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新绛县地处山西省南部,黄河三角洲古晋国腹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绛剪纸由来已久,可从古晋国婚俗谈起。在新绛南岭边沿与闻喜交界之地,民间长期流传有"鹿头花"剪纸,考古专家滕风谦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一书中认为,这正是我国远古时代祖先创建"物候历法"中"焉逢摄提格之岁"的史影。而传统剪纸"龙生虎养雕打扇"则是意指父母希望孩子有人庇护,不受欺负,健康快乐地成长,反映了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的心声。  相似文献   

2.
正一把剪刀、一张红纸,足以表达出作者心中的喜怒哀乐。新绛剪纸以母女、婆媳、母子、父女、邻里等口口相传的形式一直流传至今。一把锋利的剪刀从春秋战国剪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内容涉及民俗、戏曲、神话故事、现实生活、时事政治等。从最初物候历法的标志到今天的艺术剪纸,趟过千年的历史长河,经过无数先辈的艺术锤炼,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元,但无论如何变迁,新绛剪纸原汁原味的技艺一直在  相似文献   

3.
正在新绛,剪纸既是绣花的底样,又是红白喜事的花饰品,更是美化环境的窗花,也是刺绣和花馍造型的根据,当地剪纸艺人艺术造型的基本功,首先即是对纸阴剪阳镂的功力,简单几步,足以彰显其隐藏在纸外的技艺功底。  相似文献   

4.
正新绛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之乡、戏曲摇篮,是宋、辽、金、元锣鼓杂戏发源地,在农耕社会里地方戏和社火便是农家人最大的娱乐。受地方文化影响,新绛剪纸的题材范围大致有传统民俗剪纸、戏曲故事、现实生活三类。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创新,整体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以单色为主,黑白相间、以意造型,不拘泥于构图,大胆夸张、随意变形,阴阳相间、凝重洗练、玲珑剔透、简洁明快,具有版面精巧之美,精而不陋、拙而不笨,讨人喜欢、耐  相似文献   

5.
中国剪纸     
正2006年5月,剪纸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剪纸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的前世今生一般认为,中国剪纸起源于汉代,在纸的发明完成并普及之后才逐渐形成了剪纸艺术。不过,在纸张出现之前,剪纸所使用的剪、刻、雕、镂空等技法已经广泛  相似文献   

6.
生命之鼓     
《科学之友》2014,(4):81-83
这首民间乐曲被称为"滚核桃",它所表现的是晾晒在房顶上的核桃被风吹散,四处滚落的情景。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些美妙的音符竟然是用一种叫做新绛大鼓的乐器敲击而出的,而且只有新绛本地生产的大鼓,才能敲打出这种独特的韵味。究竟,这种新绛大鼓,有着怎样的制作奥秘呢?  相似文献   

7.
剪纸是中华民族最普及的一种原生态民间艺术,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各地人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风土民情、文化特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剪纸艺术。一张薄纸,一把剪刀,再加上一双灵巧的手和一颗聪颖的心灵,就可以翻飞出一个栩栩如生的精彩世界。高密剪纸融南方剪纸之纤巧细丽、北方剪纸之粗犷刚毅,适应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民审美需求,成为...  相似文献   

