余年,正是内乱频仍、列强窥伺、边疆危机严重的时期,蒙藏委员会成立之后,调查边情、服务决策,宣慰致祭、沟通中央地方,处理蒙藏重要事务,团结地方政教人士,促进蒙藏教事业,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边政公论》是蒙藏委员会主办的刊物之一,主要关注边疆和民族问题,对边疆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也有相应的介绍,为全面了解边疆社会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为解决边疆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文章从《边政公论》所介绍的丰富多彩的康藏文化习俗中,节选"喇嘛制度"、"饮茶风尚"、"藏戏和民歌"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灿明珠.如何保护、发展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使之为广大藏区人民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是藏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以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为切入点,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地处祖国的北部边疆,是全国荒漠化土地分布最集中和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对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为更好的对内蒙古地区荒漠化防治成果有一整体把握,本文从荒漠化的成因、现状及防治对策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概况进行一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7.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中国东北边疆内忧与外患并存。近百年来,中外学者对于此段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学术成果。但研究国民抗战、重要人物的较多,对当时在维护地方治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地方官吏研究却较少,而《庚辛奉天书简集》恰恰从一个崭新的视角研究了这个问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从写作背景、成书经过、史料价值等角度,对这一史料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四川藏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但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四川藏区男女两性的受教育权的实现是不平衡的,且差异还十分显著,四川藏区妇女教育的低水平不仅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藏区整个教育的发展,而且还进一步影响了藏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藏区妇女受教育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四川藏区妇女受教育权现状的客观分析,提出了维护藏区妇女受教育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藏学是指专门研究藏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一门学科,它具有单一民族的综合性学科特点。藏学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传统藏学学科体系和现代藏学学科体系。传统藏学学科只限于“大小五明”、地理、历史和传记等范畴,而现代藏学已形成了多学科、深层次、广领域的世界性学科。近30年来,藏学学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形成自己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但是,藏学作为一门学科,尚待建立合理的学科体系、科学的理论定式、统一的分类界限和规范的名称术语。  相似文献   

10.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西藏大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肩负着继承和弘扬藏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任务,在培养藏语文教学和研究的现代人才、建立西藏传统学科教学研究体系、抢救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拓藏学研究的新领域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西藏大学在藏学研究领域所取得成果,成为我党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藏族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传统学科领域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提高藏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生动实例。  相似文献   

11.
宋代(10世纪中叶至13世纪中期)是藏传佛教各教派创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活动,因恰逢佛教在雪域复兴的黄金时期,从而得到了很大的推动,也因此迎来了西藏艺术史上最为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瑰丽时期。而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艺术范式、艺术理念、艺术精神,更对后来的藏传佛教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宋代西藏美术的许多特点对后来的西藏艺术有直接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笔者就西藏教育现状、教育特殊性、教育手段与教育模式等方面采访了马戎教授。马戎教授认为,西藏的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始于上世纪50年代。目前西藏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他建议今后藏族知识分子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不宜集中在民族院校进行,而应安排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以及沿海地区的知名高校;西藏要加强双语教育,西藏的少数民族要学习汉语,同时在西藏工作和生活的汉族干部和学生也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在教育和就业模式上,认为内地西藏班的建设和目前政策性安置藏族大学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藏区(以阿坝师专藏文数理系为例)与汉区(以四川师范学院数学系为例)数学教育专业(三年制专科)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对藏区高师藏文数学教育专业(三年制专科)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面向21世纪的藏区高师教学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江南市镇分布演变的驱动力并展现其时空演变过程,分别以1736—1850年和1851—1949年的市镇数量为因变量,以其所对应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河流密度和海拔中位数为自变量,建立了江南市镇数量演变的时空模型(GWR模型);再将市镇核密度图和产业区图进行叠加,以观察产业因素对市镇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736—1850年,江南地区市镇分布存在空间集聚性;1851—1949年,集聚性有所降低. (2)江南人口增长较为稳定地驱动全局市镇数量增长. (3)1736—1850年,河流密度显著地驱动了江南东部地区的市镇增长. (4)1851—1949年, 江南东部部分地区河流密度与本地市镇数量增长之间转为负相关关系. (5)1851—1949年,环太湖地区及江南西北地区的河流密度显著地驱动市镇数量增长. (6)未能纳入GWR模型分析的区域中所出现的市镇数量爆发性增长现象与当地植棉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藏汉双语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技术发展问题是当前青海藏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将有力地推动青海藏区的教育发展.本文从政策基础、现实意义等方面对青海藏区的教育技术发展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是中国文化教育由传统走向近代化的导引者。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中,既反对盲目排外,也反对全盘西化,提出“融汇中西”、建设中国新文化的中西文化观,体现了一代文化大师特有的博大胸怀;他在主持全国教育工作特别是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力 排顽固,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将西方近代教育理念成功引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内。蔡元培“以一身兼东西文化之长”,其“迹近完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尤足令后世敬仰。他留下的大量著述,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地整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元素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元素曾在国产动画片中运用较多,之后,随着国外动画长驱直入,新一代动画人似乎逐渐远离了"中国学派",而2011年的国产动画片《兔侠传奇》在实现中国元素动画表达的同时,也十分清晰地彰显了北京独特的地域文化,展示出较为别致的"京味元素"。该片在主题意旨、题材故事、人物造型、民间造型、空间造型以及声音造型等方面都含有一定的京味特征,使其在文化传播的同时也塑造和传播了北京形象。  相似文献   

18.
近百年来,中国对萧伯纳的接受和研究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在1949年之前的近30年间,萧伯纳被赋予了多重身份。新文化运动时期,萧伯纳作为具有批判意识的思想家和社会问题剧作家被介绍到中国,曾经对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和话剧发展产生过显著的影响;1933年的萧伯纳访华事件在知识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发了译介和研究萧伯纳的热潮,他又被冠以政治评论家、社会主义者、预言家、幽默家等多个头衔。模糊的身份定位从客观上影响了中国戏剧界对萧伯纳戏剧艺术的学习和借鉴。文章梳理了1949年之前中国知识界对萧伯纳的译介和研究情况,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新教是16世纪初期在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派别,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其创始人是德国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19世纪初期基督教新新教传教士开始到中国传教,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新教传教士凭借着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纷纷进入我国内地传教。1861年,亲行政雒魏林在伦敦布道会的派遣下,首先来到北京创了传教事业。从此,基督教新教在北京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20.
WTO框架下北京现代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北京现代农业基本条件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加入WTO后对北京农业的自然的有利于与不利影响,北京现代农业应当坚持的发展策略包括采取“绿箱”政策,以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坚持科技创新、规模经营和调整结构相结合,加快京郊农业信息化和乡镇企业发展,并大力开发名优农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