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蘑菇家族中最鲜美的要数鸡(土从),以鲜的程度而论,它要比鸡肉鲜、比火腿鲜、比虾米鲜、比香菇鲜、比春笋鲜……这种鲜美的蘑菇只产在我国的云南省,其他地方罕有所见.奇特的是,这种蘑菇并非是自生自灭的,它是由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白蚁栽培的.为此,生物分类学家们还专门设立了一个"蚁菌科",鸡(土从)即是蚁们培养的最珍贵、最鲜美的一种名菌.  相似文献   

2.
正云南人好菌子,云南也出好菌子,云南被称为"食用菌王国"。新鲜的干巴菌,配点青椒快炒就是绝味;鸡油是拌面、拌凉菜的神物;而牛肝菌,长得像放大版香菇的大蘑菇,切成薄片,加蒜瓣青椒旺火快炒,那滑腻劲道的口感,鲜甜的滋味,似有似无的松果香气,整盘菜肴充满了勾出馋虫的魔力!不过,一年前回云南,恰逢菌子时节,姨外婆却没有给我们准备牛肝菌,据说是因为屡屡发生的菌子中毒事件。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姨外  相似文献   

3.
奇特的鸡     
蘑菇家族中最鲜美的要数鸡土从,以鲜的程度而论,它要比鸡肉鲜、比火腿鲜、比虾米鲜、比香菇鲜、比春笋鲜……这种鲜美的蘑菇只产在我国的云南省,其他地方罕有所见。奇特的是,这种蘑菇并非是自生自灭的,它是由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白蚁栽培的。为此,生物分类学家们还专门设立了一个“蚁菌科”,鸡土从即是蚁们培养的最珍贵、最鲜美的一种名菌。早在明代,鸡土从就已出现在各种典籍之中,有称“鸡宗”的,有称“鸡土从”的,因鲜美如鸡,无论怎样叫它,都有“鸡”之名,可见其味之美。称之为“鸡土从”则见于明代潘之恒的《广菌谱》。《七修类稿》作者、…  相似文献   

4.
青出于蓝     
正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的《劝学》,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开篇,通篇劝勉人们终身求学,用心专一,积累学识。对于其中为后人演衍而成的成语——"青出于蓝",现今诸多书籍中基本上都是这样解释的:蓝,指的是蓝草,可作染料。青,是从蓝草中提炼而成的,但颜色比蓼蓝更深。后人往往以"青出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  相似文献   

5.
读者们或许还记得1986年本刊第一期刊登的纲间杂交植物。今天,作者向大家简短介绍超门杂交植物:蘑菇—卷心菜。蘑菇系菌类(Fumgi)真菌门(Enmycophyta)的伞菌属低等植物,而卷心菜系十字花科的高等植物。采用外源遗传物质动态导入法,作者获得了蘑菇—卷心菜。在杂交植株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近100年中,萨摩亚群岛上一种俗称"蓝月亮"的蝴蝶(学名幻紫斑峡蝶)一直在跟一种名叫"沃尔巴克氏体"的细菌苦苦搏斗。沃尔巴克氏体最终几乎让"蓝月亮"蝶断子绝孙了,这是因为沃尔巴克氏体会破坏"蓝月亮"雄蝶的生殖系  相似文献   

7.
原料:五花肉500g,红米粉75g,花椒2g,姜葱、干辣椒、八角少许调料:盐、酱油、料酒做法:首先去市场买来那种肥瘦掺半的五花肉,尤其以靠后臀尖部位的最好。太肥不行,蒸出来会化成"水",不成型、太腻;太瘦则不滑溜,不润嘴。待清洗干净后,将整块肉切成每边长约  相似文献   

8.
单斜蓝硒铜矿——一种新的亚硒酸盐矿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雒克定 《科学通报》1980,25(2):85-85
单斜蓝硒铜矿是由X射线粉晶分析发现的。通过对单斜蓝硒铜矿的一系列的研究,现已确定单斜蓝硒铜矿是一种新的含铜含水的亚硒酸盐矿物。单斜蓝硒铜矿的化学成分与蓝硒铜矿相同,但该矿物的粉晶数据、所属晶系、空间群、光学性质都不同于蓝硒铜矿。单斜蓝硒铜矿与蓝硒铜矿应是同质多象关系,所以我们将该矿物命名为单斜蓝硒铜矿。  相似文献   

9.
在千姿百态的蘑菇族中,有一种珍品名叫竹荪。它每年夏秋之间,生长在南方深山竹林之中,形态特别奇异:它的菌盖有白色的、绿色的,也有黄色的,菌托呈粉红色或褐色,菌柄嫩白如玉;菌盖从上而下挂着一圈细白、透明、形若窗纱的网状菌裙,宛若一个穿着白纱裙、婀娜多姿的窈窕少女,亭亭玉立地站立在竹林湿地之中。这种稀见的蘑菇在全世界独有我国食用,故中国人可以称得上是竹荪的知音。早在春秋战国时,大诗人屈原就已将它列入“香草”,写入《楚辞·九歌·湘君》之中,诗云“:荪桡兮兰旌。”唐代《酉阳杂俎》一书,还详尽记载了它的形态“:梁简文延香园,…  相似文献   

