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气氛轻松的晒照、吐槽,到令人生厌的广告、营销,从生活百态,到养生秘籍、名人秘史,再到明星八卦、小道消息……朋友圈成了一种"阅读包袱"。退休在家的王老太是微信朋友圈的拥趸。她虽然年过6旬,但很爱发帖,出于对"朋友"的信任,王老太  相似文献   

2.
正在某档访谈类节目中,王健林的"小目标"被大家争相模仿,一时间微信朋友圈被"小目标"刷屏了。即使没有王健林,微信朋友圈里也经常能看到朋友们晒的目标或计划。一到过年、开学或毕业季,甚至月份或者季节更替的时刻,总是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小目标,读书学习背单词,减肥健身长腹肌,工作旅行谈恋爱等。在朋友圈立小目标简直成了微信时代的"烧香",好像所有的目标都可以到万能的朋友圈晒一晒,万一实现了呢?不过,  相似文献   

3.
<正>秋高气爽的时节正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年轻人喜欢跑步,中老年人喜欢在广场上做一些健身运动,比如太极、广场舞。尤其是运动软件在朋友圈流行后,许多人开始喜欢通过软件"监督"自己运动,并在朋友圈里晒出运动战果。继晒娃、晒美食、晒自拍、晒幸福之后,如今朋友圈里又流行起晒走路步数,和朋友们PK运动量,这俨然成了一个隐形的角力场。每天步数排名不断交替变换,如果自己的排名暂时领先,禁不住小小欣喜一把;可稍不留意,后面的朋友就追了上  相似文献   

4.
<正>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技术日渐普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催生出了"微商"这一新颖的创业群体,并加速微商深入寻常百姓家的步伐。微商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空间,借助于社交软件,以人为中心,社交为纽带的新商业。如今,无论是在消费者,还是在传播者和创业者方面,年轻一代都成为其中占据主体地位的群体。而仍是学生或职场新人的95后作为新时代的"新商人",更是在微商群体中焕发了其独特的活力与潜能。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友》2015,(3):80
<正>一些老一辈们留下的"生活经验"、口口相传的"健康俗语",听久了似乎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事实"。微博、微信等传播渠道普及后,各种看似"有科学道理"的谣言更是在人们的观念里深深扎根。最耸人听闻:沐浴液易诱发乳腺癌谣言:一则有关"沐浴液诱发乳腺癌"的网帖在微信朋友圈里传得火热。网帖称,沐浴液中含有一种叫Paraben的防腐剂,长期使用,可能会诱发乳腺癌。专家解读:沐浴液表面的活性剂主  相似文献   

6.
<正>儿童用药让人忧,吃一次抗生素7天不发育?来源:朋友圈里有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标题为《医生的忏悔:小孩子吃一次抗生素7天不发育,请家长认真看完》,"不发育"即小孩子身体所有的部分都不再生长。这些话让很多家长心生恐惧。真相:抗生素的功能就是破坏某一种结构从而抑制细菌繁殖或杀死细  相似文献   

7.
<正>年轻人热衷于在微信朋友圈晒吃穿住行时,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长辈们也开始活跃其中。有不少父母直言,学会玩微信这种"高科技",就是希望多了解子女的动态,增进交流。然而,父辈这种渴望沟通的心态,在子女那里似乎并不太受欢迎,"把父母从朋友圈拉入黑名单"一度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8.
正在你的微信朋友圈有没有这样一批"晒跑族",他们每天分享自己的跑步里程,并将其当作一种生活乐趣。作为一项容易"上手"的运动,近年来跑步在中国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无论是日常健身还是参加比赛,跑步已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而马拉松是跑步运动的最高表现形式。原本只是大型体育赛事的马拉松,短短5年之内就成为我国最火爆的全民体育项目,它迎合了公众对快乐、健康、健身的需要,又被各地政府和  相似文献   

9.
<正>从古至今,洁白的雪总是能占据冬天的C位。古人所作的有关雪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雪景更是一下子就能霸屏朋友圈。雪从天上飘落到大地,足以让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它的世界里,人们满怀着对大自然的惊喜和敬畏,而这圣洁高雅又不失活泼生趣。让我们打开雪花纷飞的“隐匿”世界,看看雪天里的“冷”知识哪条能够“冻”住你。  相似文献   

10.
正从我们呱呱坠地那天起,ABCD的选项就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生活中,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在这些选项中选择一个所谓的最佳选项,于是我们学会了舍弃,舍弃兴趣、舍弃梦想,但逐渐发达的互联网,让很多人的想法拥有了发挥的平台。"斜杠青年"的生活方式也正在被人们熟知并接受。办公室里坐在你旁边的同事,生活中可能有更多身份,比如专车司机/微商/文案/活动策划等。这些拥有副业的人,有个专门的称呼——"斜杠青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这种相对枯燥的生活方式,而选择加入斜杠青年的行列。  相似文献   

