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九枝社柳编产品陈列馆里,方的、圆的、长的、扁的、不规则的,各色柳编制品应有尽有。产品主要分为笸箩、日常生活用品和手工艺品等多个系列。笸箩系列有长笸箩、圆笸箩、斗笸箩等;栲栳系列有水栲栳、茅栲栳、粮栲栳等;日常生活用品系列有柳箱、水果篮、安全帽、篮篮、篓篓、点点、浅浅等;手工艺品系列有凉枕、凉席、针线笸箩、宠物篮、玩具篮、花篮、礼品篮等,这些产品因其坚固耐用、不变质无邪味、透气性好、造价低廉、朴实自然等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更因其实打实、从不偷工取巧且功夫深厚的传统工  相似文献   

2.
正过去在农村,柳编制品曾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必备用具。柳条编成的簸箕、笸箩、小篮子随处可见。人民群众在他们的劳作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柳编技艺,而柳编技艺又以它独特的魅力和功用,深深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过去那些艰苦的日子里,人们手头的很多"家伙什儿",几乎都出自巧慧的乡土艺人之手。第一关:种植、采收柳编制品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手工艺品,常言道:"编筐、编篓,家家都有"。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3.
正在山西省汾阳市冀村镇,有东、西九枝社两个村子,村中老百姓除了跟其他村人一样作务庄稼外,还作务柳树,叫务柳。东、西九枝社人作务的柳为灌木柳,一丛丛,一簇簇,长在村边的田埂上、土地里。伏天的时候,村里人收割一部分,每年白露的时候,村里人会将所有的柳条收割回家,然后削枝打叶去皮,就跟普通农家收割庄稼一样。在汾阳市冀村镇东、西九枝社村,柳编作为当地村民农闲季节增加收入重要的支柱产业,延续至今。在这两个村子里,至今留传的传统柳编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6月,随着太原市中华老字号酿造特色小镇在杏花岭区东山腹地的开工,以"品味酿造·鉴赏非遗·小窑头大文化"为主题的非遗文旅小镇创建工作提上了小窑头村委的议事日程。如今,包括张浩的古法手斫古琴技艺、清式传统家具制作技艺、埙技艺、西华门舞狮、传统剪纸、太原漆器传统手工技艺、贾氏泥塑、面花(太原面塑)、武式绣法、传统美术刻瓷等多项非遗入驻小镇,既让传统非遗安家落户,又给村庄带来"灵魂"的太原市首个非遗文旅小镇在东山小窑头村崛起。  相似文献   

5.
正过去,柳编工艺讲究传子不传婿,传媳不传女。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一不成文的规定已逐渐被打破,只要喜欢这门手艺活,不分男女亲疏,都可学以致用,将其发扬光大。柳编所用柳条主要有乌柳和杨柳两种,汾阳西边山区所产为最好,外地柳条,只要经本地作务培植,一样可以编织柳器;当年的柳条收割后,用灶火铁锅盖瓮蒸煮大概一个半小时,然后放置在石槽中碾压去皮,修整成捆后待用;编织柳器的前一天,一定要将所用柳条浇  相似文献   

6.
2005年6月,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上千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一个突出现象就是饮食项目纷纷亮相.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一项中,就有"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聚春园"佛跳墙制作等近70余项制作技艺.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古代金属工艺装饰中,有一种称为"鎏金"的技艺,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冶炼文化的巅峰技法。鎏金工艺是古代金属器物的镶金方法,也称火镀金,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总结创造的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技巧,是我国古代金工艺的光辉成就之一。传统鎏金技艺起源于战国中期,在汉代得到了初步发展,唐、宋、元、明、清逐步发扬光大。位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与五台山佛教寺庙群之间的朔州.因为历代信众供奉鎏金铜佛像,使传统鎏金技艺在朔州  相似文献   

8.
<正>山西式样的家具,行话曰"晋作"。晋作家具是我国古典家具的典型代表,其制作技艺起源于秦汉,宋元时渐趋成熟,明代中期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到清代末期。晋作古典家具用料精纯,制作考究,形式、内容的完美结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日用家具上的艺术美,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使其极具地域特色和工艺价值。本期传承,我们将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具制作技艺(晋作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曹运建的带领下,感受晋作文化传承的血脉之情,领略古典家具重获新生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上刀山     
《科学之友》2014,(4):68-69
传统技艺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技艺,这些传统技艺神奇而绚烂,它们都曾盛极一时,但是时代变迁,在新世纪各种新兴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方式的冲击下,传统技艺已走向衰落,很多传统技艺都已失传。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技艺显得越发的珍贵和神秘。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的"非遗"名录中,技艺类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山西民居砖雕——清徐砖雕更是榜上有名。它是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手工技艺,制作集烧窑、绘图、雕刻于一体。真正的清徐砖雕制作技艺,几千年来仍旧基本依靠师徒、父子之间的言传身教,并且需要凭借学徒自身悟性和长期的实践操作才能掌握。它的工艺特征具有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追求自然,有的人家不把院子搞成水泥地面,而保留有土、有小石子的“自然风貌”。可是在清扫院子时,常常会把土和小石子连同垃圾一起扫到簸箕里,日子久了会造成院子的”水土流失”。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有人设计了这种带金属丝网的土簸箕,用起来很方便。  相似文献   