10.
文本发展泛系网络分析的已有研究,它提供传统网络、随机网络与Fuzzy图的一种统一处理并成为元生态学、元诊断学与大系统分析的一种有用的工具。文中介绍了约化原理与赋形逻辑守恒原理。通过它们可以得到处理泛权网络的上百个泛系定理。我们指出了物理大系统的群表示的不可约性与泛系网络连通性的联系并且具体地研究了流网的抽象模型,发展了极大流极小截定理,同时把生态金字塔原理推广为一般方法论的网络形式。另外研究了的问题还有:物侯学定律与人口区划的泛系场模型,树搜索原理,黑格尔异同观,系统互诊,投入产出方法,社会与生态大系统等。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说,植物都是动物的食物,但大自然界却有一些吃动物的植物,令人称奇。食蚊蘑菇在澳大利亚森林里,生长着一种淡黄色的蘑菇。它的冠部表面能分泌出一种黏性有气味的液体,可以引得蚊子飞来,把它粘住并消化掉。一只蘑菇一昼夜可以消灭250~300只蚊子,所以这种蘑菇被称为"食蚊蘑菇"。  相似文献   

12.
在千姿百态的蘑菇族中,有一种珍品名叫竹荪.它每年夏秋之间,生长在南方深山竹林之中,形态特别奇异:它的菌盖有白色的、绿色的,也有黄色的,菌托呈粉红色或褐色,菌柄嫩白如玉;菌盖从上而下挂着一圈细白、透明、形若窗纱的网状菌裙,宛若一个穿着白纱裙、婀娜多姿的窈窕少女,亭亭玉立地站立在竹林湿地之中.  相似文献   

13.
趣闻     
正银河系从"二环"扩建到"五环"在最近的一两年中,人类对银河系银盘大小的认知已被刷新两次:2017年发现比原先认为的要大25%,2018年这一数据更新为增大一倍。这一成果,使天文学家重新审视星系形成及宇宙演化的一般规律。在过去,天文学家普遍认为银河系的半径约为5万光年,它的中心附近存在一个棒状结构,外面呈  相似文献   

14.
探索香菇菌发酵蕨渣固态基质生产复合多糖的条件,可为蕨渣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蕨渣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生产复合多糖的工艺条件(基质蕨渣比例、基质含水量、pH值和培养温度)进行了初步的优化。在本实验条件下,优化出香菇菌发酵生产蕨渣复合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蕨渣比例80%、水份含量65%、pH7.0、培养温度为22℃。本研究首次报道利用蕨渣生产香菇菌质多糖,将为蕨渣进一步的开发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贾振国 《科学之友》2010,(5):126-127
探索香菇菌发酵蕨渣固态基质生产复合多糖的条件,可为蕨渣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蕨渣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生产复合多糖的工艺条件(基质蕨渣比例、基质含水量、pH值和培养温度)进行了初步的优化。在本实验条件下,优化出香菇菌发酵生产蕨渣复合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蕨渣比例80%、水份含量65%、pH7.0、培养温度为22℃。本研究首次报道利用蕨渣生产香菇菌质多糖,将为蕨渣进一步的开发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一面是传统的"招手叫车",一面是新兴的"网络约车"。在过去的两年间,挟移动互联技术的"劲风","专车""快车""顺风车"等多种网络约车丰富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收获服务好、价格低等赞誉的同时,网络约车也因为没资质、权责不清、缺乏监管的"野蛮生长"而遭遇多方质疑。然而,近期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却为其合法化带来了更多  相似文献   

17.
你设想一下长满1665个足球场的真菌是,种何等壮观的景象?最近在美国俄勒冈州Malheurl国家森林公园里,发现了一株延伸5..6千米、平均深入地下0.9米、覆盖面积达1665个足球场(相当于880公顷)那么大的巨型真菌。确切地说,这种真菌是蜜环菌。无论是谁,即使是经常采摘蘑菇的人都会为这株超级蜜环菌之巨大感到惊叹不已。不过,覆盖面积这么大的蜜环菌决不是采蘑菇者想寻找的普通可食用蘑菇,它通常是一种不易发觉的地下网状物,上面生长着各种植物,其中包括可食用的伞菌和有毒的腐生菌。这株创纪录的巨型安环菌…  相似文献   

18.
使用四色喷墨打印机印刷彩图时,如果某种颜色的墨盒或墨头工作失常,图片就可能出现明显偏色。因为打印机呈现在纸上的每一种颜色,都由4种颜色的墨滴以极精确的比例调配而成。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情绪,也由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和厌恶这5种"基本情绪"混合而成。如果迫于某些社会规则,部分"基本情绪"出现缺位,便可能会为人带来虚假的情绪表达和生命体验。一年以前,有一组名为《中国式让梨》的漫画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两个孩子分一大一小的梨这件生活小事,却引发了双方家长间大量无聊的推让和客套,最终是孩子被教育要隐藏真实的想法或情感,以成  相似文献   

19.
蘑菇的秘密     
在所有的菜肴中.没有比蘑菇更鲜美的了.绝大多数民族都有吃蘑菇的习惯。就像吃河豚可能使人丧命一佯.闪误食毒蘑菇而走上不归路的人前仆后继。所以,有专家提醒人们坨其是要吃自家采摘的蘑菇时,请务必慎重.莫让蘑菇成为自己最后的晚餐。  相似文献   

20.
正广西"三足鼎立":政治中心南宁、工业中心柳州、文化中心桂林。然而在吃粉界,柳州螺蛳粉天下皆知,南宁的老友粉名满广西,相比之下,桂林米粉由于长期笼罩在"桂林山水"的盛名之下,反而不那么出名。光论名气,桂林米粉的确比不上风靡全国的螺蛳粉,两者一个如同农耕文明的边陲小城,另一个则像是工业时代的庞大帝国。螺蛳粉由产业化走向全国,桂林米粉却被这座山明水秀的南方城市私藏,足够隐秘,但也足够惊艳。对于桂林人来说,这是无法复刻的乡愁美味,离开家乡,每一碗米粉都成了将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