11.
<正>绵延数千里,横跨亚欧大陆,"一带一路"的"朋友圈"究竟有多大?"一带一路"涉及沿线65个国家,总涉及人口46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30%左右。庞大的人口数量,一路走来,"一带一路"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不只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那么,到如今,"一带一路"都有哪些具体作为?"一带一路"是如何惠及世界发展的?当地人又是如何评价的?让我们沿着古丝绸之路,来一览"一带一路"的风采。  相似文献   

12.
正去中药店里买药时,你会看到成排的抽屉里装着干的、扁的、颜色各异的药材,颇有一丝神秘感。这些神秘的药材来自何处呢?它们中的一些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去湿地走一走,或许就能看见它们的"真身"。芡实荆棘里的"补品"早在东汉时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芡实"就被列为上品记载。书中说它能"令耳目聪明",是滋补身体的上好药材,甚至还有人把它当作"水中人参"来追捧。不过,功效如何暂且不  相似文献   

13.
<正>"饱汉不知饿汉饥,太平年代生活的你们自然也不用担心脖子上架着的脑门下一刻还是不是自己的,战乱年代没有安全可言。"爷爷辈的人说起过往,还是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没有亲历的事情,很难从骨子里影响一个人的认知,但不得不说,温饱、安全确是那个年代里那些人最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如今,生活太平、温饱无忧,在这样的盛世年景里讨论"安全"这样的字眼,多少有些违和甚至滑稽,可就在你毫无防备,觉得世界之大,  相似文献   

14.
微信or伪信     
<正>微信、微博时代,信息繁杂,人们在感受到便捷和实惠之外,也很是头疼。有人曾调侃,如果说微博的"三宝"是"转发、滴蜡和祈祷",那么微信朋友圈的"三宝"非"谣言、代购和鸡汤"莫属。现实生活中,微信朋友圈不时发生传谣事件,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损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谣言四起的朋友圈,亟待净化,别让"微信"成了"伪信"。本期圈里圈外,小编带读者盘点一下朋友圈的各种谣言与其背后的真相。  相似文献   

15.
正"喂,去校门口帮我拿个快递!""我不在学校啊!"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最近,漫画《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突然火爆朋友圈,比如"乘坐在友谊之船的两个好朋友,如果有一方变瘦,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甚至发展为流行语。还有各种版本风靡,比如"媒体狗"版就戳中许多人的内心。  相似文献   

16.
<正>张鹏,河北沧州人,同济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心胸外科硕士、胸外科学博士,上海市肺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张鹏在启明星群里是比较活跃的一位,不仅启明星组织的一些活动他积极参与,而且作为肺科医院的医生他经常会在朋友圈里发一些与肺部疾病及其防范有关的医学科普文章,也时常会转发一些  相似文献   

17.
印度孟买一家公司近日在《印度时报》刊登的一则广告引起了舆论的喧哗。在广告中,这家公司宣称自己的一种产品是"从美国引进的最新技术,可以让你在怀孕之前就决定孩子的性别"。在这个叫基因选择公司的网站,你可以网购到他们的产品,这个玩意叫"生男生女魔盒"。这种"魔盒"有两种不同颜色——如果顾客想要男孩,就买  相似文献   

18.
"法国有枫丹白露.北京的东边也有片这样的树林,这里有生活,有艺术,有美,唯独没有压力."两年前,东润枫景的个楼盘广告使东润枫景名满京城.然而,一部分业花费巨资欢天喜地住进东润枫景之后,却感受到了种"怪病"的压力--失眠、脱发、乏力、白血球下降.去年年底,谜底终于揭开,"怪病"是小区附近电台发射塔电磁波辐射所致.  相似文献   

19.
正懂情感的机器人、会思考的防火墙、能弯曲的显示屏、无人操控的中央空调……它们,或许就是人类通往"未来"的"任意门"。超越现有科技水平的创新型"黑科技",描绘着未来生活的图景。科技的背后,无不流淌着创新的基因。就像人类无数次抬头仰望星空,总在探索天际浩渺、时空深邃,以期给未来一声问候。随即,我们惊叹人类智慧对于自身的一次又一次超越,未来的画卷便如此展开。"会恋爱"的机器人不止在电影里跟机器人"谈恋爱",这是真的吗?小i机器人做你的贴心男(女)友。小i机器人能够读懂你的喜怒哀乐,能完成生活咨询、金融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说一首歌能让死去的人获得重生,很多人会认为这只是在神话、小说或电影里才会出现的事情。但是,在危地马拉北部的雨林里,生活着一群与世隔绝的土著人,几百年来,族中一直流传着一首被人们称作"重生歌"的古老歌曲,因意外或疾病而死亡的人,只要听到那首"重生歌"就会奇迹般地死而复生。世界上真的有这种让人死而复生的歌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