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对瓷器都很熟悉,包括实用瓷器和观赏瓷器.但要提起"刻瓷艺术"可能有些人就不太了解了.什么是刻瓷艺术呢? 刻瓷又叫瓷刻,顾名思义,就是在烧好的瓷器上直接雕刻,其内容包括书法、山水、人物、花鸟、动物、人物肖像等.可以说刻瓷艺术是从瓷艺术中派生出来的一门独立艺术,是绘画、书法艺术与瓷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用瓷作为载体,用刀錾等工具代笔作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既有书法、绘画艺术之美,又保留了瓷质自身之美.  相似文献   

2.
在意大利西部小镇芬奇,15世纪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奇才,他就是那亘古不朽的杰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达·芬奇的绘画、雕刻艺术或科研在当时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然而知道他是一位人类航空先驱的人则可能为数不多,至于他是怎样研究航空的,又取得了哪些成果的人就更少了.  相似文献   

3.
正木雕是以各种木材及树根为材料进行雕刻的艺术,是传统雕刻工艺中的重要门类。在历史的漫漫征途中,木雕艺术一路走来,它有过镌刻历史的鼎盛,有过雕刻岁月的沉寂,也有过镂刻年华的精彩。如今,那些木雕艺术品仍在诉说着悠远的往事,而木雕艺术历久弥新,绽放出了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正>为适应市场,围绕着"产品创新"和"产品创意",以李艳军为代表的永乐理天桃木雕刻工艺坊的雕刻从业者们狠下工夫,创造出了一批有文化背景、实用性较强的工艺品,让人们在感慨于这一民间工艺精湛的同时,也折服于技师们工艺之外的"智慧"。桃木在师傅们灵巧的手中,经过打、锯、镂、雕等繁琐的刀法,变成一件件古色古香的精美工艺品。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是瓷器的产地,与瓷器相关的艺术有千千万万种,而刻瓷艺术独具一格。刻瓷,顾名思义就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上进行雕刻的技艺,它以优质瓷器为载体,以镌刻痕迹的深、浅、浓、淡为艺术手法,以线条部位的韵律性彰显出书法的韵致与绘画的意境,可谓是"瓷赖画而显,画依瓷而传"。目前有关刻瓷的起源说法不一,早在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是刻瓷的前身。从魏晋开始,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赏玩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  相似文献   

6.
<正>地灵则人杰,人杰则乐道。2011年,源于道教文化和吕祖文化,以"吕祖桃木灵剑"为代表的永乐桃木吉祥物传统手工雕刻,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永乐桃木雕刻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乐桃木雕刻,这一根植于民间的传统手工雕刻技艺,以其独特形式和无穷魅力弘扬吕祖道教及桃木文化,逐渐形成了别具一  相似文献   

7.
正"灵石古村山水间,四合坊巷礼为先,楼台塾馆凝文气,儒雅兴衰二百年。"古老的三晋大地,广袤的黄土高原,曾经在历史上多出豪门望族,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便是其中之一,有"王家归来不看院"一说。王家大院之所以闻名遐迩,除了恢弘的整体气势外,其随处可见、精美绝伦的三雕艺术更是让人惊叹不已。砖雕、木雕、石雕,是王家大院整体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正是王家大院雕刻艺术的真实写照。无处不在的"三雕",装饰着王家大院的斗拱、雀替、  相似文献   

8.
朱江 《科学之友》2010,(3):88-89
常家庄园给后人留下了中国民居中璀璨的艺术瑰宝——砖雕影壁作品。砖雕影壁作品的艺术光彩在常家庄园中可谓俯首既是、美不胜收,可以说她使常家庄园在整体上成为举世瞩目的民居艺术中集大成的博物馆。这些砖雕影壁,无论是雕刻艺术上的讲究、文化上的品位、结构造型上的艺术特征,还是建造规模都堪称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建筑中的上乘之作、中国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中的精品奇观、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9.
常家庄园影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家庄园给后人留下了中国民居中璀璨的艺术瑰宝——砖雕影壁作品。砖雕影壁作品的艺术光彩在常家庄园中可谓俯首既是、美不胜收,可以说她使常家庄园在整体上成为举世瞩目的民居艺术中集大成的博物馆。这些砖雕影壁,无论是雕刻艺术上的讲究、文化上的品位、结构造型上的艺术特征,还是建造规模都堪称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建筑中的上乘之作、中国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中的精品奇观、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0.
常家庄园给后人留下了中国民居中璀璨的艺术瑰宝--砖雕影壁作品.砖雕影壁作品的艺术光彩在常家庄园中可谓俯首既是、美不胜收,可以说她使常家庄园在整体上成为举世瞩目的民居艺术中集大成的博物馆.这些砖雕影壁,无论是雕刻艺术上的讲究、文化上的品位、结构造型上的艺术特征,还是建造规模都堪称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建筑中的上乘之作、中国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中的精品奇观、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1.
回族人擅长雕刻,他们把生活中的美雕刻在砖石上、硬木上,甚至葫芦上,形成回族特有的雕刻工艺.砖雕在回族雕刻工艺中最有特点,也最具影响力,在我国的砖雕艺术史上亦占有一定的地位.回族砖雕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元时回族先民们所建清真寺和墓地的建筑中,如元代所建的杭州真教寺大殿砖砌的墙面上伊斯兰风格的砖雕,非常精美,显示了回族先民们高超的砖雕艺术.  相似文献   