8.
<正>刚刚过完春节,以虎为造型的各式"中国红"剪纸仍热销大江南北。一幅幅喜庆精致的剪纸贴在家中,寄予着中国民众对新年的美好祈盼。从一种自给自足的民间传统手艺,到被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所喜爱,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9.
<正>有人说:"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山西,山西剪纸看孝义。"孝义被誉为"剪纸之乡",是中华剪纸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孝义剪纸作为一种汉族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每逢喜庆节日,特别是春节,家家户户门上、窗上贴满各种富有吉祥寓意的剪纸,喜气洋洋,琳琅满目。千百年来,孝义剪纸艺人遍布城乡各地,一代一代地将依附于民俗活动的剪纸艺术,薪火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民间剪纸多通过"口传、耳闻、手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因而无法脱离群体的审美意识而独立存在,所以,中国多半剪纸艺术家们在创作中也秉承了集群体共同审美意识为一体的传统民俗剪纸符号化纹样和剪刻方式,但郭梅花在继承传统单色的剪纸基础上,以"黑、红"对比、拼连,"红、白、黑"重叠、套剪、粘贴为表现手段,独创红·白·黑的艺术方法,丰富了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语汇,拓展了剪纸艺术的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11.
<正>在孝义,剪纸是每一个农村妇女信手拈来的技术,通过最简便、最原始的工具材料——剪刀和纸,代代相传,延续继承了中华"孝义"汉民族最本原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的自然挥洒,大胆的创造。为表现自己的想法,创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将不同时空和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这种平面化取物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剪纸是在"二战"后中日友好活动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深受中国剪纸的影响。日本剪纸有切纸和切绘之分,切纸即剪纸,注重剪纸艺术语言的运用。切绘即剪画,更多的则是借鉴绘画形式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13.
异域"剪"影     
日本剪纸是在"二战"后中日友好活动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深受中国剪纸的影响.日本剪纸有切纸和切绘之分,切纸即剪纸,注重剪纸艺术语言的运用.切绘即剪画,更多的则是借鉴绘画形式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14.
《科学之友》2020,(3):19-22
正结识梁盛萍老师,是在2019年12月份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她背后展位上方一幅偌大喜庆的红色盘合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记者驻足的片刻,只见她滔滔不绝、不厌其烦地向展台前的观众讲解着盘合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语言质朴却充满感染力。作为一名剪纸技艺传承人,她一直在积极致力于宣传传统剪纸文化。所谓爱之深则情之切,说起剪纸,她眼里满是光芒,记者采访后得知剪纸在她心里是一辈子的信念,有矢志不移的情结。  相似文献   

15.
董卫刚 《科学之友》2009,(10):78-79
剪纸艺术反映出中国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文章浅析了剪纸艺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科学之友》2015,(4):24-25
<正>"梅花剪"起源于中国剪纸之乡——孝义,这里素有"千年秦汉遗风,中华剪艺奇葩"之称,郭梅花将独特的红、黑东方代表色与传统吉祥元素相融合,以剪代笔,纯手工制作,创作出阴阳交错、视觉新颖的艺术形式,形成一种独特的剪纸艺术表现风格。黑红之交黑红之交,运用剪纸的对称美,黑红的对比、剪贴、套色,在一阴一阳中求变化,加强了视觉感和厚重感,丰富了剪纸单一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7.
正一张剪纸、一台单反,可以拥有怎样的创意?艺术家们利用剪刀、纸张以及错综复杂的剪纸设计,将世界各地著名的地标建筑变成了脑洞大开的摄影作品。本期"图味百态",我们就来一起感受下错位摄影与手工剪纸的"谜之组合"。  相似文献   

18.
张广琴,男,出生于1962年,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山西省高平市人,现供职于高平市文化旅游体育局,任文化旅游科科长,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青年书协会员,高平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高平市政协委员,晋城市劳动模范。他的书法作品曾获山西省首届群众艺术展一等奖;山西省文化系统干部职工书法展一等奖;辽宁全国青年"神龙"书展银奖;纪念欧阳询诞辰145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伟人颂"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等,作品入展全国文联现场会,还被赵树理纪念馆收藏,被"中国口岸"收藏,他本人获山西省自学成才二等奖,还曾两次举办个人书展。作品多次发表在《中国青年报》、《山西日报》、《山西工人报》、《太行日报》、《山西日报迎春书画作品集》、《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名作选粹》、《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妙墨集锦》、《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书画名家精品大典》。  相似文献   

19.
《科学之友》2015,(4):26-27
<正>郭梅花的剪纸作品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其剪艺风格彰显了一定的市民化、世俗化和商品化倾向,体现了大众文化情趣在剪纸艺术中的审美关照。可以说,郭梅花剪纸是新时期游走在传统民俗和现代艺术中被"雅"化了的民间剪纸艺术。她的艺术表达与哲学思想也在其剪纸作品中自成一体,展示着生命的大美,大有"朗朗乾坤,不与万法为侣"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20.
剪纸艺术反映出中国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文章浅析了剪纸艺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