12.
正铁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古代埃及将其称为神物,而它对中国的影响更是巨大。如今想买一个纯铁的东西都很难,因为有了各种材质的替代品,而承传老技艺,应时出现的古泽州铁器铸造工艺却满足了人们对日用铁具的所有幻想。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泽州铁货是指晋城市的传统铁货铸造手工技艺。晋城,古称泽州府,因煤、铁矿资源丰富,有"铸铁之都"的美誉,至今已有3 000多年冶铸历史。天赋灵犀的自然条件,使历朝历代都有在此设官冶铁的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泽州人就开始使用煤炭了,当时的人们主要是使用露天煤冶铁。  相似文献   

13.
清徐砖雕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两汉后,清徐先民已经掌握制陶烧砖技艺。清徐砖雕制作是典型的民间手工技艺,历史上主要通过家族传承与师徒传承。随着晋商的崛起,清徐境内各村各社建造坛、庙、寺、观蔚然成风,"一颗印"式的四合院处处林立,一条条用砖瓦建筑的大街次递出现,于是,清徐便被周边人群美称为"砖瓦圪洞"。20世纪中后期,随着社会变革,传统民居建筑发生了深刻变化。坛、庙、寺、观基本停建,随之"一颗印"式的四合院晋居建筑也越来越少。20世纪初,清徐境内庙宇不断拆除,砖雕市场日见疲软,加上清朝时期砖雕市场需求量小,从事本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少,相伴着清徐砖雕传统手工技艺也越来越濒临危机。直到近代,随着经济利益的驱使,砖雕业才慢慢升温。但清徐砖雕传统的手工技艺因其本身的深度、广度、综合性与群集性,必然为合理传承造成极大难度,而由于现代机械设备的使用,机器雕刻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砖雕日益缺乏丰富的人文积淀和艺术审美。清徐砖雕正在逐渐丢失古老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4.
正交城云香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米鸿德16岁随父米承祖学习传统云香、线香手工制作技艺,经过几十年努力学习,在严父的耳提面命、谆谆教导下,掌握了云香制作技艺的精髓,灯火相传,子承父业,并创建了交城县鸿泽制香有限公司。在生产实践中,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革,提高工艺质量,逐渐脱离家庭作坊式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努力。在保护和传承这项古老技艺的征途中,米鸿德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相似文献   

15.
正宫灯艺术始于汉代,盛于隋唐,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作为我国特有的工艺品,宫灯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直到今天在一些豪华殿堂及住宅里仍能发现造型各异的宫灯。在山西省新绛县,有一位宫灯制作技艺传承人——冯怀林。几十年来,他在祖传的几张宫灯设计图片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将宫灯艺术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如今,冯氏宫灯制作技艺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本人荣获"山西省民间艺术大师"称号,宫灯艺术则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新绛的又一张闪亮名片,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16.
在2009年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中,以"生产性方式保护"为议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热议.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郑长铃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正"赛国画,丝绸呈立体。似碧玉,民间宝媚。谁问珠帘凝翠羽,再舞霓裳醉。掩浅笑、拜月听琴,春桃秋菊,夏荷冬瑞。百鸟聚、犹缀牡丹祈富贵。"发迹于千年古县交城的传统手工技艺——交城堆绫,从巧手女红到十里八乡争相传颂的传统手工技艺,再到如今走向市场、冲出国门的民间艺术瑰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的灵巧造型、精湛工艺,不仅为古县交城添上了艺术殿堂里的明媚之色,更是活跃在文化市场的一张闪耀的地方名片。一幅幅有生命的作品,初露娇容即俘获人心,讨喜的配色、绰约的风姿、美好的寓意,摸  相似文献   

18.
<正>在2009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中,以"生产性方式保护"为议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热议。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郑长铃研究员。  相似文献   

19.
雪飞 《科学之友》2013,(7):28-29
"六味斋"这个名字,在太原乃至山西,可以说是人尽皆知。适逢本期"传承"向广大读者介绍六味斋酱肉、六味斋酱肘花等产品的传统制作技艺,记者有幸走进六味斋,采访了六味斋酱肉系列产品的代表性传承人(第四代传人)、六味斋的总工艺师宋银如先生。  相似文献   

20.
正新绛县剪纸艺术分布广泛,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的传统装饰艺术。如今,在新绛县众多的剪纸艺人中,尤以年近八旬的剪纸艺术大师段吉庆和其女段朋喆为出类拔萃者。耳濡目染停不下的"手工"艺术造诣受先天禀赋左右,更离不开后天的熏陶与耳濡目染。段朋喆出生于新绛县一个剪纸技艺极为普及的村落——刘峪村,"小时候看奶奶用一种蜡光纸剪出许多云朵和花,做出许多五颜六色又小巧玲珑的云头鞋和各式各样的衣服祭神,感觉既神秘又好奇,于是我就学着帮奶奶剪纸。"段朋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