12.
2007年4月,中国烹饪协会正式授予山西"中国面食之乡"的称号.山西对于面食的制作和食用,可谓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众多面食中,面塑绝对是独具特色的,它既表现出高度的技术性,又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性—一既在技术上达到"形"的精美,又在艺术上体现"神"的韵味.这样的作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追溯代县面塑历史 面塑,又名面花,在民间又被称为花馍、礼馍、面羊、面人人等.山西面塑分蒸、焙、油炸等多种制法,以蒸为主.张桂英告诉记者,她所制作的是代县面塑,正是蒸制而成的.代县面塑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春秋时期.当时,捏面人人已经成为一种习俗.  相似文献   

13.
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技法制成的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与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辙,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你听说过微型雕刻吗?在一粒大米上刻100多字的文章,这种艺术杰作出于奇才之手。80年代后期,出现了可与之媲美的技术珍品,黄豆般大小的电动机,这是科技的成果,任何受过专门训练的人都能所及。微技术的步伐是如此之快,不到10年功夫,已进入了纳米科技领域,把那颗一时传为佳话的"黄豆"远远抛在后面。10多年前,科学界在预测将对世界产生最大变化的科技时,还把这个重心放在如电脑、激光、热核聚变等技术的身上,可是如今却暴出一个冷门,人们更倾向于把这个赌注押在纳米科技之上,实在使人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15.
砖雕是在特制的质地细密的土砖上雕刻物象或花纹的工艺.砖雕大多作为建筑构件或大门、照壁、墙面的装饰.由于青砖在选料、成形、烧成等工序上,质量要求较严,所以坚实而细腻,适宜雕刻.在艺术上,砖雕远近均可观赏,具有完整的效果.在题材上,砖雕以<龙凤呈祥><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三阳开泰><郭子仪作寿><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松柏、兰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鲤鱼等寓意吉祥和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为主.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阴刻(刻划轮廓,如同绘画中的勾勒)、压地隐起的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镂雕、减地平雕(阴线刻划形象轮廓,并在形象轮廓以外的空地凿低、铲平)等.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中国传统桃木雕刻技艺之一的永乐桃木雕刻,做工精湛、造型古朴,因其工艺考究繁杂,需取材、下料、阴干、雕刻、打磨等11道核心工序,制作周期长达数月或一年之久。永乐桃木雕刻原料选材独特,雕刻所选桃木皆取自吕祖故里,材质细腻、光滑,不易裂缝,愈用愈光;其装饰图案多以八卦、太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龙、凤、连心云、同心如意、八宝、暗八仙等传统吉祥纹样组成;作品采用道教吉祥数字及比例定格确码,按道教要求手工制作,并辅以镶嵌、剔轧等装饰手法;成品需经道长"开光加持"而用之。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罗氏根艺木雕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罗东凭借多年积累,在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创立了北木班鲁雕刻艺术创作室,开启了罗氏根艺木雕新的发展阶段。他把几十年的生活情感与艺术积累全都倾注到了作品当中,几十年如一日,在木雕领域苦心钻研、辛勤耕耘,成为北方木雕艺术领域的佼佼者。艺术源自生活,来自艺术家的真情实感。对于创作根艺木雕作品的过程和感受,罗东深有体会:"为实现木雕技艺的创新与发展,我总是做好了又重新做,创作—推翻—再创作,在反复的过程中不断求索。"  相似文献   

18.
正手工制作,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过程。石雕匠人是万千手工艺人中的一小部分,也是传统手工业者的代表。从拿起刻刀的那一天,就继承了千百年来石工的灵魂。手工雕刻,凝结着世代相传的民族元素和文化基因。或许在匠人本身看来,雕刻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也是不自知的艺术行为,围绕多种工具,信手拈来,如  相似文献   

19.
《科学之友》2014,(5):20-21
<正>夹缬,中国最古老的"四缬"(绞缬、蜡缬、夹缬、灰缬)之一,其历史可上溯至东汉时期。古汉语里的"缬"字,专指在丝织品上印染出的图案花样。顾名思义,夹缬便是利用雕版在棉绸等物上夹染出预定的效果。《辞源》释:唐代印花染色的方法,用二木版雕刻同样花纹,以绢布对折,夹入此二版,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花纹,其印花所成的锦、绢等丝织物叫夹缬。很多夹缬实物残片,至今仍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正仓院等一些世界一流博物馆视为国宝级珍藏品。  相似文献   

20.
正说起缂丝,可能很多朋友和小编一样,是从之前热播的《国家宝藏》中,由上海博物馆选送的国宝——南宋缂丝名家朱克柔的作品《莲塘乳鸭图》了解的。缂丝这种既华丽又典雅、既精致又神秘的古老丝织工艺,因独特的美学表达,被世人称为雕刻在丝绸上的艺术。历经沧桑,缂丝秀美如初,成为中国丝织历史上的工艺精华。穿梭千年,缂丝工艺历经兴盛,也曾濒于灭绝,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